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今天 金車 噶瑪蘭的新聞 發文詢問,5分鐘內刪文..這就是金車


ada720616 wrote:
既然都讓人家看到了所謂成本的部份 那就應該解釋所謂成本高這回事)



為什麼您這麼堅持 要人家解釋成本??

台電 中油 公家單位成本都說不出來了!!

您為何一定要特定廠商說成本??


我就說啦!!
農民一把菜
上周賣 10元, 這周賣30元,
還不都是土裡長的
難道這週賣30元就是暴利??
還要分析成本給人看??


廠商有時是也是會賠本賣東西的,
有時一件商品也是會賺 10 20倍的

商場成本與獲利不是一個絕對值, 也不是真的"值"

如果這都要解釋, 那
dc1132 wrote:
如果文中的價格奇怪的話

農民賣菜不就賺死了??........不是這樣算的吧!!?

...(恕刪)



也許你逛過市場買過蔡,所以對高麗菜此時的"市價"知道

但你逛過威士忌嗎?文中的威士忌是放在啥桶窖藏幾年?
格蘭傑經典市價多少?格蘭傑放哪種桶子窖藏幾年?
產地在哪?

所以你會如此說,不意外呀....

提示
新聞中的價格,一般人只買"一瓶進口的格蘭傑經典"都比他低

ckyani wrote:
提示
新聞中的價格,一般人只買"一瓶進口的格蘭傑經典"都比他低)



所以呢??

市場是自由的, 不是嗎??


日月潭紅茶也比我買的大吉嶺貴很多啊!!
可不可以幫我譴責一下
魚池鄉的茶農??

.........
沒錯 市場是自由的,賣方要賣多少,成本多少也是他的自由
只是 指出其中的不合理(相對同類產品),也是消費者的自由不是嗎?
如果只用自由那你又何必管我的自由
但是
如果是討論的話,就不是自不自由可拿來當擋箭牌
這邊討論的不就是金車賣價與成本的價格問題
以及處理態度,不是嗎?

不是來這邊喊自由的吧?
建議各位想救火的大大,先了解一下 酒的市場,不要拿 3c 時尚配件的事場來比

再來就是 也去了解一下 當初 金車 回應人家 當初 訂價時的說法

當初 金車的酒 ,一上市 ,就明顯 偏貴,當時給的 台灣的 「angle's share」特別嚴重<==不懂的自已查

導致 一大堆 成本.提升,所以我們只好 賣 2k

但是現在 賣給 「飯店」卻 是 650 , 這讓當初 為了 愛呆丸 去買 kavalan 的消費者 怎麼承受 ?

很明顯 這則 新聞 打了 金車 一個大耳光。

這才是 重點吧~~。什麼 通路成本,誰要賺多少 ,關我屁事, 他們酒廠 一開始 就先虎爛 ,被 捉包,

事後才一堆 救火隊出來 講一堆 蝦米 市場 ,成 本 ,通路 要賺多少。

dc1132 wrote:
真的!!

我覺得 台灣 應該把商科也列入 必修科目裡面

每個行業 包括 農民醫生公務員 都應該知道商業經營的概念!

畢竟 凡是只要有付出取得利益的都是商業行為,

農民賣菜 醫生開刀 公務員業務 都要有商務概念才能維持!!

如果文中的價格奇怪的話

農民賣菜不就賺死了??........不是這樣算的吧!!?

有人拿價格問題去質問廠商真是太奇特的行為!!

有人某天撿到您的薪資表, 上來討論某人薪資合不合理 有沒有賺太多!!
這樣也可以嗎??

這個概念很多消費者不懂
也不願懂
可能還會嫌你囉唆
難怪有那麼多消費者會被廠商牽著鼻子走
因為只會一直站在消費者立場看問題
然後自認為自己比較聰明
但是一個消費者再聰明
會勝過一間請了不知道有多少市調人員,做了多少市場調查的公司嗎
連廠商基本上在盤算什麼可能都不清楚了
還能真的佔到什麼便宜嗎

aksa wrote:
講這麼多;講的這麼清楚了,您還是看不懂
還是在那邊滿口生意和通路,
我只能說很遺憾。

你有試著去站在廠商的角度看事情嗎?
應該沒有
因為你只把自己定位在消費者立場
很多消費行為都是盲目的
廠商都很會抓住這種消費心理
才能設計出那麼多種行銷管道或花樣

如果你還不願意去面對進而了解這些概念
那我也很遺憾

下了線之後我跟你一樣都只是個消費者
但我不會把自己只挶限於消費者的思維
看來看去,救火隊的重點 都是擺在 成本 ,酒場 定價,利潤

看來對這件事的開頭 都不知道

金車一開始賣酒,價格就讓人很不能接受( 酒體年輕,價格偏貴)

當初,酒廠給的理由是 台灣的環境 所以 angle's share 很嚴重<==不懂的請自查再回應,

還有其它 一大堆的固定成本,導致 我們 的酒比國外的酒 年輕,又 貴

當初~到現在~~消費者也選擇相信,而去消費。

現在這則 新聞 擺明就是給了 金車 一個大耳光,

賣給飯店 650 <===這就是 所謂的 各項 固定成本都很高

所以只好 把 消費者 當盤子 賣 2k

那就不要買阿,問題這麼多

買個東西還要分本土企業買不買

酒的利潤早就有點公開的秘密了

我知道還是照買阿,而且就是剛好都買這支

雖然還真的比我想像落差有點大就是,我個人是估800

每個人都在要求破盤價,老實說這種循環總會落回自己身上

所以自己評估物品品質有沒有對得起價錢就好

自己買不買得起就好

ada720616 wrote:
您看不出重點就別回 回了一堆不是重點的東西

看了嫌眼睛酸

是你們這些所謂愛酒人士沒搞清楚重點吧
眼光一直停留在零售價格
你要不要想辦法去查查這個零售市場佔了工廠營收幾成?
站在工廠的立場
能顧好終端零售價格才是最有利的
因為它等於把通路的利潤給維持住了
通路有吸引人的條件自然樂意幫忙銷售
而或許這些通路才能幫工廠創造出穩定的營收
在這前提下
你認為應該要顧好你們零售客戶的權益,還是通路的權益?

工廠沒有義務去跟一般消費者解釋成本
你們能做的就是透過市場機制來改變現況
如果連這點簡單的分析都想不到
那你能拿什麼條件去跟工廠爭取你認為的合理價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