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預告片:
以製作的角度來說,貼圖材質的Lookdev跟Rendering還有進步的空間,
整個畫面塑膠感太重,Lighting全黑陰影也太多,這不是打光大忌嗎?
而且很多都只是硬光?用AO都比較好...導致畫面看起來對比太強、一片暗或髒。
不說以為是10年前的技術,不知道這部的受眾是哪個族群,如果是瞄準國高中生,
現在國高中生真的會愛看這種風格嗎?
如果是瞄準闔家歡親子路線,裡面有什麼元素會是小朋友會喜歡的嗎?
製作團隊的市調我覺得怪怪的,感覺硬是加了很多本土元素,然後就這樣。
要怎樣能讓國產動畫變得更好?各位有什麼想法嗎?
國產動畫電影的配樂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很喜歡那種偶像劇般的人聲歌曲...很出戲
宮崎駿+久石讓也沒有每部都是搭人聲,氣勢磅礡的管聲樂也是可以啊,
或像《你的名字》,真的為這部動畫配一個洗腦的主題曲也好。
聲優部分,當初魔法阿嬤聲優真的能看到靈魂(探險活寶的老皮也是)
現在很流行找非專業的演員來配音?(什麼桂綸鎂張孝全...)
是想利用他們的粉絲來衝人氣嗎?
我知道在台灣做動畫很辛苦,
但...這個發展再過十年還是這樣吧,會不會成為業界標準啊?
對於身在產業中的後輩,每次看到本土動畫都覺得可以做更好,
為何只做到60分?明明台灣一些動畫工作室的製作水準可以超越這個預告片。
只做到60分交差了事的理由,我想是預算關係。
感覺大部份國產動畫套路:
花大部分預算製作幾分鐘精美的前導預告片(可能接近電影等級)
>實際製作再發包給動畫公司>但預算不夠只能做出電視影集等級而非電影等級
靠政府預算反而綁死自己的品質。
我會覺得,如果預算不夠,就不要發展長篇動畫電影。
國外製作動畫電影的預算是很可怕的,幾億都是家常便飯,
若台灣只有幾千萬預算,也許真的不該做這麼大的夢。
小而精的路線也許才是活路?
但是西基動畫這家台灣動畫公司,基本上是做電視TVshow動畫品質居多,
不曉得為何會參與來製作電影動畫等級的作品?
例如西基參與製作的《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英語:Star Wars: The Clone Wars)
可以從這部作品中看到西基的打光就有點黑黑髒髒了,所以廢棄之城的光影會如此表現,可能是應廢棄之城團隊要求黑色高反差對比風格,所以動畫製作公司又更強化了這部分?
提到黑色高反差對比,會想到我很喜歡的攝影師何籓的黑白攝影作品:

黑色高反差對比並沒有讓畫面顯得髒髒的,其對比鏗鏘有力、透過光影讓虛實相間。
難道...一切都是神祕的空降指導或是萬惡的預算作祟?
Lost Things另層意義應該是代表主角失去自我,想要找回某種存在價值之類的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