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美術館 是否該為父母設立一個兒童休息(玩樂)室

昨天去看鄧南光攝影展

我發覺 有些父母真的不大管教小朋友

原本想安安靜靜的看展覽

可是 就出現小朋友在會展裡 就這樣奔跑 玩起躲貓貓 更有小朋友在地上翻滾 囧"

還不時尖叫

很想叫父母管好他們小孩 不要打擾到其他人

可是 我真的沒勇氣 超怕被說 你管什麼?

可是 你放任自己家裡小孩 在會展裡 奔跑 玩躲貓貓 在地上打滾 這樣好看嗎?= =

美術館又很大 館員也很少 幾乎管不到

一個安靜 供人欣賞藝術作品的地方 卻變的很像菜市場

小孩沒自制力 我不能說什麼 因為他們不懂

可是身邊的大人呢? 怎麼不管好

而且還做壞榜樣給小孩看

今天看到鄧南光的攝影展 的另一個主題(我忘了主題 但我記得那邊有沙發 呈一個│_│ 擺設

一個婆婆 兩腳翹到扶把上 就這樣大辣辣的坐那邊

我看了 都覺得很囧

然後 那邊又聚集一堆人 就把那邊當coffee shop 嘰哩瓜啦的聊起天來

而且 很吵=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不是說 我要把自己的水平說的有多高 把自己裝的多有氣質 高水平

而是 這是尊重他人的一個點

如果連一點尊重都不給人的話 那憑什麼讓人尊重你

拜託 還給想看展覽的人一個空間

不要放任自己 及自己的小孩

而館方更要好好的重視這個問題 想辦法做改善
我自己有兩個小孩,大的女兒六歲,小的兒子兩歲
六歲小孩在外調皮,罵一下會聽
但幾分鐘後依然故我,要再罵一下...又繼續以此類推
兩歲那個就麻煩了,罵也不聽,打也不聽(在上去就是揍了)

但是揍完後會給你大哭大鬧
還得更要擔心旁人異樣眼光
所以只得一直抱住他不讓他亂跑

所以我現在早就不去那些要安靜的場所了
像電影院,圖書館,美術館甚至誠品都不帶小孩
但是外出吃飯,像去福華國賓等比較高級的餐廳用餐
還是得帶著小孩.........
說實話,只能讓他們維持在椅子上亂爬的情形
我只能慶幸我家小孩還沒皮到在地上亂滾

小孩子真得很難管,現在學校又不能體罰
以後小孩子會更皮的
我還是贊成體罰教育.....小孩跟狗的劣根性是差不多的一樣的
我覺得跟家教很有關連,也應該社一個兒童區
我瞭現在小朋友真的很難教

可是父母教育 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周遭環境的學習真的很重要

不能太過寵小孩 適當體罰 與 責罵 是很重要的

畢竟 太小的小朋友 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如果馬上做錯 就該跟他說 這樣是錯的

而不是放任小孩在那邊哭鬧=________=

不僅是讓自己生氣 在外面沒面子

而且 更重要的是 打擾到別人了

小朋友 跟 父母 永遠都是在互相學習

(有點脫題了)

還我一個安靜的美術館啊))))))))))))))
我覺得不需要
因為那裡本來就不是適合小孩子去的地方
??
zaza213 wrote:
我覺得不需要因為那裡...(恕刪)

我也覺得不需要
這是父母該管好自己小孩的問題
亦或是說是父母沒有判斷的能力
不應該拿錯的去要求沒錯的
原本我是想下 美術館是否該禁 幾歲以下的小朋友進入

可是 這樣好像也在剝奪小朋友的權益

而且 如果我下那個標題 我想反彈更大吧=__________=|||

所以 我才下一個 是否該為兒童設立一個玩樂室 囧"

我沒去過國外的美術館 所以我也不大瞭解他們是如何管理的

還是 國外小朋友進去參觀 都有人看住他們= =||
我記得看過一篇轉寄文章~
有個小孩他在路邊哭鬧~
他爸爸怎麼勸都不聽~他爸爸就乾脆躺在地上動也不動~
小孩傻眼

路上的人開始圍過來~路人開始問他爸爸怎麼了~
要不要叫醫生~
小孩開始緊張~覺得很尷尬~
就1直叫他爸爸起來~
1直搖1直搖他爸爸~
開始說對不起~說他不要買玩具了~

然後他爸爸就突然坐起來~
告訴他~
知道~現在知道成熟的人不能躺在馬路上了吧?
小孩哭著說知道了~然後趕快帶爸爸離開現場~




恩~我覺得有時候教小孩~
小孩就是看準你公眾場合不敢怎樣~故意哭鬧~
爸媽馬上把小孩帶離現場~或者配合他~以後小孩就知道這招有效
所以家長絕對不能怕尷尬~1定要把握機會好好教育小孩...


------------------------
我覺得美術館不是麥當勞~所以沒必要增設小孩區...
反而父母真的要管教好在帶去比較好
我覺得根本就該設定入館年齡限制,現在很多父母都不太管小孩,受害的都是路人…

http://blog.yam.com/nuanua
其實不少家長在教導或管教小孩有一個很大的迷思, 就是教不好可能是打或罵不夠的結果
打或罵的確可以收到迅速直接的效果, 但未必能讓小朋友知道正確的對錯觀念
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 以及處罰後的後續處理, 特別是後續處理的部分

以態度來說, 同一件事是不是做錯了就一定會受罰? 會不會因為當時情況, 特別是耍賴就沒有處罰?
例如在家裡大叫、衝來衝去會被處罰, 到了公共場所會不會因為不想因小孩哭鬧引人注意而妥協?
如果家長的態度是一致的, 不會因為他的耍賴而妥協, 幾次之就小孩就會慢慢知道這麼做是錯的
反之如果相同的行為會因耍賴或其他原因而不受處罰, 這樣就容易讓小孩造成混淆, 而更不易建立對錯觀念
另一個常見的情形是, 做錯事情如果有人求情而妥協, 也很容易造成小孩找外援或混淆的問題

而以後續處理來說, 當家長生完氣、也處罰了小孩後, 家長做了什麼? 確定小孩知道為什麼錯了嗎?
當家長在生氣以及處罰小孩的時候, 家長及小孩雙方都不夠冷靜, 不是個溝通的好時機
在那個時候家長生氣、小孩害怕, 加上常常以責罵及結論性的語氣表達小孩做錯事情了, 通常效果不大
等過一會兒雙方都不再因為剛剛的事件那麼生氣及害怕的時候, 才是比較合適的溝通時機
要讓小孩知道他錯在那裡, 跟小孩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是錯的, 更重要的是還要傳達家長對小孩的關心
不然這個受罰的經驗對小孩來說只有害怕與憤怒而已, 對於彼此的信任與對錯的分辨幫助不大

所以家長在教導孩子時, 打跟罵是一種方式, 但絕不是唯一的最佳方式
特別是家長通常只面對一兩個小孩, 有很多時間可以耐心的教導與溝通
下次當面對小孩不聽話開始耍賴而哭鬧不休時, 先不急著對他吼叫、拖離或是束手無策的妥協
試試看用堅定的語氣跟他表達他這麼做是錯的, 而且你也不會因此而妥協
如果環境許可就讓他把情緒發洩完, 再告訴他剛剛的行為為什麼是錯的
如果會影響到其他人, 就先把他帶到其他較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地方處理
記得千萬不要因為覺得窘而妥協, 然後回家再狠狠的教訓小孩, 這樣下次他還是會做同樣的事
如果為了馬上結束這尷尬的局面而妥協, 這樣小孩很難學會守規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