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很熱,但是這熱也許是可以藉由建築設計來改善。利用海風。
拿高雄來說,哥雄的建築物基本是蓋到最外圍,最大容積,最靠近彼此。
問題就在於,這麼靠近彼此,原本的海風無法送入太過於靠近彼此的低樓層建築物。造成低樓層建築物在夏天悶熱。
而且大樓的採光,因為無作為的政府和貪婪的建商,低樓層基本沒有甚麼光線。

如果仿造北美,讓建築物靠攏中心,空出周圍空地,也許會對市容和居住品質都有改善。
但是台灣人沒有人能聰明到向日本人發明抗地震抵銷器,所以請向於蓋國字型建築,彼此勾搭一起,避免倒塌。
這國家沒有美感到了極致。全部建築物看起來像是碉堡。

試問,台灣人每天說要愛台灣的口號,怎麼看都像是在彼此限制彼此的呼吸和日光權?
文章關鍵字

-maverick- wrote:
問題就在於,這麼靠近彼此,原本的海風無法送入太過於靠近彼此的低樓層建築物。造成低樓層建築物在夏天悶熱。


悶熱根本就來自隔壁外牆的冷氣吧!!!!
應該規定室外機要放在頂樓

而且鐵皮屋超熱的
大家卻那麼愛搭鐵皮屋
搭了也不做隔熱
浪費很多冷氣錢

越級打怪 wrote:
而且鐵皮屋超熱的大...(恕刪)


政府的不作為
-maverick- wrote:
問題就在於,這麼靠近彼此


如果不是屋主都喜歡這種把土地蓋好蓋滿的建案,建商怎麼會蓋出這種都連在一起的建築? 很多台灣人總覺得與其跟鄰居間有點空地,那還不如變成室內空間不是更好,這樣才有賺到的感覺,甚至這種精神還隨這台灣人一起移民到國外,以美國為例,很多台灣人(其實華人都差不多)在美國買了房子就喜歡加蓋,院子空間儘可能盡量利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