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大幅報導不肖廠商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違法加入起雲劑中造成食品污染事件,以被喻為是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起雲劑」是一種合法食品添加物,經常使用於果汁、飲料等食品中,通常是由阿拉伯膠、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製成。然而DEHP則是一種普遍用於塑膠材料之塑化劑,不可作為食品原料,依據衛生署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塑膠類食品容器之溶出試驗,也限定在1.5ppm以下。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姜郁美指出,DEHP一類的塑化劑已被美國、歐盟、日本及我國環保署列為管制毒性物質,衛生署亦公告禁止添加在食品及化妝品中。其成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簡稱TDI)以60公斤體重成人而言為1.2-8.4毫克。
以上是網路資料
這幾天頭條都是「塑化劑」,這個名詞我們或許是第一次聽到,但可塑劑(DINP)俗稱軟化劑,使用於製造皮鞋、塑膠製品。或許你聽過一種新聞,兒童鞋含有過量的可塑劑,要求下架。這就是賓漢公司用製鞋的(可塑劑)加工後製成(起雲劑)賣給食品公司做成飲料。他們為了省成本做出這種狼心狗肺的行為,真的是人神共憤,媲美性侵犯,他們性侵了全國人民的善良,他們強爆了全國人民的信心。更可惡的就是食品公司跟藥廠,他們做飲料的不是很講究飲品的安全性嗎?藥廠不是很在意藥品的健康性嗎?為什麼都不知道?難道他們賣到便宜的加工品都不知道?甚麼成分多少錢他們會不知道?便宜1/5的價錢會不知道?食品公司不都有實驗室,難道驗不出來?還是他們都只在乎好不好喝,不在乎健不健康。更扯的是藥廠,做藥的卻不知道加了不該加的東西,製藥的就是在實驗室研究出來的卻不知道加了甚麼?難道他們的品管都瞎啦。居然還有公司要提告,還說不知情,要提高的應該是民眾才對,每人都提高食品公司都不用開了,要說無辜應該是哪些小攤販,小本生意的老闆,他們最有資格,他們不像食品公司可以大量採購價錢壓低,他們一瓶兩瓶的拿一定不會便宜太多又加上小本生意,這新聞一下來不知打趴多少小本生意的老闆,哪些大公司的老闆應該想想妳們這樣做會害死多少下一代,「良心」良心要拿出來做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