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我幫你們解說。
經銷商顧名思義就是給廠商賣商品的契約化商家,以量制價。
一般人也只了解到這裡而已,簡單說就是吃越多,越便宜。這就是大家知道的。
但一般人也僅止於此,所以才會造成明明都是經銷商,為什麼會有價差,原因出在市場的大小,這又回到上面的,吃越多越便宜這了。
有人拿大陸跟台灣平是經銷商,為什麼會價差如此,第一吃的量不一樣,第二政府收的稅不一樣。拿大陸比台灣,根本懶叫比雞腿,還罵台灣無良,不懂就算了,還講得自以為是。
再來說一件一般人不了解的。
經銷商每個月都有一定的量要衝,要經銷,量衝不完你家的事,要麻撤經銷,再不然變小經銷,小經銷價又拼不贏大經銷。
量怎麼衝,這又回到市場大小了。
經銷商,不是錢拿出來說經銷就經銷,每個月,每年都有一定的契約量要達到,怎麼達到?還是跟市場大小息息相關啊。
無良?
你厲害來經銷一家看看啊?
到時候可不要換靠杯消費者無良啊~都只會耍嘴皮子,科科。
housan wrote:
我想問的就是這個,...(恕刪)
這個跟國家競爭力有關,若想知道各國關稅,其實上網查就有,
日本跟多國簽定FTA或是雙邊貿易協定之後,關稅壁壘被移除,很多東西進口是免關稅的,
如果台灣變成貿易邊緣國,那買東西只會越來越貴,
當然市場大小、通路結構也都會影響整個成本結構,
關稅不是唯一影響因素。
而市場小,每年能銷售的總數量低,跟原廠取得的價格也會不同,
你可以說台灣的經營成本比日本高,
也可以說台灣的市場胃納量比不上日本,
事實上,代理商有沒有可能乾脆一次賺你好幾倍,
那也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就算你是獨家代理,
任何商品都有市場邊際價格,當定價脫離了這個邊際價格,
就算你賣個三倍、五倍價都沒意義!
台灣零售業的現實問題在於,邊際成本越來越高,邊際售價卻越來越低
如果真的那麼好賺,歡迎大家實際去談個品牌代理回台灣操作看看
或者,我手上剛好有許多產品,走的是產銷分離制,
歡迎有興趣的人私我,我讓你零進貨成本玩看看,
自己體驗看看在台灣操作品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討論串從頭看下來,很多人擺明仇商,
根本沒做過生意,不了解成本,不瞭解市場,不瞭解規則,
把商人都成貪得無厭,卻根本不願意承認,那些能夠滿足你食衣住行方便性的服務,都要有人花成本建構,
商品是不會自己從工廠跑出來跑到你家讓你買,也不會自己報關買機票飛到你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