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一哥 wrote:
有福報卻放不下執著,那有等於沒有,因為這些人並沒有因為福報而變的快樂



這就是我兩言論的差異

我仍然肯定這福報 , 也去論心裡感受 , 同時並論 這就是物識並論

所以我說高以翔低調 溫暖 沒惹事 愛好運動音樂 心裡也多半健康



你的觀點很常見 >>> 唯心 算是沒個人主見觀點


這種論點會有身在福中不知福 自我判斷為不幸

或者看起來幸福的與看起來不幸福的 但都因為內心感受而判斷為不幸福


或許高以翔在台灣真如報導很孤單 或在國外讀書孤單 無法實現愛人成家

但從其他現在其他因素與其他一般人比 他算是幸福 或者更正確說他享有很多福報 但福報就是幸運才得 就是幸福



他未來的幸福被奪走 只有兩個原因

1.福盡


2.把福轉給他人 因為若他仍活著 會佔有
南懷瑾老師: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羨慕他人。

真正的佛學講因果報應並不是迷信的話,而是一句很科學的話。

你昨天罵了人家,當時人家對你笑笑,心裡已經有了仇恨,有機會他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會客氣。這就是因果,這就叫做業。

佛學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輪迴、三世因果上,但是據我幾十年的經驗所知,學佛學道的人,沒有幾個真正相信六道輪迴,更沒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沒有絕對的相信。

這並不是迷信,至少在理論上搞得清楚的人沒有,至於事實上求證到的更是沒有。

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因為不相信六道輪迴、三世因果,所以你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學淨土也好,根本基礎上是錯誤的,等於想在沙灘上建房子一樣,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

100分之60是幸福

100分之40是不幸福

某人的人生幸福佔60%,那我可以說他幸福嗎???

那他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andy liu2317 wrote:
這就是我兩言論的差異

我仍然肯定這福報 , 也去論心裡感受 , 同時並論 這就是物識並論

所以我說高以翔低調 溫暖 沒惹事 愛好運動音樂 心裡也多半健康

心裡感受是依靠身主主觀感受,而不是外人去臆測

一些名人.富豪發生事情前,在外人看起來,不也是身心健康?

所以外人由外在去臆測對方心理感受,恐會造成誤判

andy liu2317 wrote:
你的觀點很常見 >>> 唯心 算是沒個人主見觀點


這種論點會有身在福中不知福 自我判斷為不幸

或者看起來幸福的與看起來不幸福的 但都因為內心感受而判斷為不幸福


這是價值觀的差異

你所認定的福,不代表就是對方所認為

有人覺得家境好.高富帥是福,有人覺得有人陪伴.能成家立業才是福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身在誰所認定的福中不知福?你的?還是我的?

andy liu2317 wrote:
或許高以翔在台灣真如報導很孤單 或在國外讀書孤單 無法實現愛人成家

但從其他現在其他因素與其他一般人比 他算是幸福 或者更正確說他享有很多福報 但福報就是幸運才得 就是幸福

我認為你是唯物論,並非物識並論

因為即使你知道孤單這因素,還是因為福報而認定一個人是幸福的
路跑一哥 wrote:
心裡感受是依靠身主主...(恕刪)


心裡感受是依靠身主主觀感受,而不是外人去臆測-----好複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是不是人人都不幸福???????

又或者某人健康.交友方面很幸福,事業.婚姻不幸福

那他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路跑一哥 wrote:
這是價值觀的差異

你所認定的福,不代表就是對方所認為

有人覺得家境好.高富帥是福,有人覺得有人陪伴.能成家立業才是福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身在誰的所認定的福中不知福?你的?還是我的?


我認為你是唯物論,並非物識並論

因為即使你知道孤單這因素,還是因為福報而認定一個人是幸福的






你還要考慮他唯物成分有多高

高以翔世界有排名 他的這方面早就把孤單抵銷甚至超過

若他只是校內風雲 那當然就只是抵銷 無苦無樂


福是上世所積 怎能這世自己改變心意否定 就說不是呢?

還有你怎知他這世沒給與原本外在唯物福報 他不會感到渴望這些福報


一年來 我倆觀點還是不一樣那就認了吧

世界哲學不是只有唯識宗佔地位喔 佛教界也非唯識獨尊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心裡感受是依靠身主主...(恕刪)


所以說我不唯心


才能解這問題
張忠謀的一段話:在生命中「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這些我們都該懂

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

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

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
「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

每一個人的生命多少都缺了一些甚麼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元,

卻遇到嚴重的不孕症;

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

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

可是一輩子卻腦袋空空所學無術。

每個人的生命,

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貼了一個標籤,

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跟著你。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生活自如。

因為我體認到
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
時時提醒著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他人。

若沒有苦難,我們不知不覺會驕傲,

沒有滄桑,

我們更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

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

若你樣樣俱全,

你怎麼會去管別人吃什麼東西呢?

我也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

所以我不會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
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堪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

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我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

他們的外表高貴亮麗實在很令人羨慕,

但深究其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

不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如何如何,

只要好好珍惜上天給你的那份恩典就好了,

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

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

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接受它並善待它,

你的人生絕對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

你願意受盡一生的痛苦而凝結出一粒珍珠,

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

你發覺你已經被關進捕鼠籠裡,

而你前面卻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

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用陶磁作的,

一旦存滿了錢幣,

就要被人一聲敲碎;

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

始終沒有錢幣投進來,

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變成了一個貴重的古董,

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在生命中我們有時候會選擇裝傻

不論是面對生活、愛情、甚至自我。

你每想到一個問題就記下你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固定不再變動,
那就是你已經成熟了。
要在中國賺錢,風險就是比別人高,我想藝人們不會沒有自知之明。
andy liu2317 wrote:



你還要考慮他唯物成分有多高

高以翔世界有排名 他的這方面早就把孤單抵銷甚至超過

若他只是校內風雲 那當然就只是抵銷 無苦無樂

這能抵銷?你確定?

那假設一個人斷腿,可是家財萬貫,所以斷腿這件事就沒了?抵銷了?

andy liu2317 wrote:
福是上世所積 怎能這世自己改變心意否定 就說不是呢?

還有你怎知他這世沒給與原本外在唯物福報 他不會感到渴望這些福報

我沒說我知道別人會不會感到渴望外在唯物這些福報吧?

倒是你要如何去知道別人的感受?如何去知道別人是不是幸福而走的?

andy liu2317 wrote:
一年來 我倆觀點還是不一樣那就認了吧

世界哲學不是只有唯識宗佔地位喔 佛教界也非唯識獨尊

我是沒想到那麼複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