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臉書的聊天機器人跟「自己人」聊了起來的感想。
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人工,就業機會減少,以前的童工幾乎都不見了,青少年得以全面性的受教育,但產能卻大幅增加,於是社會福利突飛猛進。其實,社會福利就是「有條件最低收入」,國家用稅收來照顧貧苦階級的生活,福利做得好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無差別照顧,比如說免費就學、就醫等,這也是另一種型式的「增加收入」...
人工智慧成熟後,可以預見的,就業機會將會再進一步縮減,無人工廠、無人商店、無人汽車....,機器發明的目的是為了造福人類,可是目前的社會制度卻是要有工作才能有收入,人的工作都被機器取代那何來收入?沒有收入那機器的存在是要造福誰?高效率生產出來的海量產品要賣給誰?機器嗎?
或許再過幾十年,大家會認為「無條件最低收入」是很自然的事...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生產過剩好事阿。古...(恕刪)
現在就是生產過剩呀
然後對應的就是消費不振
帶來的卻不是 "無條件最低收入"
而是,失業率與通膨(經濟學信奉適當通膨可以刺激消費)
而且,伴隨財富過度集中(大部分文明的果實由少數人收割,特別是那些藉由各種貨幣操作商品對文明毫無貢獻的金融集團)
這些都成了現代經濟上的核心問題
如果有一天
人類的文明可以讓一個人按一個按鍵就可以養活數萬人
那麼
是數萬人要被淘汰掉,讓那一個人享受文明的果實
還是說
那一個按按鍵的人,願意把她按一個按鍵的勞動成果與其他人分享,又如何分享
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極端的社會主義是無法存活的
而伴隨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隨著文明的演進下
似乎,在社會主義成份的要求上,似乎越來越高
sendakgg wrote:
放心 戰爭 和死人 會解決問題的...(恕刪)
人類文明的發展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避免以 "戰爭 和死人 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