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手媽媽的一點點小提醒


wenjong wrote:
這棟樓看起來怎就覺得是“保險廣告文”?

前些日子也有聽聞一個朋友的小孩,懷孕20多週了,也是胎死腹中
然後男女主角都怨恨男方的媽媽
說什麼給壓力太大...等

基本上,我個人覺得大自然都有一套自然篩選淘汰生命的法則
然而,台灣男女,現在越來越晚結婚
同時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差異性都很大
這些都是讓受孕胚胎,不容易好好正常分裂發育的影響條件

我相信在健保的基本給付條件下
只要任何正常的懷孕狀況,應該都能夠正常且順利的生產
其實在台灣已經都算是“過度檢查與安胎”了
我個人經驗,在英國與加拿大
在懷孕12週之前,根本就完全不會有任何的檢查(除了驗尿之外)
同時整個懷孕期間也只有兩次超音波掃描而已

至於經濟能力許可下,是否需要額外檢查與保險
那就看個人的決定(或是會不會受商業業務影響)


難道 做保險的 談保險 就是廣告嗎?

身邊發生的事情 就不能有感想嗎?

我要討論保險 主題 都是直接討論..

沒必要 這樣躲在 這些 不幸的故事裡..

開這主題 只是希望 多一點提醒 少一點遺憾..


人啊~單純一點 好嗎..
醫療險的話出生就可以保了吧,不用等3天,最近才剛買。
但是會有30天觀察期,觀察期過後契約才生效,這個是不是每一家都不同我也不清楚。
只能說,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別樓說的也沒錯,有能力就買終身,量力而為買定期。
不要被保險費壓跨了,中途解約真的很傷。

還沒去登記跟取名字可以先投保嗎????

jerryc168 wrote:
還沒去登記跟取名字可以先投保嗎????


最少也要有 姓名跟身分證字號..

不然 保險公司是要對誰負責?
也不用一定要有名字或身分證字號,保單一開始生效是寫“某某某之子”或“某某某之女”!那的確有些醫療險是沒有等待期的!舉我自己的兒子為例,他的保單生效日就是他的生日!甚至不需要出生後三天!只是要去醫院或婦產科拿一些生產記錄和嬰兒房紀錄,會被醫生問東問西的!另外,有一些公司六個月(就是保險年齡一歲)以前保費比較貴!也要注意一下!
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懷孕的時候我老婆就有再找保險,考慮生產前寶還是生完才保。
後來決定生完再來保,保險的前提是要有名字跟身分證字號
所以必須要報戶口~才能保

小孩剛生,手忙腳亂。在醫院時,護士問我要不要作檢查。也就是板大說的那幾項
依序是,聽力,腦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聽力沒記錯在3/15之後就免費了,老婆跟我念過,沒辦法3/5生的@@")
想說檢察,沒什麼後遺症,就全部鉤同意了。

後來公司同事提醒說如果做了檢查,出現不正常,保險會有問題。所以我馬上打電話去醫院延後檢查的時間。當然~~~來不及了。已經做了聽力跟心臟。不過報告正常。所以我就盡快取了名字報了戶口,然後去保險。

林林總總的我拖了三周才搞定~有點慢~~畢竟名字不是先取好了,需要好大一票人的建議同意。

保的險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每人的的想法不同。


疫苗的問題我也曾經詢問過同事,某些自費的疫苗很貴(真的很貴~打完比買一年的保險還貴)
(「輪狀病毒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
我也決定還是去打吧,

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原來還有這眉角!
"心臟部分的檢查 =>我沒做 因為我要先買保險 檢查出有問題 就不能買了

而且 有些檢查出來 是假症狀 但是只要有病歷產生 對以後的投保都可能有問題

所以 這項檢查 除非醫生發現小孩有問題 不然 我不會自費去做"
wenjong wrote:
我相信在健保的基本給付條件下
只要任何正常的懷孕狀況,應該都能夠正常且順利的生產
其實在台灣已經都算是“過度檢查與安胎”了
我個人經驗,在英國與加拿大
在懷孕12週之前,根本就完全不會有任何的檢查(除了驗尿之外)
同時整個懷孕期間也只有兩次超音波掃描而已

台灣健保在12週前也只有一次驗血/驗尿阿.
檢驗愛滋, 梅毒, 德國麻疹抗體.

健保給付的產檢共10次.
16週前2次.
17~29週2次.
29週~40週6次.
還有檢查妊娠糖尿, 乙型鏈球菌, B肝.
高齡產婦補助羊膜穿刺, 因為34歲孕婦懷唐寶寶的機率與羊穿危險性相當, 故34歲以上孕婦有補助.

我看不出來有多過度.

不正常的懷孕狀態不表示是胎兒有問題, 也有可能是母體有問題.
你懷孕過程正常順利, 不代表別人也是這樣, 也不代表別人沒權力盡全力留住寶寶.

抱歉, 我覺得台灣的制度比較好.

dreamcalvin77 wrote:
過敏檢查=>醫生有說長大一點再做比較有效果 真的嗎? 小孩1歲多上個月要做 醫生這樣說的...(恕刪)

沒錯!
我家女兒剛出生時就有做過敏原篩檢,
結果報告也只是跟你說哪些過敏原的機率比較高,
原因就是小朋友的體質在三歲前都還可以改善,
所以報告不會跟你直接斷定對哪些東西會過敏~
Happiness cannot be given, but only fel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