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bug wrote:簡化字方案其實最大的貢獻是 : 減少了常用字。把很多字合併功能了。GB碼只有6千多個字,就基本夠用了(除了人名和地名) 把麵面整的傻傻分不清楚,還有乾幹干,這貢獻的確不小。附上兩個老梗冷笑話:女發手機簡訊給男,今晚过来我下面给你吃,這到底是吃啥?小王吃水果,同事問味道如何,回曰:很干。究竟是這水果沒啥水分?還是小王吃的很不爽?
根據我碰到的(2,3年前)寫小紙條15個字左右大陸同事或銀行的人(確定有大學本科畢業)就會有1,2字看不懂來問我我不覺得他們繁體字看得很懂我會大陸的拼音法(打字用)但是後來還是覺得用word轉簡體比較快~~
valent.feng wrote:至於康熙字典裡的字十個有八個不懂??呵呵,那還敢說會中文嗎??...(恕刪) 你先去翻翻康熙字典再來說啦隨便翻一頁(http://www.kangxizidian.com/kangxi/1000.gif)參考參考
Huma wrote:女發手機簡訊給男,今晚过来我下面给你吃,這到底是吃啥?小王吃水果,同事問味道如何,回曰:很干。究竟是這水果沒啥水分?還是小王吃的很不爽?...(恕刪) 所以這就是中國簡體字逗趣又搞笑的地方...
Huma wrote:女發手機簡訊給男,今晚过来我下面给你吃,這到底是吃啥?好冷小王吃水果,同事問味道如何,回曰:很干。究竟是這水果沒啥水分?還是小王吃的很不爽? 這種明顯是是意淫的。第一個,在大陸,這樣寫肯定是指吃麵條,不會有任何歧義。難道台灣人看到下面兩個字就想到那裡?第二個,明顯是台灣思維推導大陸。因為 干 在大陸從來沒有台灣的那個意思。大陸人自己覺得有時候確實會發生歧義,但是台灣朋友意淫出來的那些基本不會發生。
skybug wrote:這種明顯是是意淫的。第一個,在大陸,這樣寫肯定是指吃麵條,不會有任何歧義。難道台灣人看到下面兩個字就想到那裡?第二個,明顯是台灣思維推導大陸。因為 干 在大陸從來沒有台灣的那個意思。大陸人自己覺得有時候確實會發生歧義,但是台灣朋友意淫出來的那些基本不會發生。 很顯然的您沒了解我要表達重點在於一字多義所產生的問題,冷笑話不過是借由市井厘俗來加以嘲諷挖苦的手段。面在繁體字裡意義就是臉,不能吃(除了豬臉),要有麥成為麵才能吃。麥+面=麵在六書裡稱為形聲字。簡體把六書原則破壞的近乎蕩然無存。您沒到過廈門吧?有機會走一趟跟或聽當地人吵場架就知道干會不會有這個意思了。
mingyong wrote:像"麵"大陸的用法是 "面"例:方便面 面當名詞用台灣洗髮精=大陸洗發水 動詞當名詞用用字也是個問題....(恕刪) 我在猜想...當初中國在制定簡體字時可能是因歷史時空背景造成了太倉促又不嚴謹或是制定者本身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