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大大,陸客在台灣到底有沒有花錢消費?


林森北路路口 wrote:
其實作為一個曾經的陸客


沒辦法,意識形態是根深蒂固的

自己就有對岸同事來台騎腳車兩週環島

照某些意識型態的說法,他們都是喝路邊水溝,自備山東大饅頭,睡土地公廟,完全不消費
Johnny_depp wrote:
沒辦法,意識形態是根深蒂固的

自己就有對岸同事來台騎腳車兩週環島

照某些意識型態的說法,他們都是喝路邊水溝,自備山東大饅頭,睡土地公廟,完全不消費


路邊水溝在陸地上一定是陸資蓋的,山東大饅頭聽名字就知道是陸資,
土地公福德正神也是中國傳統神明,抓到了,這就是陸資一條龍!
旅客分團客和散客.
團客就是跟旅行社所制定的行程團.
散客就是買"機加酒"or "機票"後就出發.

那旅客來一個國家/地區遊玩會有3個基本消費.
1.住.
在團客方面,看旅行社規劃. 如果是一條龍產業. 如住的是陸資投資的,那利潤是陸資拿走,但是需養員工/投資設備,所以造就就業人口/維修市場,有營運就要向所屬國家/地區繳稅.
那散客(自由行),這類通常會找便宜/有特色/方便的地方. 而這些住的地方就有可能是當地人所經營的,所以利潤有可以是國人.有營運行為就要向所屬國家/地區繳稅.

2.行.
團客. 出門就是搭旅行社搭配的車輛. 如是一條龍經營,又不幸是陸資開的遊覽車公司. 那利潤是陸資拿走,但是需養員工/投資設備,所以造就就業人口/維修市場,有營運就要向所屬國家/地區繳稅.
散客(自由行), 會搭配任何交通模式,如鐵路/地鐵/公車/計程車等組合. 就跟國人一般.

3. 吃
團客. 三餐就是被旅行社帶去那兒吃, 吃飽後才會被帶去夜市逛. 才會有10人吃一盤之行為(人家是嘗鮮,不是來吃飽).
那散客(自由行).有幾類. 出門前會上網研究去吃那家,或是隨機吃. 那就跟國人一般.

伴手禮.
團客. 就是被旅行社帶去其合作的地方.如是一條龍經營,又不幸是陸資開的. 那利潤是陸資拿走,但是需養員工/投資設備,所以造就就業人口/維修市場,有營運就要向所屬國家/地區繳稅.
散客(自由行),再出遊前研究要買當地有名的伴手禮,那就跟國人消費習慣一樣.


所以以入境遊客來看.
團客的方式. 如果沒有一條龍產業. 那利潤大都是當地拿走.影響人數多. 如果是一條龍經營. 當地國家只有收到"薪資"&"稅"&維修市場經濟 影響人數就固定(員工和設備維護費及稅支).
而散客(自由行).他們不會去跟團所搭配的住/吃. 因此遇到到一條龍經營模式就變低.因此利潤大都是當地拿走.影響人數多.


不幸的是目前華人的行為(尤其是中國,其因國家管制,大都是團出團回),大都是"跟團" 因為錢支出可預期,行程已知不必排行程而頭痛. 非華人,其愛自由行模式.

但是就國家立場來看:團客及一條龍模式,他所收的稅/市場經濟是可預期. 而散客,國家所收到的稅項/市場經濟是不可預期.(如南投賣蛋的行為模式,每天10團,1團40人共400人中的60%買蛋(其中如導遊再推銷一下更可達99%來買),這消費力道馬上就出現,但散客行為,不可能一天來400人(非旺季,假日)且中有2成消費就很不錯.這消費模式就不能立竿見影.一條龍模式,國家收的稅項都少不了.但是人民就不見的會享受人數所帶來的好處. 而一條龍模式就怕惡行壟斷行為是要立法管制要有配套出來.


所以前些日"林龍"所言其實也是對的.但是政府要有配套,而不是開放,開放,開開放. 一條龍經營所用的都是當地的資源.能馬上勞跑帶走也只有一部份的"小朋友". 不動產/動產很難馬上出清閃人. 就像跨國公司要退出某市場,不是今說閃就閃,要先送計畫到主官機關清算後,才能閃人.除非早已五鬼搬運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