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n4434 wrote:
意見相同還分派幹嘛?...(恕刪)

各個宗教都一樣,就像一棵樹有好多分枝一樣。

不就一個基督教,怎還會有這麼多教派?
GOOD TV 好消息電視台
很多人常常對基督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基督信仰,會有長老會、浸信會、衛理公會、靈糧堂…等等,這麼多的宗派?原來,這都是差在這一個觀念上!

佛教也是一樣。
愛因斯坦說:要打破人的偏見比崩解一個原子還難。

所以要怎麼做呢!Stop Wasting Time. Stop wasting your life.
別人偏見詭辯,自己能做的就是沉默、讓他、不理他.......然後一切就會恢復平靜。
20202020
尸婆羅(希瓦利)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在“增一阿含經卷第三,弟子品第四”中,釋迦牟尼佛祖稱讚彼為「我聲聞(得道的阿羅漢弟子)中第一比丘。功德盛滿。所適無短。所謂尸婆羅比丘是。」

佛經中提到,希瓦利尊者出生之時多有福德圓滿報相,在佛祖的聲聞阿羅漢弟子之中,福德最上,曾有其他佛祖弟子功德少缺,乞食無方,佛祖教他們,跟著希瓦利尊者後面,必得蔭福,果然每次出去化緣,必得食物

【中台世界】佛典故事

尸婆羅尊者本緣(尸婆羅就是希瓦利尊者)


有眾多比丘向佛陀請法:「請問世尊,尸婆羅尊者過去修何種福德,得生長者之家,且相貌端正、面如桃華?他又做何福德,出生時雙手執珠?乃至是什麼因緣,生值佛世出家學道,有五百人同為道侶?是修了什麼福報,所到之處衣食自然無所乏少,福報甚大為其他比丘所不能及?」

世尊開示: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與六十萬八千眾俱,遊化於槃頭國界。當時有一位梵志,名叫耶若達,饒財多寶,富甲一方,因聽聞佛陀開示而心生歡喜,便請求佛陀成就其供養功德。如來默然受請。耶若達便從座而起,繞佛三匝後返回家中準備種種甘饌飲食。

當時梵志親自營辦美食甘饌,到了半夜,忽然想起齋席上沒有酥酪,決定天明清晨便出門買酪。有一位牧牛人叫作尸婆羅,正要到廟裡祈福,梵志見到他持了滿瓶的酪,趕忙將他攔下:「你的酪可不可以全數賣給我?」尸婆羅回答:「這些酪是要拿去祀祠的。」「你祀天有何求呢?賣給我吧,我用雙倍的價錢跟你買!」牧牛人問:「梵志啊!你要這些酪做什麼?」答:「我今天要供養毘婆尸佛與比丘僧眾,種種齋食都已經營辦妥當,現在只差酥酪了。」「毘婆尸佛是誰呀?」「毘婆尸佛是大智慧人,戒行清淨、定慧具足,天上人間,無人能及!」梵志又對牧牛人讚歎如來種種不可思議功德之事,牧牛人聽得非常歡喜,於是對梵志說:「我今天親自持此酥酪供養如來,不去祠天了!」於是牧牛人便跟著梵志一同回家。

到了正午飯食時間,諸比丘眾前後圍繞毘婆尸佛,來到耶若達梵志家,各自次第而坐。牧牛人見到如來身相端嚴如同金山晃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諸根恬淡,威儀行止自在安詳,非常地歡喜,便作念言:「如果佛的功德就像梵志說的一樣,願我這一瓶酪,能盡數供養所有的比丘僧眾,皆令滿足無所乏少。」尸婆羅便走向佛前,恭敬說道:「願世尊受此酪!」如來舒缽受酪後,尸婆羅次第供僧,沒想到所有的比丘都受過供養了,瓶中竟然還有餘酪。因此尸婆羅白世尊言:「佛啊!現在瓶中還有剩下的酪。」佛讓尸婆羅再度次第行酪,從佛乃至所有的比丘,都受了供養,可是瓶中的酪仍未食竟,尸婆羅又對世尊說:「佛啊!瓶中還是有剩下的酪。」

如來告訴尸婆羅:「你把這瓶酪,次第分與比丘尼眾,還有優婆塞、優婆夷,讓每個人都能充飽。」尸婆羅次第而行,持酪分與大眾,沒想到與會大眾全數食用過後,瓶中的酪猶仍未竟,尸婆羅感到不可思議,佛對尸婆羅說:「你再把酪分給今天齋僧的主人。」梵志家食酪竟,瓶中仍有餘酪,佛對尸婆羅說:「你再將這瓶酪拿去街上分給貧窮的人與乞討維生之人。」牧牛人依著佛的教導,來到街巷施酪,可是瓶中的酪仍然沒分完,尸婆羅只好再回到梵志家,請示如來:「世尊,現在還是有剩下的酪。」佛便說道:「尸婆羅啊!將這瓶酪放到清淨的地上或水中,一切世間若天、若人,沒有誰可以將此瓶的酪消受完,除了如來。」尸婆羅受教已,便將酪放到水中,一時間,水中起了數丈高的大火焰,熾盛非常!

