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週刊訂閱糾紛-假分期真貸款 (只能怪自己好傻好天真)_8/28更新

8/28
上週已和業者 至消保單位協商
直接說結論
雖然協商結果不是100分,
但是我不想再浪費時間跟他耗了(依我手上的證據,提告應該是我的勝面比較大)

建議各位
購買大額金額的商品時候,一定要請業者說清楚
基本上客戶沒有簽名或業者沒有說明清楚
他們都是理虧,千萬不要被它們唬住了
紙老虎罷了

.........................................................................................................................................
8/1
前陣子先跟業者結清的信貸,終於收到了清償證明
但是怎麼看都覺得內容太過於簡陋了吧
沒有金額、雙方立約人....之類的,連品項(期刊)都跟當初訂閱名稱不同(國語週刊)

不知道有沒有人 了解清償證明的標準格式 跟 相關流程
感覺業者跟信貸公司 本身作業流程跟溝通的問題,變成消費者還要自己去追進度
目前還在努力捍衛自己的權利

國語週刊訂閱糾紛-假分期真貸款 (只能怪自己好傻好天真)_8/28更新
-----------------------------------------------------------------------------------------------------------------------------------
猶豫了很久,實在忍不住了。
我覺得消費者要靠自身的力量扳倒這些不肖業者
能力真的太有限了

不要說什麼申訴管道之類的,能打的電話都打過了。
如果看完下文還有什麼建議,或要補我刀的。
我都虛心接受 (我先承認,我當下太傻了,完全沒仔細看內容)
(在外面攤位 買過(訂閱過)幼童產品不只一次,第一次被呼巄)

必須把我不好的消費經驗,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
不希望有人再掉入業務的話術陷阱中
我這次遇到的是分期付款的糾紛
分期付款,乍聽(看)之下或許沒有甚麼問題
通常就是訂個 5年 10年,分期成 12期 24期 30期 之類的
(殊不知會變成信貸分期)

以下大概敘述一下 小弟的訂閱過程
在某一個國小運動會結束後。大門口想當然就會出現一些攤位
其中一攤,就是國語週刊
(我是後續開始聯絡消費爭議問題,才發現原來設攤的是經銷商)

因為小女很喜歡閱讀
剛好又有人推銷
就索性問一下最基本的週刊 (只想訂國語週刊的部分)
業務開始推銷什麼 國語 英語 9年國教 ..巴拉巴拉 (以下省略)
我表明只要國語的讀物就好,就是國語週刊
而且9年的太久,怕小孩長大了不想看 (變數太大)
只考慮訂國小低年級的部分

話鋒一轉,業務改推只看到國小的版本,就是看6年
我說這樣訂太久,低年級課業比較輕,有時間可以看,訂2年就好
我跟我太太的印象都是說 訂2年送4年還是XX之類的優惠,
一樣可以看到 國小畢業
還可以辦分期,不用一次繳清,拿出一張價目表 (原來是話術,那是加上利息的價錢吧 )
感覺挺划算的,可以先訂兩年。
( 等到有爭議時,業者改口說是訂6年期,分24期。
細看當初的三聯單才發現,真的是這樣寫。
怪自己太相信人了,沒搞清楚是寫6年期,分24期繳費。)
當下其實也沒多想,
覺得也是挺划算的,就算後面不看了,也不虧

重點來了。知道有可能會訂刊。
開始搬出一堆贈品 (字典 / 百科 /....一堆兒童用書)
我心想。他要送,就讓他送吧。反正我的重點是刊物

接下來,冒出了一張分期申請單,讓我填寫,還要提供身分證
(當下真的是頭撞到了,怎麼沒發現為什麼訂刊需要證件)
( 業務現場並沒有多敘述,只說公司規定辦理分期就是需要填寫申請單,跟身分證明文件。
等收到繳款單的時候,厲害了! 是信貸的分期付款單 ,難怪需要證件)


完成相關訂閱手續後,業務表示會有小姐打電話來確認訂購的內容
這流程也算是合理。剛回到家,就有人打電話來確認訂單(非常有效率)。
( 後續查通聯紀錄,才發現是融資公司的電話,並不是經銷商。
電話那頭的小姐,確實是確認訂閱內容跟金額,應該是為了核對貸款金額跟用途。
某個層面上,確實有公司小姐打電話來確認訂單,但不是經銷商。
我很確定接到確認電話的時候,她沒有表明她是貸款公司,
她確實也有跟我確認有沒有訂閱國語週刊 )

