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很多事情並不能只單看表面,
就像現在有很多環保團體所做的報導或聲明,固然有他一定的真實性和立場,
可是反觀實際面上,卻又會發現有很多事情其是並非那麼簡單單純,

就像之前環保團體大肆的舉證,
目前印尼Rainforest消失以及被集團濫用的情況,
進而引發大眾的注意度和輿論撻伐的壓力,
但是,又換個角度想,

難道,這樣做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

想想,
有多少當地的居民因為這樣有了生活的經濟來源?
有多少土地因為這樣再生的關係重新消化了我們所排出的二氧化碳?
難道我們可以因為使用再生紙就可以解決Rainforest所遇到的這些問題?

最重要的重點應該是要放在大家如何和使用紙張的這件事情上才能有根本的解決性不是嗎?
如果我們真的就向環保團體般那樣一昧的撻伐抵制,
那我想浪費紙張的行徑還是依舊存在著!
世界的排碳量也不會因此而減少!

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生族群們!
因為升學的管道和壓力,這種學習環境,
一天到晚如雪片般源源不斷的考試、考卷,
光是這樣,一年就用掉了多少張紙張?

我們是要去追查毀林的主因,而不應該是單方面的撻伐廠商。


根據造紙工會統計,目前台灣每人每年用掉205公斤的紙。其中和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家用紙,
平均每人一年用掉8公斤左右。在台灣,光是家用紙的市場,每年就高達100億以上。
資料來源:我們的島


如果真的要向環保團體所說的那樣,
那麼,就永遠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問題還是會一就存在著的,

有時候不能理解,環保團體所說,
像是之前所發表的文章和聲明,

包含像APP亞洲紙漿、棕梠油等等之類的抵制文章,
效力在哪裡?
不要讓人覺得,
環保團體指是為了讓人感覺到他們是有在為社會發聲就大肆的撻伐這種東西,

這是個資本主義的社會,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
我相信環保團體內的人不也是資產主義下的生活者,
凡是不能只像環保團體一樣,太過於理想化的下判斷,

況且,
更令人不解的是,
在台環保團體所提出的指控報導,
卻跟他們在美國成立此環保團體的發起人所說出的話相反,




本報2010年8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韋綸報導



台北時間8月3日上午,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於台大校友會館公佈《紙漿星球:亞洲漿紙APP森林破壞紀實》的最新調查報告。報告內容指出「亞洲漿紙(Asia Pulp & Paper CO. Ltd. 簡稱APP)在台銷售的8個紙張樣本中有3個樣本含有來自印尼熱帶雨林的纖維成分」。記者會現場陳列包括倍舒柔(PASEO)、唯潔雅(VIRJOY)、優活(LiVi)等家用面紙以及PAPERON、Paperline、Sinar Spectra、IK Plus等影印用紙等等;上述產品皆為APP旗下的品牌產品。台灣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許緯進呼籲頂好、愛買及大潤發等賣場應該立即停售上述產品,「我們希望頂好、愛買、大潤發等台灣企業能夠跟進國際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希望家樂福能貫徹其採購方針,立即停售APP旗下品牌產品,並制定永續性採購政策,確保我們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能夠遠離森林破壞。」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11/06/19 聯合報
綠色和平組織:環境運動要師出有名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11.06.19 03:26 am
激進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 Peace)創辦人派屈克.摩爾現在不再參與環保運動,創辦綠色精神策略有限公司,成了企業和政府的環保諮詢對象,角色「轉型」了,對當今環保團體和環境運動也有不同看法。
以印尼雨林遭砍伐改為人工林為例,環保團體指用人工林也會使雨林的泥炭地封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之中。摩爾不服氣,轉為人工林的雨林僅占印尼森林面積的百分之三,「這樣雨林就消失了嗎?」
更重要的是,由企業參與造林可以增加就業機會,讓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印尼人民脫貧,減少盜伐雨林的威脅,「這樣會比任由盜伐的情況還要差嗎?」
摩爾呼籲所有環保組織,不必把企業視為假想敵,不妨建立監督機制,誘導企業投入環境公益,為地球做更多更好的事。
資料來源:苦勞網

而且環保團體為何不會好好的一樣大肆宣揚各企業為環境所做的一切,
像是復育雨林(Rainforest)、蘇門答臘虎(Sumatran tiger)在印尼的老虎棲息地等等,
思考一下吧大家,
這個議題是值得我們關心的。
文章關鍵字

qqqolivia wrote:
有的時候,很多事情並...(恕刪)

嗯..很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