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art wrote:
嚇一大跳我還以為又看...(恕刪)
我也不知道我為何直覺就稱他為成長型
可能它比提籃用的年齡範圍廣多了
就自動代入成長型了
閱讀說明書後發現它說這台汽座使用壽命為六年

如果之後有二寶 三寶還是要另外買新的囉?

如果買真正成長型的汽座 說明書有寫使用年限嗎?!
vickybass wrote :
閱讀說明書後發現它說這台汽座使用壽命為六年
如果之後有二寶 三寶還是要另外買新的囉?
如果買真正成長型的汽座 說明書有寫使用年限嗎?!...(恕刪)
),因booster目的在推高小孩,實際固定交由三點式安全帶負責。加上小孩已非幼童,所以此部份認定比較寬鬆(晚一點再補個影片)。
,如果超過就檢查緩衝材是否粉末化/裂痕等老化跡象(保持狀態因環境而異)。不過美國汽座相對台灣粉便宜,真的不用太客氣,請用力促進經濟
)

vickybass wrote:
感謝補充~
本來還在...(恕刪)
blueth wrote:
我的[質疑]的出發點...(恕刪)
blueth wrote:
如果小朋友的汽座是面向後安裝的,當小孩的腳的長度超出於汽座椅墊的縱長時,
一旦發生衝撞意外,(不管來自於前方或是後方的衝撞),除了小孩的頸椎會有[搖擺問題]外,
還會多加一個腳部衝撞骨折的問題??...(恕刪)
blueth wrote:
影片中描寫的是,汽座前向安裝於後座上時,會有甩鞭搖擺效應,
但汽座後向安裝於後座時,就能完美防護分別來自於前方衝撞或後方衝撞的交通意外??...(恕刪)

blueth wrote:
若說,汽座後向安裝於後座[更安全],倘若此時發生的交通碰撞意外是因為,
後車高速衝撞前車,那咪前車上後座的後向安裝的汽座上的小朋友,會不會發生甩鞭搖擺效應??
碰撞發生的第一瞬間,小朋友就會承受突然往後瞬動的強大動能,這算不算甩鞭搖擺效應??
至少我想像不到,有哪一個[可能]有辦法完全避免甩鞭搖擺效應??...(恕刪)

)


vickybass wrote:
第三點有唷 照片有...(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