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後房價真的就比較準了嗎?

不知道這是房仲業不能說的秘密嗎?

最近身邊一些朋友買屋時,會先參考實價登錄

但實際買房時,哩哩摳摳又給你加了幾萬塊的稅金

最後成交價與實價網站上的相差一段距離,這樣實價登錄網站還有參考價值嗎?
文章關鍵字
實價登錄我個人認為參考價值不高...

去年身邊就遇到認識的人(親戚),賣房子時兩造(其實是房仲作牽線,找來投資客吃下)私底下談好,頭款給現金200萬,但合約上寫先交付現金400萬,後手剩570萬.也就是實際成交價只有770萬,但合約上寫970萬,硬是灌了200萬

我先去內政部舉發,結果內政部叫我轉市政府的什麼單位忘了,最後得到的答案是現金交易沒辦法舉證(我一直強調我手上有和仲介對話的錄音檔,裡面說雖然他們(親戚和投資客)的成交價是770萬,但多寫200萬是兩造合意的,市政府的單位也一直說很難舉證,連聽錄音檔都不聽),最後結果不了了之.

如果大部份或部份的成交都是這種的,你覺得它有參考價值嗎?

sc945 wrote:
實價登錄我個人認為參...(恕刪)


只有一筆多兩百多萬是沒有意義的
除非他很有錢
整條街都買下來都用貴兩百萬的價格登錄
如果大家都看到那條街貴了
誰還會去買那邊?
是給個區間讓大家參考
真正的價位還是要看實際屋況來決定的
實價登錄就是一個參考值吧,台灣房價資訊以往就是不夠透明
所以購屋者普遍都會殺價,然後就演變成很會殺的人
買到比較便宜,建商也開始抬高開價讓你殺

實價登錄也許是可以讓購屋者先了解當地行情
但最後成交到底是不是真的公開透明
還不見得,最近在看一間天母的新建案信義謙石
把訂價都秀在官網上了
也說自己是不二價、不是亂開價
好像是完全沒有議價的空間,想要哄抬都沒辦法
個人是還滿樂見到完銷後
成交價真的都跟公開的訂價一樣
沒有人是因為會殺價或靠關係
就可以有比較多的折扣,對每個人來說比較公平~~
如果台灣真的能夠做到像美國一樣,每一戶都做實價登錄,那才真的準吧!
樓上說的信義謙石算是公開了他們的價位...
但要知道價位到底合不合理...最後還是得每個建案去看....
我一個朋友真的去現場問過了,說是完全不給折讓,訴求不二價。
比較過周圍的行情,好像真的是沒有開高價
是可以再觀察看看他們後續是不是真的打不二價
完全沒有議價空間~那真的是稀奇
不曉得其他人的看法如何?信義他們這樣做是對的嗎?

sc945 wrote:
實際成交價只有770萬,但合約上寫970萬,硬是灌了200萬...(恕刪)



灌了200萬 ?

那明年繳所得稅時他就知道痛囉 !!
滿天風雪 wrote:
不知道這是房仲業不能...(恕刪)




蠻準的~

去年買的房子,實價登錄的價格一毫不差 (不含仲介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