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擔憂,寶寶已經一歲,但都不會爬,直接走

大家都說嬰兒要多爬,但我家小孩到一歲都還不會爬就直接走。很擔心腦部發育不全,脊椎不完善,協調能力不好
文章關鍵字
有擔心就去找醫師聊聊吧!

別想太多,會爬的不一定代表聰明~他會走就很OK了,周遭好幾個小孩都是不會爬直接走(包括我自己小時候也不會爬),

而且我想是因為現在的小孩都過度保護+營養過剩才會導致,

腦部發育不全等等問題就要洽詢專業醫師,

這邊網友說了你就相信嗎?
根據調查,有百分之5~10的小孩,不經過爬的階段而直接會走,

做父母的不必太擔心,日後可多培養一些平衡發展即可!
不用太擔心喔~

最近剛好有讀到這篇~

打上來替您解解憂



取自《科學人期刊》 NO.90 2009年8月號



人類學

不學爬就能走?
(在嬰兒的發展過程中,爬行不一定是必經階段!)

撰文/黃凱特(Kate Wong)


  家長和小兒科醫生都同意,嬰兒能走路前必須先學會爬,而且練習爬行對於神經和肌肉的正常發展,例如手眼協調和社交成熟度等,都是必要的過程。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人類學家崔瑟爾(David Tracer)研究顯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阿烏(Au)這個以狩獵彩及維生的部落,嬰兒的成長不經過爬行階段,父母和其他照顧者會背著嬰兒,直到他們能走為止,但是阿烏部落的孩子並不會因為省略這個過程而產生不好的影響。今年4月,崔瑟爾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美國體質人類學學會上提出,不爬行事實上是完全正常的,甚至是一種適應行為。

  在觀察阿烏部落的113對母子之後,崔瑟爾發現直到嬰兒12個月大為止,有86%的時間,父母都用吊帶以直立的方式背著孩子。偶爾將寶寶放在地上時,她們也會撐住寶寶使其坐著,而不是讓寶寶趴在地上,所以阿烏部落的嬰兒多半時間都是直立的。

  阿烏部落並不是唯一不鼓勵孩子爬行的,崔瑟爾提到還有一些其他傳統社會,包括巴拉圭、馬利和印尼,也是這樣撫養小孩。而且他觀察到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和大猩猩,也不常把子女放在地上,因此早期原始人類的祖先很可能就是把孩子背在身上,而不是讓他們爬行。

  崔瑟爾引用一篇有關孟加拉兒童的研究,說明爬行會大幅增加兒童腹瀉的風險,他認為背著嬰兒可減少他們接觸地面細菌的機會,同時也可避免遭受掠食者攻擊。因此他堅決主張爬行階段是近代的發明,是過去這一、兩個世紀才開始出現的行為,因為人類那時才開始住在以地板墊高的房子,環境變得更為生而非到處塵土。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人類學家崔瓦森(Wenda Trevathan)同意過去嬰兒很少被放在地上這個看法,因為地上燃燒的餘燼也可能造成危害。她認為崔瑟爾的研究「突顯出我們看待正常嬰兒發展的觀點是多麼狹窄,而對於以西方嬰兒當標準來以偏概全,也提出了質疑。」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不會怎樣啦
不過讓寶寶爬

可以訓練腹肌
大便比較順
是有看過新聞說 爬不夠的寶寶 比較容易過動

我身邊2個例子 都是爬沒半個月就走的

現在....都有過動的傾向

1個已經在看醫生接受治療

另1個....他的媽媽還沒有覺得需要去看醫生


現在我家的人都很在意我兒子跟我小外甥女有沒有爬

不過我兒子足足爬了5個月 他太小心翼翼了 以致於明明會走了卻不肯走
之前學校有治療師來
他說小朋友因為缺少爬行過程
所以肩膀部分的發育比較不好
造成小朋友在手部的大動作比較沒力
供你參考一下
哈哈
我女兒七個月大
還不會爬
只好不停訓練
反而坐著時
很想站起來
該不會跳過爬想學走



樓上不見得是對的~
我還是建議要多爬

你可以參考以下新聞影音: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09/200909240321092.html


八、九個月大的小孩究竟該不該讓他盡情的爬,許多家長以為,讓小孩在地上爬行,很容易因為手足接觸,感染疾病,時常將他們抱在手上,不過,幼兒治療師提出了不同觀點,因為缺少爬行的腦部刺激,反而容易讓小孩成為躁動兒,更建議一天至少要爬一小時才健康。


  寶寶爬行競賽,小手小腳賣力向前衝,就是要早一步到達終點,有小朋友等不及乾脆站起來走比較快,很多小寶貝連爬都還沒學會,直接學走,幼兒治療師表示這可能會讓小朋友成為躁動兒,因為家長過度呵護,有些小朋友根本連爬都不會。


  醫師表示躁動兒是因為背部肌肉、頸部肌肉以及前庭刺激反應不好才會引起過動反應,許多家長得知特地將小孩送到爬行班上課,醫師建議八個月的小朋友是學爬好時機,一天一小時的爬行時間,爸爸媽媽如果限制太多,恐怕對心愛小寶貝可能不是好事。
我家的

還不會走

就開始"爬"樓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