約莫過了一個月,某一天下班,收到資融公司的信件,
覺得很奇怪,撥打服務專線詢問
此時此刻,我才知道,原來我被辦理了信貸分期來訂閱國語週刊

這部分,發現怪異後,致電詢問資融公司,對方回覆我,有申請一份國語週刊的分期

隔日詢問國語週刊的總社,發現並無此種貸款分期付款方式,
跟他反映經銷商的手法時,
回復確是不會過問經銷商的銷售方式,只負責收款跟出刊
我查了一下官方的價位,一比較 才發現信貸利息之高阿 約20%
當下要求幫忙取消當筆訂單,改由總社直接訂閱。總社也是無法提供幫助。

開始和業務接洽
告知這種方式不能接受,有被欺騙的感覺
要解除訂閱,此時竟然冒出解約視同違約,
必須支付違約金(總金額的兩成)+贈品必須購回的條件
詢問違約條款時,又無法交代清楚,僅說收據上面有寫
(打電話詢問 刊物總社 和 經銷商,小姐說法也都一致,都是參考收據)
但是.....我就是沒有拿到寫違約條款的這張收據。我只有一張訂購單。

接下來的一切,就沒有一件是合理的了 (可能我相關知識不足,好蠢好天真)
電話中跟信貸詢問,我是立約人,能不能解除貸款合約
信貸回復。必須透過經銷商來解除,或清償過後就可以解除
一切的一切,都要透過業者
(任何的文件,都只能用寄送,沒有E-MAIL,也不能到公司自取。)


越想越不對勁
就開啟了瘋狂打消保電話,還有跟業者有關聯的電話,希望能問到關於解約的疑問
再來幾天,都是扯不要退訂就不用解約的巴拉巴拉.... 的廢話
不要延繳,就不會有額外產生的延繳款項
或者可以改成付現 或 刷卡 ...各種廢話
總之就是不能退訂不能改期限(最多6年改5年),不然退訂就要賠違約金
(業務明明在說明刊物的時候,都沒有提過貸款分期跟退訂會有違約條款)


說實話,事情至今,已經過一周了。
依舊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只能默默配合,把貸款分期改成一次付清 (不想再增加債務)


結論

<資融公司>
感覺像是和業主是一掛的,因為我連著兩天的電話詢問問題,
不斷地詢問相關資料,發現接線生不同,說法有點不一。肯定有鬼

<國語週刊總社>
好像只負責出刊,經銷商的銷售手法 他們無法干涉的樣子
總社只能幫忙電洽經銷商,反映問題
(能不能干涉經銷商,我無法求證,
但是經銷商接過總社電話後,好像變得比較理我的樣子,態度從很傲慢變成比較不傲慢)

<經銷商>
感覺不到業務任何的誠意,只想避重就輕,負責人也差不多一個樣(名師出高徒吧 )。
承辦業務、接線小姐、負責人。什麼都要扯公司流程跟規定,卻不拿出證明
最後連負責人都出面了,依舊感覺不到任何誠意,傲慢 非常傲慢。
反正就是不能退訂,不然就要違約金。目前就是6年期改成5年期,免違約金。

<消保會>
多次的電話詢問,只有一位熱心的接線生建議先做線上申訴,聊了很多,原來我這類的案例很多。
接線生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有人要死不活,有人真的是很熱心的幫忙想解套的方式。從某一位對談中聽出,該單位只能做到協調的動作,並無法律上強制執行力(難怪業者的手法,那麼多年來 一點進步都沒有,網路查到一堆糾紛跟負評


謝謝各位耐心地看完
希望不要再有人 被話術騙到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國語週刊的經銷商都那麼惡質
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差

如果各位爸爸媽媽 遇到攤位行銷的
現在大家手機普遍都能上網,建議先上網查一下相關資訊
比較不會遇到我這種求助無門的問題

我以後是再也不會在攤位訂閱或購買東西了
慢到沒車友 wrote:
國語週刊訂閱糾紛 (只能怪自己好傻好天真)

