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想問問臺灣“錢淹腳”時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我認識一個大陸新娘
她就講過
她老爸在大陸是交通警察
每個月外快大約1萬人民幣
我原本以為她是為了賺錢所以嫁過來這邊
她說她老家不需要她寄錢回去
外快1萬人民幣
跟以前我們的警察吃人蔘差不多
以前台灣正瘋狂的時候就是這樣
我覺得那個年代,經濟起飛,網路不發達.
只要鑽研很多技藝或技術就能賺大錢,
例如當時我的薪水只是普通...
但很喜歡玩汽車音響,
玩到很熟悉之後,開始幫人家搭配代工,
才發現原來那麼好賺,
當時玩很大的一車子音響80萬100萬時有所聞,
一對成本6000的喇叭裝到好收18000,
擴大機也幾乎是2-3倍的利潤,.
工錢線材還另計....
有回有個開賓士的過路客要換喇叭,
剛好我手上沒有合尺寸的喇叭,
介紹到我的上游廠商,.
一對400的喇叭收4000塊,
當時還很怕被這位像兄弟的賓士車主開槍,
說起來有點黑心,但黑的是知識技術錢,.
那個年代行情市場就是如此....
網路發達後,什麼都攤在陽光下,
知識不值錢,技術不值錢,商品更不值錢.
好懷念過去



這一點我拿台灣汽車銷售量來做基準,比較好參考,
賺到錢第一個都是先想買輛車,人口不到2000萬,
汽車就從年銷量30,40,到50萬輛,之後人口成長到2300萬,
汽車年銷量卻50,40,30到現在20多萬輛,
過去歐美各國的車都來台灣賣,有的還設廠,
現在走的只剩日本車還有設廠,歐美車廠連代理都停一大半.

jesson86 wrote:
大陆现在大多数人还没到所谓钱淹脚的地步,都在为生计奔波


前些天看了一個專輯
是介紹大陸窮苦學生
某善心人士每年幫助8000個孩子就學
剛好裡面介紹到一個女孩子
她的成績優異
她老爸為了讓她唸高中
第一年把驢子賣了
第二年把家裡能賣的鐵啊全賣了
最後因為繳不起800元人民幣而必須休學
此學生被列入救濟對象
那個女孩子說她非常喜歡唸書:因為唸書她才能脫離貧窮
看了這節目讓我感到震撼
這8000個孩子只要有一半不忘恩負義
將他們所學奉獻社會
中國的強大確實是指日可待
但也希望你們別被功利燻昏了頭
BMW(米漿)
Benz (面魯)
Rolex(螺雷)

都在當時成為田橋仔的代名詞, 大家說起話來, 一個比一個大聲...
不過出去玩時, 居然還會貪心把旅館的毛巾, 拖鞋, 牙刷拿回家...

一個輝煌的年代, 一個被金錢沖昏頭卻不改貪婪的年代,
不過也是一個很勤奮的年代, 大家只想努力賺錢, 哪怕是當服務生端盤子, 或是當黑手的, 或是擺地攤的.
Diremoron wrote:
因為過的好不好, 只有我們自己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知道...(恕刪)

我覺得現在台灣人過的不好,苦的人太多了,不只是生活苦,心裡也苦,對未來不知所措

會覺得過的好的人只能跟你說恭喜,你還沒有被影響到
大家花錢都沒有後顧之憂

反正今天花1萬明天股市一根漲停板

都賺回來了阿

所以沒有人會去考慮到底有什麼好憂慮的

這樣的經濟體以及消費行為真的讓許多人

都賺到錢
jesson86 wrote:
确实是看得我感慨万千...(恕刪)

大陸現在也差不多吧!,幾十萬rmb的 藏獒 也買來養.

臺灣“錢淹腳”時代,我開著剛買車齡一年內之新中古車到親戚家,親戚正在獨棟別墅 魚池 餵魚(近二十隻),一條魚的價格等同於我外面停的那輛車價,魚是鯉魚,魚有在參加比賽(跟日本比賽?),親戚家車庫有很多獎盃.
台灣不再錢淹腳是因為類似聯發科一類獨佔性強的公司越來越少
80年代台灣產業界很多獨佔性很強的公司
主機板、PC組件、某些晶片、精機 不找台灣還能找誰?
現在...競爭越來越大

能體驗錢淹腳的國家未來不會再有
因為不會再有國家擁有諸多獨當一面的產業
美國因能維持產業獨佔性 因而持久繁榮
我倒不覺的台灣人現在的實力有多弱
只是在很多有錢的人才在台灣時間太少了


經濟部統計兩岸2007年貿易額達1,004億美元

1991年至2008年12月台商對大陸投資總金額為755.60億美元

大陸台商人數從數萬人到迄今,推估已達80餘萬人(這個數字應該是相當保守)


這八十萬台商或台幹與普遍在台灣一般人相比
他們都有相當不錯的消費能力


假設這八十萬人都回來台灣生活
汽車一年應該可以多賣個十萬輛

林森北路的酒店應該也是天天客滿
(總統大選才25萬台商回來,那幾天台北酒店生意爆好)

餐廳和房市等各項民生消費也會更活絡...

我如果是政府官員,我根本不需要陸客來台..
只要想辦法吸引台商常常回來台灣就好..
讓台商願意把錢帶回來台灣花
甚至是回來生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