尸婆羅看到這麼勝妙的現象後,頻頻讚歎從未曾見。回到世尊處,頭面禮足,雙手合十立於一旁,發願說道:「今日我以此酪供佛並施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部之眾,若因此能得福德,願緣此福佑,不墮八難之處,不生貧匱之家,六根完具、面目端正,並願將來之世,得以出家學道,值遇聖尊如同今日。」

世尊進一步開示:比丘當知!過去三十一劫的時候,尸棄如來出現世間,遊化於野馬世界,當時常隨佛學的比丘僧眾,有十萬人之多。有一次,尸棄如來著衣持缽,入城乞食。當時有一位大商客,名叫善財,見到尸棄如來諸根寂靜,容貌端正,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面如日月,便發歡喜之心,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即時以上好寶珠散於如來身上,以為供養,並作誓願:「願持今日供佛功德,隨所生處,饒財多寶,無所乏少,無令手中有所空缺,乃至於在母胎之中,手中亦使不空。」

過去莊嚴劫最後一尊佛,毘舍浮佛出現於世。當時有一位長者名叫善覺,家中饒財多寶,以敬信心供佛齋僧,躬自營辦、供養甘饌美食後,復作誓願:「願持此功德,所生之處,常值三尊住世之時,並願財富具足,無所乏少,多諸僕從使人,將來之世值遇如來如同今日。」

今此賢劫之中,有拘留孫佛出現於世。當時有一位長者名叫多財,啟請如來及比丘僧眾應供,七日之中行四事供養,更發誓願:「願我來世所生之處,饒財多寶,不生貧賤之家,四事供養,無所乏少。並為四部之眾、國王人民所見敬重,隨所至處,天龍鬼神、人與非人所見接遇。」

比丘們!過去供佛齋僧的耶若達梵志,不是別人,正是今生的月光長者;過去以酪供養佛的牧牛人,正是今日的尸婆羅比丘。過去的善財大商客、善覺長者與多財長者,皆是今日的尸婆羅比丘。尸婆羅比丘過去供佛齋僧曾作誓願:「所生之處,恆在富貴之家,端正無雙;並願來世得遇世尊,出家學道,聞佛說法,即得解脫。」緣此功德,今世得生富貴家,端正無雙,且遇佛出家,證阿羅漢果。

過去生尸婆羅以寶珠散如來金身,以為供養,持此功德,今世手執雙珠而出母胎,其珠價值閻浮提。又復拘留孫佛之時,供佛齋僧願求多諸僕從使人,於是今日有五百之眾,隨其出家學道,得阿羅漢;當時七日之中,以四事供養拘留孫佛,誓願來世無所乏少,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皆得具足,以此功德,福報殊勝,其他比丘之所不及,隨尸婆羅遊方所到之處,諸天轉告村民,使四部之眾皆知有尸婆羅,恆來供養,尊重承事心無厭足,亦感得天帝釋提桓因親自供養所需,此皆其宿因所感之報。因此佛說諸比丘中,尸婆羅比丘,福德最為第一。

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法喜充滿,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4235&page=1
syntech worte:
真的心中無腥無素,
是連腐屍都要吃下去的.





---
這也是一個故事

我認為吃腐屍是過頭了,這會變的像滑坡效應

就好像有人說自己不挑食,正常人應該不會去質疑說:"我不信,除非那個人吃大便給我看,我才相信他是真的不挑食"吧?



所以對於這類故事,我只能說此人有神通,但有神通 跟 有沒有放下分別執著是兩回事

再者,放下分別執著,是不是等於來者不拒?毒藥放在眼前也要喝下去?這也是一個思考點


印象中,淨空法師曾提過,鬼神也會某些神通,祂們也能表演特技給眾生看

所以佛菩薩很少用神通度人,目的是與一些妖魔鬼怪做區別
-----------------
再來就是吃素.吃葷,一直以來都是具爭議的題目


我自己是覺得,主要還是在心,我們吃東西是存著什麼心?是惡?還是餓?

心才是決定我們會往哪裡去的關鍵,我們是帶著殺心吃飯,還是填飽肚子的心吃飯?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飽肚子的心吃飯

就像人都帶著逛街.上班.上學的心情在路上走,從沒有過想踩死螞蟻的殺心


所以我認為這種問題,不能用二分法,只用這個人吃素吃葷去判斷

如果用二分法,不問狀況,那殺人在佛教是重罪,執行槍決的法警是不是得墮地獄?
路跑一哥 wrote:
我認為吃腐屍是過頭了...(恕刪)
只能說...是藉口而已!!
那....佛祖為何要乞食!!
又不去乞食.. 又不想吃素(蛋奶素).... 要修個頭
小笨賢 wrote:
只能說...是藉口而...(恕刪)

乞食的目的是要學習不分貴賤 及 忍辱.感恩

而不是為了能吃肉才去乞食

如果吃肉就要人先去行乞,那跟先吞腐屍.毒藥這種滑坡效應豈不是一樣
路跑一哥 wrote:
乞食的目的是要學習不...(恕刪)


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六度」。
持戒... 的不殺生...你要如何解決!!

如同C大說的 吃素 會殺害小蟲!!!

唯有 乞食... 才是真正不因你而死!!
也不會營養缺乏
又可以有修行.傳法等等意義...
...可以說 乞食 功德非常大的!!

.......總之 不乞食. 也不吃素. 殺業重....
小笨賢 wrote:
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恕刪)

你先說說看為何乞食不因你而死?我聽聽這是什麼概念

其他晚點有空再說,我要去練田徑
路跑一哥 wrote:
你先說說看為何乞食不...(恕刪)

您應該 研究 佛祖所說的 「三淨肉」其中意涵是啥.....

拿錢買 等於教唆殺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