猶豫了很久,實在忍不住了。
我覺得消費者要靠自身的力量扳倒這些不肖業者
能力真的太有限了
不要說什麼申訴管道之類的,能打的電話都打過了。
如果看完下文還有什麼建議,或要補我刀的。
我都虛心接受 (我先承認,我當下太傻了,完全沒仔細看內容)
(在外面攤位 買過(訂閱過)幼童產品不只一次,第一次被呼巄)
必須把我不好的消費經驗,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
不希望有人再掉入業務的話術陷阱中
我這次遇到的是分期付款的糾紛
分期付款,乍聽(看)之下或許沒有甚麼問題
通常就是訂個 5年 10年,分期成 12期 24期 30期 之類的
(殊不知會變成信貸分期)
以下大概敘述一下 小弟的訂閱過程
在某一個國小運動會結束後。大門口想當然就會出現一些攤位
其中一攤,就是國語週刊
(我是後續開始聯絡消費爭議問題,才發現原來設攤的是經銷商)
因為小女很喜歡閱讀
剛好又有人推銷
就索性問一下最基本的週刊 (只想訂國語週刊的部分)
業務開始推銷什麼 國語 英語 9年國教 ..巴拉巴拉 (以下省略)
我表明只要國語的讀物就好,就是國語週刊
而且9年的太久,怕小孩長大了不想看 (變數太大)
只考慮訂國小低年級的部分
話鋒一轉,業務改推只看到國小的版本,就是看6年
我說這樣訂太久,低年級課業比較輕,有時間可以看,訂2年就好
我跟我太太的印象都是說 訂2年送4年還是XX之類的優惠,
一樣可以看到 國小畢業
還可以辦分期,不用一次繳清,拿出一張價目表 (原來是話術,那是加上利息的價錢吧 )
感覺挺划算的,可以先訂兩年。
( 等到有爭議時,業者改口說是訂6年期,分24期。
細看當初的三聯單才發現,真的是這樣寫。
怪自己太相信人了,沒搞清楚是寫6年期,分24期繳費。)
當下其實也沒多想,
覺得也是挺划算的,就算後面不看了,也不虧
重點來了。知道有可能會訂刊。
開始搬出一堆贈品 (字典 / 百科 /....一堆兒童用書)
我心想。他要送,就讓他送吧。反正我的重點是刊物
接下來,冒出了一張分期申請單,讓我填寫,還要提供身分證
(當下真的是頭撞到了,怎麼沒發現為什麼訂刊需要證件)
( 業務現場並沒有多敘述,只說公司規定辦理分期就是需要填寫申請單,跟身分證明文件。
等收到繳款單的時候,厲害了! 是信貸的分期付款單 ,難怪需要證件)
完成相關訂閱手續後,業務表示會有小姐打電話來確認訂購的內容
這流程也算是合理。剛回到家,就有人打電話來確認訂單(非常有效率)。
( 後續查通聯紀錄,才發現是融資公司的電話,並不是經銷商。
電話那頭的小姐,確實是確認訂閱內容跟金額,應該是為了核對貸款金額跟用途。
某個層面上,確實有公司小姐打電話來確認訂單,但不是經銷商。
我很確定接到確認電話的時候,她沒有表明她是貸款公司,
她確實也有跟我確認有沒有訂閱國語週刊 )
約莫過了一個月,某一天下班,收到資融公司的信件,
覺得很奇怪,撥打服務專線詢問
此時此刻,我才知道,原來我被辦理了信貸分期來訂閱國語週刊
這部分,發現怪異後,致電詢問資融公司,對方回覆我,有申請一份國語週刊的分期
隔日詢問國語週刊的總社,發現並無此種貸款分期付款方式,
跟他反映經銷商的手法時,
回復確是不會過問經銷商的銷售方式,只負責收款跟出刊。
我查了一下官方的價位,一比較 才發現信貸利息之高阿 約20%
當下要求幫忙取消當筆訂單,改由總社直接訂閱。總社也是無法提供幫助。
開始和業務接洽
告知這種方式不能接受,有被欺騙的感覺
要解除訂閱,此時竟然冒出解約視同違約,
必須支付違約金(總金額的兩成)+贈品必須購回的條件
詢問違約條款時,又無法交代清楚,僅說收據上面有寫
(打電話詢問 刊物總社 和 經銷商,小姐說法也都一致,都是參考收據)
但是.....我就是沒有拿到寫違約條款的這張收據。我只有一張訂購單。
接下來的一切,就沒有一件是合理的了 (可能我相關知識不足,好蠢好天真)
電話中跟信貸詢問,我是立約人,能不能解除貸款合約
信貸回復。必須透過經銷商來解除,或清償過後就可以解除
一切的一切,都要透過業者
(任何的文件,都只能用寄送,沒有E-MAIL,也不能到公司自取。)
越想越不對勁
就開啟了瘋狂打消保電話,還有跟業者有關聯的電話,希望能問到關於解約的疑問
再來幾天,都是扯不要退訂就不用解約的巴拉巴拉.... 的廢話
不要延繳,就不會有額外產生的延繳款項
或者可以改成付現 或 刷卡 ...各種廢話
總之就是不能退訂不能改期限(最多6年改5年),不然退訂就要賠違約金
(業務明明在說明刊物的時候,都沒有提過貸款分期跟退訂會有違約條款)
說實話,事情至今,已經過一周了。
依舊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只能默默配合,把貸款分期改成一次付清 (不想再增加債務)
結論
<資融公司>
感覺像是和業主是一掛的,因為我連著兩天的電話詢問問題,
不斷地詢問相關資料,發現接線生不同,說法有點不一。肯定有鬼
<國語週刊總社>
好像只負責出刊,經銷商的銷售手法 他們無法干涉的樣子。
總社只能幫忙電洽經銷商,反映問題
(能不能干涉經銷商,我無法求證,
但是經銷商接過總社電話後,好像變得比較理我的樣子,態度從很傲慢變成比較不傲慢)
<經銷商>
感覺不到業務任何的誠意,只想避重就輕,負責人也差不多一個樣(名師出高徒吧 )。
承辦業務、接線小姐、負責人。什麼都要扯公司流程跟規定,卻不拿出證明
最後連負責人都出面了,依舊感覺不到任何誠意,傲慢 非常傲慢。
反正就是不能退訂,不然就要違約金。目前就是6年期改成5年期,免違約金。
<消保會>
多次的電話詢問,只有一位熱心的接線生建議先做線上申訴,聊了很多,原來我這類的案例很多。
接線生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有人要死不活,有人真的是很熱心的幫忙想解套的方式。從某一位對談中聽出,該單位只能做到協調的動作,並無法律上強制執行力(難怪業者的手法,那麼多年來 一點進步都沒有,網路查到一堆糾紛跟負評)
謝謝各位耐心地看完
希望不要再有人 被話術騙到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國語週刊的經銷商都那麼惡質
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差
如果各位爸爸媽媽 遇到攤位行銷的
現在大家手機普遍都能上網,建議先上網查一下相關資訊
比較不會遇到我這種求助無門的問題
我以後是再也不會在攤位訂閱或購買東西了

