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濤爆裂 wrote:哪來考量那麼多"民族大義""產地"??一副"國家的經濟操之在我"的樣子... 不一定都是都和"民族大義"有關吧!有的人可能也是純粹想幫忙一下那些只賺微薄薪水的基層勞工啊!看當初那文宣還刻意照一些老先生老太太工作的樣子如今名氣大了, 那些老先生老太太也被棄之不顧了
魔神啊 wrote:今早, 公司女同事又揪團買了一批...實在是太便宜, C/P值爆表....每年的羽絨衣都不用洗, (不到一千元) Lativ明年直接再買新的一件. 如果是台灣製的羽絨衣不到一千元或許很希奇,但不到一千元的大陸羽絨衣,夜市多得是!幾百塊一件的羽絨衣、79塊一件的衣服任你挑!現場還可檢查有沒有脫線,比起在網路訂大陸衣、有瑕疵品還要退貨來退貨去,其實更方便。這樣說起來,主打大陸貨後的lativ的CP值有特別到需要揪團團購嗎?還是OL們都不逛夜市的?
laceshadow wrote:請問為何會有刺鼻味阿...(恕刪) 印象有點模糊,好像是什麼膠。(我不是品管阿,所以我沒有記的很清楚。)對皮膚不是很好。所以通常新衣服一到手~確定沒問題後,一定要拿去先洗過再穿。如果味道太重就退貨吧= =還在上班的時候,有某款衣服就是這樣,電風扇吹了一個禮拜還是味道很重= =
魔神啊 wrote:今早, 公司女同事又揪團買了一批...實在是太便宜, C/P值爆表....每年的羽絨衣都不用洗, (不到一千元) Lativ明年直接再買新的一件. 假如以便宜為出發點請直接到大陸的淘寶網價格比這便宜許多 上面許多店家都是工廠直接出來做的同樣都是MIC 要挑便宜的 為何不挑最便宜的 ?
leicaclass wrote:不一定都是都和"民族...(恕刪) 如果當初他們文宣不要自己加這些場外因素,今天誰會管他們那裡生產?畢竟就連日本專櫃品牌也相當多是mic...newboys wrote:我真的大開眼界了~~...(恕刪) 然後最後又要大家對瑕疵睜隻眼閉隻眼...我沒見過那間公司會用同情牌來要客戶對品質別做過多要求網拍大部份小賣家都是用"一分錢一分貨"這類的用語來要求大家便宜貨不能要求太多,這我能接受,那有花100元買到10000元的品質?當然Lativ也是便宜貨,有小瑕疵也沒什麼,但用同情牌不是反過來將罪惡感轉給客戶?
只能說是種特殊文化.....恐怕會虧損, 為了要賺得夠 , 於是cost down .可能賺不夠, 為了要賺得夠 , 於是cost down .已經賺很多, 為了再賺更多 , 於是cost down .循環結論 : 永遠的代工
尾巴大了就這樣看習慣了啦~當初打國民服飾 MIT國人支持之後呢?甩都不甩企業為何這樣1.創業很難,很辛苦,不多使用"愛國"心態怎開路2.年終40個月~意思是養肥之後有"基底"了,可以出發了3.發布這些就是告訴國人"我真的要踏出國際了",踏出國際全世界有多少億的人口你覺得會在乎台灣2千3百萬人嗎,台灣只不過是根毛而已4.然後會不會用台灣人當員工?有差嗎?照第3點來看用不用都是賺,只是想要賺更多還是賺少點而已猜測一下~~~
真的是商人重利輕信諾嗎???當初的宣言是:我們是一群沒落的臺灣成衣業,請支持臺灣成衣...今日的訴求是:「品質」是lativ創始至今的核心價值,不過大家總認為我們以MIT做為銷售訴求卻將訂單移至海外生產,....最終,我們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其在官網上所說的MIT的現況與困境...及產品放棄當初MIT的理由:1.成衣環境現況:2.產能飽和:3.產線消失:4.勞工結構老化:5.品質控管不易:6.外來(日本國民服飾)競爭挑戰:問題是....除了第6點以外...這些因素是品牌成立當時都已存在的呀....如今品牌作起來了...卻告訴消費者不能再堅持MIT了??說穿了就是要更多利潤不是嗎?今年可以發40個月年終...卻又說要堅持MIT有經營困難...??由其是那段話最令人氣結...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好呀..如果真的是純粹是在商言商....那同樣都是MIC或MIV...請給我一個支持L牌而不是選U牌的理由吧~
當初打著MIT的名號,現在下單海外! 現在還一堆人以為他是台灣製的,!! 現在做起來了,口氣變大了:"請不要來下單"~~ 真不敢領教生意人!!********************************************************************************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國民成衣品牌lativ(米格國際)2日發布聲明稿,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也引發網路討論與爭議。lativ指出,「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不要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lativ2日表示,消費者總認為該牌以MIT做為銷售訴求,卻將訂單移至海外生產。lativ最後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但是服飾上的吊牌仍按照台灣法令,具備標示說明。(聲明全文請見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203/22571-2.htm)lativ成立於2007年4月、約有300位員工。從2010年開始,lativ將台灣廠商無法負荷的訂單,逐步轉往越南、印尼與中國大陸等地,但有些原料則仍是從台灣生產。lativ指出,一直有擔心誤導消費者的隱憂,如何標示服飾產地成為一個問題。lativ表示,許多會員常抱怨lativ商品缺貨或是補貨很慢。在台灣,lativ配合的工廠大都處於產能滿載的狀況,師傅們已在平日加班、週六日不放假的趕工情況下仍常有延誤交貨的情況。而成衣業有很現實的季節性問題,一旦遲交就會影響銷售甚至變成沉重的庫存。lativ去年創下40億元的驚人業績,年前還宣布發放最高40個月的年終獎金。..
我也覺得買東西不需要必然與愛國情節扯在一起,讓大家反感的應該是 "品牌的誠信" 問題:1.當初宣傳說是MIT, 現在改成外包東南亞, 卻沒有公告.2.網站上刻意不標明產地, 不知道算不算違法了. 去實體商店中買東西, 多數消費者都會檢查產地, 網路購物中尤其是這麼大的品牌, 刻意從標示產地改成不標示產地, 有點故意混搖消費者甚至是欺瞞消費者的用心存在." 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廠商這樣講, 網頁就應該標示出來, 他們現在連產地都不標示, 消費者怎麼確認? 還是說要大家沒辦法確認就乾脆拒買? 這樣的態度把名聲做壞, 我應該不會買了.不誠實的態度才是大家生氣的原因.就算不是MIT, 消費者選購前, 應該有權力知道產品到底是中國製還是越南製還是非洲製, 以自行選擇要不要購買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