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是人類認識文明的開始。一棵空的母語樹,長大後,什麼語言都學不好。
======
幼兒階段,重要的是先有好的母語基礎。母語就像樹木的主幹,之後的
語言學習就會開枝散葉。但在台灣並沒有美語的自然情境,如果幼兒的母
語都還未發展完全,就把他們放在刻意營造、斷裂的美語學習環境中,最
後往往美語沒學好,中文也很糟,母語則完全不行。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0891
我曾在大學通識及性別所課堂詢問學生:「教育是投資,還是社會權利?」結果,被父母一路「投資」到大學的學生多數選擇了前者。然而,瑞典主流論述卻認為,教育是人民的社會權利,並希望透過教育消弭社會差距。一如前文中育兒論述的轉變,這除了受到與性別平等息息相關的「性別角色論爭」影響,更重要的乃是瑞典以工人起家的社會民主黨將托育議題轉變為性別中立的「家庭議題」,以「階級平等」涵蓋「性別平等」。
從瑞典拉回台灣,社會所盛行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論述,則是將幼兒教育定位為可「投資」的「商品」(而非社會權利),如此家長才會大掏腰包,送小孩到各式才藝營利托育機構,也出現私立幼兒園占了七成的社會現象,而國家則繼續袖手旁觀不涉入托育。(恕刪)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