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y23 wrote:哈哈,對噢,妳說的是...(恕刪) 我觉得说中国菜油腻的,估计都是吃了假的中国菜。不过个人觉得真心可以理解。小弟在美国吃到过正宗的中餐寥寥可数。基本都是又有又甜美式中餐。 所以现在基本上都不敢吃中餐了要说到不油不腻的中国料理,不要太多了哦,江浙以及徽菜系很多不油腻,追求的都是清淡为主。像我爸妈做菜就特别介意,超少油,盐也能不放就不放。
K77 wrote:亞洲年輕人的飲食包容性真的比較高…...(恕刪) 不如说亚洲年轻人崇洋媚外……在日本、台湾都看到很多意大利面馆之类,特别是在闹市区;这里的美食版也经常介绍汉堡、牛排;大陆也有相同的趋势,很多传统小吃都慢慢消失不见了。言必称米其林,然而法国人怎么吃得懂酸辣粉?西方人如何看得懂书法?米其林不过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一种体现罢了,在我眼里只代表厨房够干净。在文化方面,亚洲也就是日本有些世界性的话语权。我超级反对把“饺子”翻译成“dumpling”什么的,“饺子”就是“Jiaozi”,“披萨”就是“pizza”,“寿司”就是“sushi”。
cougar2015 wrote:我懷疑外國歐美根本...(恕刪) 你錯了吧? 老美愛吃的chili 裡面就有紅豆,baked beans也算是紅豆類, 應該說老外吃不習慣"甜的"豆類製造,對他們而言豆類食品應該是鹹的。
神牛蠢牛 wrote:甜品代表美國有蘋果...(恕刪) 需要有人去推廣。 歐美文化在最近幾百年是世界強權。 他們也把它們的飲食文化帶去其他地方。 假如中餐館統一推出一些飯後甜點,那也比較會有人知道。 但是中餐館後的飯後甜點,甜湯,杏仁餅乾,幸運餅乾,不會給人太多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