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來說, 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占全球 GDP 32%之譜, 美金仍是黃金以外, 全球最有價值, 最穩定的通用貨幣, 且仍是許多國家 (已開發, 開發中) 的外匯存底基礎 (也包含美國政府公債).
再者, 美國的經濟制度 - 資本主義, 以及構成美式經濟制度的元素 - 自由競爭與自由交易, 是許多國家建立本國經濟制度所一定參考的對象,
美國一來透過投資/消費, 來影響美國以外國家的經濟發展, 二來透過國際性的經濟組織, 如IMF, WTO, 來排除阻礙美式資本主義拓展的障礙, 讓自由競爭與自由交易的思惟, 融入其它國家經濟發展的脈絡裡.
另外, 美式資本主義也擁有一批堅實的實踐者, 如美籍的跨國企業, Wal-Mart, GE, IBM, Intel, Microsoft, Google 等, 不僅生產全球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 同時, 這一些企業也透過其強大的購買力, 主宰其它國家產業的發展方向.
一個例子就是台灣, 台灣有許多號稱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如什麼五哥地, 其能耐也只不過替HP, Apple, Cisco 等科技企業, 生產它們要賣給消費者的商品, 然後批命擴產, 砍成本, 以爭取微薄的2-3%利潤. HP, Apple, Cisco 則持續賺他們的創新與品牌利益.
最後, 乃是美式資本主義的信徒 - 一批講大話的經濟, 管理, 社會學者, 有讀過 (或毒過) 經濟與管理書籍的人都知道, 每十份期刊/書籍/雜誌, 至少有九份是由美國人所撰寫 (另一份是在美國任教的其它國籍學者). 這一些顯性/隱性的知識, 以不知不覺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如我們所念的書, 所進行的交易, 生活習慣等, 讓我們成為另一個活在美式文化之下的外國人.
從經濟, 以及經濟所延伸的制度與文化邏輯來討論, 美國 (美式資本主義) 仍持續掌控者全球的發展, 即便是中國, 雖號稱想走出一條修正式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 其本質仍不脫美國與美式資本主義的思考邏輯.
或許有人會說, 給中國30年, 50年的時間進行發展, 是否有可能成為與美國並行的世界強權, 但我悲觀的認為, 中國僅能在經濟, 技術, 國防等層面, 取得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地位, 但在背後的制度與文化, 尤其是全球層次的面向, 中國仍無法在這一個世紀末之前, 取代美國 (以及美國堅實的盟友) 的地位.
這是小弟我一點點的看法, 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