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不能放進同一個籃子,可以的話,分成幾個信箱比較好。
不過現在從youtube到閱讀器、書籤,
還有手機的連絡人同步,等等。
好處是,一個信箱就整合無數功能。
壞處是,都已經整合了,電子信箱還創好幾個,很麻煩。
假如有三個信箱,到最後還是會和手機同步、到同一台電腦使用。
未來,
整合是大勢所趨。
而整合又和個人化環環相扣。
什麼是個人化?
就是打同一個關鍵字,給的結果可以投其所好,
就是碰到什麼人就給什麼廣告,
就是看一個帳號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個性。
就是整合個資,整合現實。
all in one,一個帳號,一種個性,
靠這個帳號在網路和現實上做各種事情。
幻想未來,就是一個帳號,碰上有了app的生活用品,依據你的帳號調整設定。
我一開始覺得這很鬼扯,這也太科幻了吧?
但是,
看看FB,網路和現實的界線變模糊,
虛擬身分和很多個帳號也變得完全沒有意義。
看看google,可以根據關鍵字,讓我在第一頁就出現我想要找的內容。
換帳號,屢試不爽。
最近對皮製品有點興趣,後來連續在毫不相干的網站出現廣告。
撇開幻想,務實的我根本還不認為,google已經可以這麼變態阿諛的投其所好。
基本上,現在我們大家的風險早就暴露得很嚴重。
這種過度自我防衛的做法,也顯得彆扭、浪費時間了。
因為不個人化,google要找東西可能會花更多時間,
電子信箱會很容易忘記,也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各種信箱。
誰都知道要分散風險,都知道個資不能亂給人。
但是當你下載app,手機問你:
我需要您的個人資訊,你允不允許交出去呢?
我們都不爭氣的打勾了。
我們想要更好的服務,所以得個人化,那google或微軟就得整合。
個人化之後,做廣告的、消費的、寫軟體的,都有好處。
代價就是,交出個資。
沒個資,沒記錄,怎麼個性化?那還要整合什麼東西?
網路世界注定要和現實世界做連結,和現實嚴重脫節的網路沒有意義。
網路已經是現實的延伸。
扯遠了。
以前規劃四個不同用途的信箱,到頭來就是gmail和outlook兩個最常用了。
對了,還有申請垃圾帳號的信箱。
我已經不知道幾次,同意把個資交出去。
都敢把信用卡都和google或apple帳號嵌在一起,
還想創一個:專門辦信用卡的"慎重事務信箱",圖個安心?
算計這麼多,
現在我才驚覺,個資保密和安全,在哪裡? 有差嗎?
我們不是把信任和個資一起交給google和FB,還有網路上的人了?
以前,網路或許真的是做什麼事情,沒人知道。
現實中,耳目眾多。
現在和未來,
網路會更透明,會更有個性,會和現實嵌合,
人在網路是赤裸的,
現實中的藏身處反而比網路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