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謝謝你」「不會」是正確國語?????


Tarunaka wrote:
大家都講得很好。

...(恕刪)

語言是要與時並進,
而不是抱殘守缺
Tarunaka wrote:
但是,既然都懂得「適時適地適情適宜」的道理,何以不能設身處地為人家想,想想人家的背景,用怎樣的話才能讓人聽得懂、容易溝通,才是「適時適地適情適宜」呢?

如果這是你發這篇文的目的,那麼何不開宗明義的講?卻要舉上一個爛例子呢?
自己都說做翻譯那麼多年,但卻執著於『不會』只能翻成『I can not』 ?
拿不適當的英文翻譯,去指責中文的不適當,從一開始就翻譯錯了,後面怎麼去解釋這個中文呢?

Tarunaka wrote:
別人說「謝謝你」

我則回答「不客氣」,簡單點就說「不謝」。

台灣人受了台語影響,十有八九的人都回答「不會」。

不知錯在何處的人,可以試著理解這段英文:

"Thank you very much!"

"I can not."

滑稽吧?

以前有個「國語推行委員會」,專門負責糾正這種方言干擾的錯誤,如今沒人管,大家錯得渾然不知。

有人發現錯了嗎?

那很多中國人的對應是:

A: 謝謝你.

B: 不用 or 沒事.

這樣是算???

Tarunaka wrote:
但是,既然都懂得「適時適地適情適宜」的道理,何以不能設身處地為人家想,想想人家的背景,用怎樣的話才能讓人聽得懂、容易溝通,才是「適時適地適情適宜」呢?

...(恕刪)


你有沒有發現這討論樓裡只有你聽不懂
前面很多人說了:"不會"就是不會麻煩的縮寫而已

整句應該是=>謝謝你 麻煩你了 ! 不會麻煩


廣東話裡面也是這麼說的

Tarunaka wrote:
別人說「謝謝你」我則...(恕刪)



老外對我說thank you
我都回
No problem耶..
他們也不覺得奇怪
會不會想太多啊你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為什麼你會覺得中文不能這樣用.

或者問,為什麼你會想要用英文表示你的意思.

為什麼不用日文舉例呢?

是日文不好嗎?

那你還能用法文拉丁文舉例嗎.

我很好奇耶.


加藤老鵰 wrote:
這和你講的東西無關,溝通是溝通,標準是標準,要高舉正朔神主牌,別拿”溝通所需”來護航


我熱情地要帶老外去三溫暖,老外朋友卻遲遲不懂我要帶他們去哪,因為就算他們在師大學過中文,還是不知道”三 溫 暖”三個字湊起來甚麼意思,這詞彙自古未曾有.

又如何?要糾正麼?要學民國初年講”混堂”或”浴池”麼?很標準,問題是誰還這麼用?


我真的凡事務求古奧,我就該捧林琴南,怎麼反過頭來捧胡適?

林琴南翻譯的東西,你看了沒?我是看了:「拿破崙本紀」,以「信雅達」而言,他翻譯得夠「雅」夠「達」了,但不「信」,為何?用詞不精確。

林琴南不懂外語,他作翻譯,我不禁有「卿本佳人」之嘆。

好了,扯了這麼多,要說的就一個:語言這東西,有個八九不離十的標準(你要說「正朔」也行),「標準」也者,平日晾在一邊不管,沒關係,但到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用一用,還是很好用的。

何時該用?比方說,和台灣以外的人溝通,思索一下何謂「標準」,一點不費事。
goodversion wrote:
你有沒有發現這討論樓裡只有你聽不懂
比聽不懂更糟糕的是樓主是聽得懂
但硬要當作聽不懂
就翻譯來說
這就像每天下班滿懷委屈的服務業者
跑到別人店裡當奧客

就像當小弟跟中國人說"謝謝"
對方回"沒事"一樣
原因是其所處的文化便是如此, 而在理解意思的狀況下
小弟知道那就是台灣人回答"不客氣/不謝/不會"的意思
如果是在為老美翻譯
知道該翻成"You'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
不會翻成"Nothing"
這是翻譯最基本的一點: 試圖瞭解翻譯雙方語言及文化, 作出最適當的調整
才能盡可能作到在語義和語氣不流失的情況下傳達給對方
能作到什麼程度端看譯者的能力
但這基本觀念在目前看到的"I cannot", "鬥爭"等例子中
真的連影子都沒有
台灣人: Thank you.

美國黑人: Coo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