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丁 wrote:
看到各位對教育有這麼...(恕刪)
您說的第二點
我剛好有學生提出過
自然老師給功課 不知道數學老師中文老師英文老師也給了功課
導致每個學生都一堆功課來自全部有出功課的科目
這些老師通常不會互相告知各自出了多少功課給學生
不少家長
聯絡簿只顧著簽名
不會注意孩子有無完成功課 無論是寫的或是讀的或是找資料的
這真的不該阿....
豆花丁 wrote:
看到各位對教育有這麼多想法,身為一個國中老師,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如果有疑問或意見,請家長盡量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聯絡簿或電話皆可,
不可諱言,會有些老師很主觀,不易溝通,但是你不講,誰會知道你的想法呢?
第二,功課多?國中分科教學,每一科派一點,量就會很大,
我自己要派功課時會考慮一下今天的進度與學生的功課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
但為什麼一定要派功課呢?我認為回家讀書比寫字重要,
但猜猜看,如果我一整個禮拜都不派回家功課,會有多少學生回家後主動複習?
對學生而言,今天有功課指的是要寫的,讀完某幾頁(或是明天要考),並不算是功課,
他會告訴家長,今天沒功課。不派就不讀,這是現實。
第三,學校教育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是簡化過的小社會,
你只要想到你在社會上須遵守的規則與人際溝通的方式,你就會知道學生應該怎麼做。
第四,我自己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多過於學習成果,但是學習態度是需要要求與訓練的,
舉例來說,我有個七年級的學生,會在下課後主動找你連署保護流浪狗的議題,
討論地球暖化,很棒,不是嗎?
但是,他只在意自己感興趣的題目,課堂中提到了,你會看到他專注而發光的眼神,
換下一個話題,他就放空、或開始觀察其他同學的舉動,
不管是中文或英文字跡,都醜到無法辨識,不交作業,考卷、作業簿或課本經常消失,
這是個有能力學習的孩子,但是學習態度消極又草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你能接受一篇有想法的文章,但詞句辭不達意又錯字連篇嗎?
要求要有思考的學習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但因此而否定或輕忽基礎學習的重要性也一定會有問題的。
我與孩子的家長聯繫過,認為他對鼓勵孩子思考與要求學習態度上失衡了,家長也接受並修正中。
...
knift wrote:
數學的話,我覺得在起點就先以自身的經驗否定掉小孩的可能性,這樣子很不好,也許貴子弟在數學上有驚人的天賦只是尚未被發現而已。如果您有空願意陪伴自己的小孩學數學,建議可以搜尋「均一教育」,這是國外可汗學院的中文版,蠻多小孩很愛玩「數學」。
...
mr.獅;:彘 wrote:
我唯一的想法就是
孩子不喜歡 對未來也沒太大幫助的 我不會強迫去學習
小孩子不喜歡 但是有重要性的(語言 國際地理 基本歷史自然科學 美術 音樂 社會倫理 加減乘除數學 這些我會從小讓小孩子就認識近一步習慣
小孩子有興趣的 那怕是對未來無用處幫助的 我也一定努力輔佐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