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boy wrote:是三節不是六節......(恕刪) 你真的坐過嗎??你認為目前高雄main station只是臨時站???而且依目前設計,要三鐵共構幾乎是不可能了,因為捷運當時在規劃時就沒把台鐵站務一併列入設計當中但如果市政府認為把這些東西都放在鄰近區域,再利用接駁車搭乘(或步行一大段距離)就算是三鐵共構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
dc75 wrote:你真的坐過嗎??你認...(恕刪) 很常坐好嗎= =不然為什麼全線只有這一站是三節車廂的月台而且只有一個出口官方已經說過目前是臨時站了看起來跟台鐵沒有設計在一起就因為是臨時站咩= =不然要把現有的台鐵車站下打個洞嗎??我說的三鐵共構不是左營而是火車站喔
我坐過兩次高捷, 感覺只有一個 - 重視外表! 搞藝文花大錢有一套, 很多實用的設計全沒有. 手扶梯只上不下, 數量不夠且太小, 更慘的是速度太慢. 以後如果高捷有幸人多了, 這種手扶梯我不知道該怎麼運送龐大的人潮. 另外我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很久, 為何當初兩線交會不是在火車站而是美麗島站? 除非有特殊考量, 否則以常理判斷交會處應該選最繁忙的地方吧???
高雄人在台北工作,搭過幾次。電扶梯太慢,目前只有一條線還看不出會有什麼影響。搭的其中二次是因為搭高鐵要到小港大林浦,如果捷運剛好有經過要去目標,很方便。高雄市的公車....嗯,近幾年改的太誇張,小時後的記憶完全都被顛覆,不知道為什麼要改這麼多次,比如歷史悠久的一路公車。另外高雄市中心沒很多人想像中好停車,去年曾在週末晚上找了1/2個小時的車位,範圍是三多到五福的中山/中華路,週末假期去那附近還是搭捷運會好一點,不然就還是騎車。已經習慣走路撘公車捷運,所以也不會排斥走上一段,反正平常運動量也不高,當作小小運動就好。有人提到橘線紅線交會,在中正路交會還挺好的,如果開車去鳳山,還是會選擇中正路或是三多路,把所有人潮都集結在火車站人潮挺恐怖的,當然會方便轉乘一點,不過目前規劃的路線好像只對台鐵轉乘橘線比較吃虧而已,其他似乎不大會受影響。高雄捷運定價[感覺]比台北貴,照理說高雄物價該比台北便宜一些才是。上週剛去過台南,台南公車比高雄貴上一截要18元,台北目前是15-30、高雄12。高雄市週四還免費。自私的想高雄還是有捷運好,以後還想回去高雄養老的。
我是很喜歡搭。上次和女友要去漢神巨蛋,還特別開車到後火車站停車搭捷運。後火車站比前面的建國路好停多了...但是走到前面就開始覺得有點累,還需過一個三、四樓高的天橋。太陽有點大,進站前已經全身是汗。等車感覺比台北捷運久一滴滴,最後雖然出站了,還是被女友幹譙。她是很懶得走路的那種人,走一下就喊累。(:百貨公司裡怎麼走都不累,真奇怪)她說:『浪費了時間、體力。票錢又沒有比油錢省,下次別找我做這種傻事。要搭你自己去搭』:『天啊~我到底造了什麼孽啊』
宏爺 wrote:還有一點就是高雄市的井字路是全台灣規劃最好的!!!...(恕刪) 離題一下,高雄市的井字路是全台灣規劃最好的,這一點不要說得太確定。東部很多小城鎮的棋盤規劃不輸高雄,只是差在規模和路名沒取好。
到了捷運到目的地通常還有一段距離通常還需要搭配公車但高雄的公車班次實在是稀少,相隔的時間又漫長如果搭過高雄公車的人應該知道,在非上下班時間除了小孩跟老人,大概只剩下外籍朋友囉~不過如果反向思考高雄捷運如果每各班次能讓搭配腳踏車的車廂也許是提升搭乘捷運的一個方法,如過有規劃單車專用道的話沒有公車也無所謂~
高雄捷運班次太少, 列車太短, 車廂有點窄.因為日本人當初規劃高雄市的時候, 已經規畫了一百年的發展,現在也才六七十年而已, 還夠用三十年.台北捷運我也很少用, 然後我打算不買車. 想騎機車就騎機車, 不想騎機車就搭計程車.另外, 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比較高沒錯.因為要扣掉一些山, 以及要加上沒有入戶籍的租屋族,還有台北縣通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