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avid520 wrote:車子停在新生高架下面,瞬間好像又回到20年前最後一次開公司的情景 外人看來是事業有成被肯定~在美國很多創業都是想被併購有個價錢才能有本錢再玩一波...Elon Musk不到30歲就是億萬富翁但是不享受人生砸錢玩Space X玩到差點破產幸好NASA出手下訂單那個火箭自動回到發射地的絕技才能有錢玩得下去星鏈也是如此世界首富平時住工廠也沒有關係論工作狂比郭董還狂~
KingDavid520 wrote:車子停在新生高架下面,瞬間好像又回到20年前最後一次開公司的情景 昨天拍的未來捷運站正對面大樓,30年以前我的辦公室也在那邊好幾年,那時我還是分租桌子而已......當時的新大樓現在也老了等到汐止民生線真好的那天.....應該也是要改建當時本來是要買民生龍江路口那棟剛蓋好的陽信銀行樓上,當時是房地產低潮期很多人賠售
Sinfield wrote:外人看來是事業有成被(恕刪) 那時還不到50歲,但已經歷過幾次人生起落,再也經不起一次小失敗 雖然當時還有其他看似條件更好的方式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但最終還是選擇被合併來做一個還算完美而且單純的句點,至少也勉強算是從職場上光榮退役
KingDavid520 wrote:創業的過程嚐遍了酸甜苦辣,所以才會早早退休 那是小娟同意你才能這麼爽爽過......真是娶對人了大部份人的情況都是反過來.....老婆不到50就早早退休......老公還要出門上班做做樣子給人看這兩天某上市公司老董給我傳了簡訊自稱小陳.....問我可不可以去服務他老婆的需求......喔!不.....是娛樂設備需求......急得跟啥事的......我跟他老婆談好用中階的即可......回報給他後直接通通改成最高階......盡快交貨最重要.......不然他日子很難過天天被念
KingDavid520 wrote:短短25年間繞了台北市一圈,真是奔波勞碌,所以早早退休也是對的 還能把前後順序及年份列出來,K大記憶力真好!最長居然都沒有超過4年就落跑了.以為是在打攻城略地的電動嗎?
新聞的消息根本落後一整年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5%A1%91%E6%88%BF%E4%BA%8B%E8%B3%BA%E7%99%BE%E5%84%841-%E7%B8%BD%E9%83%A8-%E4%B8%8D%E6%90%AC%E4%BA%86-%E6%8F%AD%E5%AF%86-%E6%90%B6%E7%94%A8%E6%96%B0%E6%B3%95%E6%A1%88%E5%83%B9%E5%80%BC%E7%A0%B41000%E5%84%84-220000214.html[周刊王CTWANT] 原定今年底進行的全台最大辦公遷徙「台塑企業敦北總部」,本刊11月初接獲消息「不搬了」,急踩煞車的原因17日揭曉,台塑撤回總部都更案,改以都更條例修正案重新申請公展。CTWANT記者調查,台塑因此將多爭取3600坪的獎勵容積,使商辦「長胖」、住宅也多了一層,總開發價值從800億元放大到千億元。台塑集團自2014年籌備都更計畫,這個號稱全台最大自辦都更案,都更流程至今已走了7年,好不容易今年1月初將邁入最後為期2年的實質審查階段,但上月15日台塑突然向台北市府申請展延,隨即17日對外公告改採都更條例最新修正案申請都更。這次,全因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都市更新條例」,實施容積管制前的中高樓層以上建築物,放寬得以原建築容積1.2倍核計獎勵上限。此一消息拍板,激勵不少都更籌備者,台塑都更案內部人士撥了撥算盤,發現改用新法馬上能為都更案提高資產價值,還能填補近年不斷增長超出預期的營造成本,於是著手向地主展開遊說。根據之前規劃,台塑都更案擬興建前段2棟地上22樓、地下5樓商辦大樓;後段則為1棟地上22樓、地下3樓的住宅大樓。本刊獲得最新訊息,因應新條例調整爭取的3600坪容積獎勵,台塑都更案總坪數從5.4萬坪提高至5.8萬坪,除讓商辦空間微幅「長胖」,後棟的住宅大樓地下室也從3層變4層。台塑都更案擬興建前段2棟地上22樓、地下5樓商辦大樓;後段則為1棟地上22樓、地下4樓的住宅大樓。(圖/翻攝台塑建設官網)台塑於2018年剛買下內湖商辦作為臨時總部時,規劃2020年要拆除台塑大樓,而當時估計都更新大樓的開發成本為120億元,經估算未來開發價值約800億元;時至今日,台塑預估在原物料上漲、空間增加情況下,未來營建成本將來到160~180億元,甚至突破200億元水準,不過造價漲,房價也跟著看漲,未來開發價值已突破千億。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試算,「若是以目前頂級商辦每坪造價30萬,及每坪150~180萬行情計算,多出來的3600坪容積,營造成本增加約10億,但單看舊法轉新法,容積增加、區域預售價又站上200萬,以市場銷售面積來算,立馬就多了百億價值。」一名台塑員工表示,「台塑大樓沒有結構安全上的問題,本來就不急著搬,既然有新的修正法案能爭取更多容積率、蓋的空間更大,當然選擇有利的條件進行。」台塑總部大樓1980年由台塑集團已逝創辦人「經營之神」王永慶興建,2014年以辦公空間使用率低、開放性差為由盼能都更,雖然產權相對單純,但都更過程卻是一波三折。首先是碰上,自家人王家第二代的周俊雄(王永慶外甥)憂慮,搬離「起家厝」會壞了風水,遲遲不肯蓋章同意,後來又碰上北市府對企業自辦都更的審議態度趨嚴。如今又看上「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新案祭出的容積獎勵,都更再度延宕,根據台塑說法,都更申請流程重跑預計將費時50個月,盼以100%住戶支持爭取縮減流程,總部搬遷時程順延至2023年後的合宜時點。根據推算,台塑都更案最快2028年新大樓才可能完工,屆時市場價值將更為可觀。人家多出來的就是我一整棟樓這麼多台塑說區域售價站上200萬算是客氣說法,不過我對外比他還保守說,都以180萬為基礎,這樣的說法有個好處,未來那些講蓋房子還要一坪花20多萬的人,我可以說售價增幅遠超過建築費用,這種沒意義的話就不用多說了,等於你根本不用出錢蓋房子......也算是0元蓋屋建商想要在精華區土地取得合建很難,因為利益照%抓15~20%太高了,地主不可能白白送錢給建商,一棟樓有10億利潤,像台塑這種大基地是佰億起跳利潤,建商辦成一棟樓這輩子就吃不完了,有10億後續要在市中心精華區獵200坪小基地根本不愁買不到,而且10億可以買下隔壁棟八成產權......立刻再都更一棟......所以都更絕對是先跑先贏......而且都更的房子會越來越多.......因為成功模式會一再被複製到不能成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