atalas wrote:
問題是眷村的人
從食衣住行育樂全都有補助
每年政府花了多少錢在眷村上面
反觀農村的人能得到多少照顧
今天有多少當初權貴仍位居政府要職
你有啥資格喊窮
就像馬英九當初還敢說自己家裡很窮只能穿布鞋
都不知道當時其他小孩都沒鞋子穿嗎(恕刪)
有土斯有財
眷村的人不像農村的人 30年次40年次的
每個人從祖上分一分 現在都有一兩塊幾百坪的土地
農村的人後來成為田橋的也不少
很多老農一生務農很辛苦
但是他們名下的土地價值動輒數千萬
這些好處都在老農死後 由子孫不務農的賣一賣
另外當初的權貴可不是住眷村
外省族群分三類
一種是權貴 一種住眷村 一種是什麼都沒有 自己吃自己
現在權貴本來就沒資格喊窮
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住眷村
要不爽 請自己多做功課
不要一干子打翻一條船
外省賤民多的是
很多人幾十年來只能撿破爛維生
hello
mikehuang wrote:
這劇也不那麼強調是眷...(恕刪)
+1 這戲根本賣點就不是眷村
很多部分是新生代演員的清新感 還有陳怡蓉的那個傻樣
有些人聽到眷村 也不管有沒有看過就先聯想到外省權貴
最好有外省權貴 撿完破爛 還得去開公車 撞傷人沒錢賠要上吊自殺...
不然就是下班開計程車 賣陪嫁的金戒指給女兒補習...
不然就是一碗麵賺幾毛錢的賣
兒子跑船跑到生死不明 靠孫女嫁外國人換美金...
還有更扯的 聽到開軍車的士官 就說以前一般人都窮到走路
是沒看到孫爸從小就是騎輛腳踏車載孫一美嗎?
好吧 腳踏車是有比窮到走路要好一點啦
但民國60年左右 腳踏車也不是權貴才有得騎..
放開點心胸吧
看到朱磊家就像我老爸老媽說一句 以前外省人大官的家就是這樣
看到陶爸陶媽 孫爸孫媽為了生計在那邊翻來覆去睡不著
就說 以前他高中的外省同學家也有這樣的
那就是一種共鳴
總比看都沒看 光拿眷村做文章罵外省人要好多了
不過反正不看也沒關係
總是要有些人去看看曾幾何時劇情變得盡是充滿了爾虞我詐 鉤心鬥角
誰是誰的親生兄弟姊妹 永遠都搞不清楚的所謂鄉土劇
不管哪一台 大家都有飯吃 也是美事一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