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瘋狂的生物恢復成正常的生物?
沒有人在瘋狂的勢力範圍之外。所有人都在劫難逃,即使是專職治療瘋狂的人都無法倖免,儘管他們總是一副學問淵博的模樣。眾所周知,「心理醫生」都有一點……這應證了巴斯卡的名言:「每個人都是瘋狂的,不瘋只是瘋狂的另一種表現。」
即便瘋狂是常見的,其症狀仍會隨著時代而改變;今天的瘋狂,和十九世紀末沙科的時代並不一樣
「瘋狂」,每個人都懂。瘋狂一旦降臨,會讓你的生活亂成一團:你駕馭不了。你無法說停就停,這是飛來橫禍。
瘋狂就在日常生活裡,在廣告、實境秀、電影和文學裡大量出現。瘋狂並不侷限在診所、精神病院
近年來,精神治療藥物的使用量暴增,尤其是處方給兒童的興奮劑和成人的抗抑鬱藥物、鎮靜藥物。大眾愈來愈依賴處方藥物來解決心理和社會問題。媒體直接將百憂解之類的藥品介紹給消費者,大量的書籍向外行人讚揚精神治療藥物治療兒童和成人各種心理、情緒問題的效果。
精神科藥物的使用已不只是西方社會的問題,台灣也使用愈來愈多。不過,從西方到台灣皆然,醫生給病人藥物的訊息相當有限。而且許多藥物反而是為病人帶來新的問題。
醫師處方抗憂鬱藥物或鎮定劑之前,通常只花幾分鐘時間評估病況。可是一旦病人決定接受藥物治療,很可能一輩子擺脫不了這些藥物,也無從避免長期用藥帶來的有害副作用。找位醫師指導病人服用精神治療藥物很容易,要找到願意幫病人停止用藥的醫師卻很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