感謝分享
國語週刊幾乎都是用類似的手法推銷
簽約之前真的要注意詳閱合約條款再簽字
慢到沒車友
希望不要有更多人受騙。 聽消保的人說,這案例真的很多,但消費者很少堅持申訴到底,造成案件不了了之。
每個國小的運動會和園遊會都可以看到年輕業務的身影,對著家長死纏爛打,背後藏有龐大商機和陰謀。
慢到沒車友
肯定是後台很硬
以前的有良心的事業體不太會跟容易造成糾紛的經銷通路往來。
為了維護企業形象這可是很重要的
慢到沒車友
世風日下 人心不古
更新錯位置
自刪
我們也是買了很多,結果發現都是一樣的手法…點點。最後只好告訴孩子:外面的推薦東西,不要亂看!
慢到沒車友
這種惡意的手法,案例不少。卻沒有看過相關新聞 [嘔吐]
我老公也遇到了此事
手法完全一樣
當下也不疑有他
直到融資公司寄分期的資料才發現不對勁
我真的快氣死了
官網就可以訂閱了,
路邊的業務一定是要額外綁其他的東西才能賺錢 ,

許多商品民眾都知道要比價 ,
但很怪就是這類的分期付款的,
很容易衝動就被引導了
像是 教材 補習班 健身房 美容護膚

業者也很聰明 , 你會發現學校圖書館 ,
或是教師常拿給學生閱讀的,
也就是國語日報之類的
太晚看到這篇,我不久前才訂,收到繳款單也覺得納悶,為何是融資公司
想知道後續的結果
我也是收到信貸公司的帳單覺得被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