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水泥房的時代會過去嗎?
那要拿什麼作為建材?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從首個人造細胞生命誕生到會說話的蘋果手機,從發現『上帝粒子』到發現新型振蕩帶電中微子,世界科學技術正以突飛猛進的速度迎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新突破。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科技還將給人類帶來怎樣好處和驚喜?一些全球最著名的科學家最近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對未來12個月可能出現的『十大科學突破』進行了大膽的預測。
據人民網報導,這些有望很快實現的新『科學突破』包括用3D印表機列印DNA、能夠自我修補損傷的智慧建築、用人工光合方法製造『超級燃料』、用量子工具來研究攻克癌症、解開大腦密碼修補大腦損傷等,不過最讓科學家們期待的科學突破,當數建造一種能夠防止任何地震摧毀的建築,科學家希望發明出一種超級地基材料,它能吸收或轉移強大的地震衝擊波,從而使地面上的建築能在最劇烈的地震侵襲中仍然屹立不倒。
1、能夠『自我療傷』 的建築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材料學教授馬克·米奧多尼克預言,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能夠自我修復『缺陷』損傷的建築材料將在不久後問世。目前,人類所有的建築都是靜態的,如果建築出現損壞,必須人為修補。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將可以提前住上能夠根據氣候變化自動打開和關閉窗戶的智慧住宅。不過在未來,我們身邊的整座建築都將會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米奧多尼克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不僅手機螢幕可以觸屏控制,整幢房子都可以透過觸摸的方式進行控制。未來的建築不但可以吸收太陽能發電,並且還能自我修復身上的『損傷』。
目前,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特殊的半導體,它的分子能夠『自我組織』成最佳結構來吸收太陽能,並將其轉化成電荷。這種半導體將親水性分子和厭水性分子組合在了一起,這兩種分子的特性意味著它們『水火不容』,總想分開,但它們之間的分子鏈結卻阻止它們分離,所以它們會自發地組成一種3D結構,從而能很好地吸收太陽能並轉化為電能。英國科學家相信,這種能夠自發組成最佳結構的半導體不僅可以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並且還能用作整幢建築的外部材料,如果將來每個家庭的住宅外牆都能塗上這種『太陽能電池』材料,那麼全球的能源問題將得到很大的解決。不過,對這種納米材料的使用不僅僅限於發電,它還能讓建築能夠『感覺』氣候的冷暖變化,就像我們的身體細胞能夠探測到燙傷、疼痛和裂口一樣,未來的建築也將具有這種如同人體細胞般感知和修復『自身損傷』的能力。
10、建造一種能防止地震摧毀的建築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應用數學系主任威廉·帕尼爾預測,隨著材料科學的突飛猛進,科學家將會發明出一種特異材料,用它來作為建築物的地基,將能吸收或轉移任何強大的地震衝擊波,從而使地面上的建築在最劇烈的地震侵襲下仍能屹立不倒。帕尼爾說:『我們可以改變某種材料的微觀結構,使它能吸收或轉移衝擊波,但它的其他重要特徵卻不受絲毫影響。』
一旦這種特殊地基材料發明出來,就可以被用作建築地基,萬一遭遇地震,該地基材料就會將地震衝擊波吸收或轉移走,從而能夠安全保護地面上的建築。儘管要發明出這種特異材料,科學家仍面臨著許多重大的挑戰,但最近兩年,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正呈現加速狀態,尤其是納米材料石墨烯的發現,使科學家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