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遇到NGO/NPO的行銷人員,旁敲側擊的聊了一下。
我問了一下,募款之後的捐款到底跑去哪? 他沒回。
我又說「你們募得的金錢,像是你們的薪資來源!」 他回「是的」
好吧!今天的故事就這樣簡單:
路邊掛著NGO/NPO的招牌,然後募款給你們去推廣你們的概念~ (你告訴我請捐錢~)
然後貴公司收到款項,不是我們捐款人給你們去實行實際的改變,而是募款當作你們一群人的薪資。
我中間也問了,你們公司在哪? 他就說自己是NPO/NGO,不是公司~?? 我傻了~
然後我就走了~。
有發薪資,就該是公司阿~ 我有錯嗎?
非營利事業體,還是一家公司啊!
為何他們不願意告訴我公司叫什麼~?
內心的疑問?
請問你們全部人的薪資與營運財務有透明了嗎?
這個概念的經營管理費用收多少?
薪資剩餘的,你們拿去哪裡??
這麼多年,你們在施行了什麼好事?
....
我得到一個答案:「這是全世界的活動,所以全球都需要這筆錢」。
真的好無言~ (還是嘴巴講空話,打太極~)
拿錢給你們當薪水,那我為何要捐?
NGO/NPO?
覺得不透明的財務,你們到底怎樣操作我們的捐款?
不該拿我們的捐款,當作走上街頭的那些活動費用吧!(認同你們的概念,不代表你們的行為就是代表我們捐款人)
眼前,不斷地宣傳「捐款就是讓政府改變政策,讓我們環境更好」,實質呢?
我知道,我一捐就等同給你們薪資跟營運金,但我沒看到產品與給社會的貢獻,抱歉了~
你們在我眼裡稱不上NGO/NPO,更沒有感受到你們為了台灣這土地的實質貢獻~
所謂的行銷,一定是要有販售產品。他們的產品,多年來都是「概念的推廣,實質產品並沒有」
NGO/NPO,他們販售的就是簡單的概念,要我們去支持他們的概念。
我們捐款,支持他們繼續在街頭跟人宣揚概念,
這樣一來「唯一的商品就是你們的概念,而行銷的目的就是拿到社會的資金給這個單位」
搞NGO/NPO行銷的那些人,他們絕對不稱自己是行銷,而是志工!
那志工也好,在我眼裡卻是眼睜睜的募款與行銷。
他們也許自認不是販售行銷人員,那我就當他們是志工。
沒什麼好在你身上的認知問題討論。
到底搞「公益 NPO」,真的拿我們捐款人去做多少事?
怎麼覺得勸捐時候他們在,抗議時候他們在。
但,真實給這社會的貢獻度是不存在的。
總覺得捐款給他們,像是拿錢給公司發薪資用的感覺?
我這樣想,有錯嗎? 希望聽聽大家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