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香 燒金紙也是會製造空氣污染跟懸浮微粒的
拜神明心誠則靈
=============
密西根大學學者和來自美國各地的共同研究人員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和心臟病發作及中風有關,因為空氣污染會加速動脈硬化,又稱為動脈粥狀硬化。
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Sara Adar和華盛頓大學環境和職業健康科學兼醫學教授Joel Kaufman帶領研究,4月底發表在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Adar說,「研究結果幫助我們了解,空氣污染如何導致其他研究所觀察到的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增加。」
科學家們發現,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越高,頸動脈內部兩層增厚的速度越快。頸動脈是提供頭部、頸部和大腦血液的血管。
細懸浮微粒是由直徑小於2.5微米或30分之1人髮寬度的灰塵顆粒、沙土、煤煙、煙霧和液體所組成,產生自汽車、發電廠和其他燃燒源。這些顆粒可以懸浮在空氣中很長一段時間。
顆粒較大或顏色較暗,看起來就是煙塵或煙霧。有些顆粒較小,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檢測。
這項研究的科學家還發現,當細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隨著時間減少,血管壁厚度增加的速度也減緩。科學家表示,頸動脈的厚度是全身動脈硬化狀況的指標,在沒有明顯心臟病症狀的人身上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追蹤5,362位45-84歲、來自美國6個大都市的民眾,進行多種族動脈粥狀硬化和空氣污染研究(MESA Air)。
科學家針對每位受試者家中的空氣污染程度、以及超音波血管壁測量結果進行2次比對,2次之間間隔3年,發現兩者存在關聯性。
研究人員調整了吸菸等其他因素後發現,一般來說,頸動脈血管厚度平均每年增加14微米。
住家的細懸浮微粒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的人,血管增厚速度比其他居住在相同都會區內的人要快。
「綜合其他針對同樣人口進行的研究發現,同一都會區內,居住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地區的人,和居住在空氣污染程度較輕地區的人相比,中風機率高出2個百分點。」Adar說
「如果未來1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也是如此的話,」Adar說,「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解釋長期的PM2.5濃度和臨床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聯。」
研究人員指出,影響心臟和血管功能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國為例,冠狀動脈疾病是成年人的主要死因;動脈粥狀硬化斑塊,也就是隨年齡增長在血管壁沈積的脂肪,讓心臟的動脈變窄,使流到心臟的血液變少,最終導致心臟病發。
美國第四大主要死因是中風。中風是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導致腦部的血液供應中斷。吸菸、高血壓、高血膽固醇、糖尿病、體重超重、身體活動減少等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習慣和服用藥物,降低血壓或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 Air Pollution Linked to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ANN ARBOR, Michigan, April 30, 2013 (ENS)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