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第一次跌倒時是誰抱起你?我們幾乎都記不得嬰兒時期的事,這種現象叫做「嬰兒期失憶症」(Infantile Amnesia)。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嬰兒的大腦「海馬迴」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好好記住事情。

本週發表於《Science》的研究打破了這個觀點。科學家首次利用功能性fMRI掃描清醒嬰兒的大腦活動,發現1歲左右的嬰兒其實已經可以「記憶」了!

研究人員找來4個月至2歲大的嬰幼兒。並讓嬰兒觀看照片,之後再測試他們是否記得剛剛看過的內容。結果發現:海馬迴(特別是後側區域)在嬰兒初次看到圖片時就出現活躍反應,而這些活躍程度與他們之後「是否認得」那張圖片有高度關聯。

這意味不是記憶沒形成,而是我們長大後找不到提取它的方法。研究人員指出,我們忘記嬰兒時期的經歷,很可能是因為記憶儲存的情境、甚至感官體驗與長大後差異太大,導致無法透過現有的線索喚回它們。更有趣的是,在老鼠的研究中,即使牠們長大後忘了嬰兒時期學過的東西,科學家用「光遺傳學」方法刺激牠們的大腦,記憶就會被喚醒——這意味著,那些記憶其實還在,只是被封存了。

或許之後能有新機器幫我們把嬰兒時期的記憶「提取」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