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wrote:
因為這些福利付錢的是台北市,不是中央政府。
而且生活在台北市比起其他縣市是不是更花錢,結果就算不無小補還是一樣的。
在其他縣市有牌保母還有可能商量在14000,在台北市隨便問都是16000、18000起跳。
補助都被上漲的物價吃走,更別提生活品質也都是被壓縮的。
一萬元在高雄可以租到4、50坪三房兩衛的房子,在台北市租個10坪小套房都還不一定有。
這麼羨慕台北市民?搬來過住看看實際感受一下這樣的物價壓力吧。
推!
不要只看到福利好的一面,也要看看生活辛苦的一面,
中午吃個便當都快要一百,去外縣市玩,一個便當大概50-60都比這還要豐盛。
連喝個飲料都動不動40起跳,不如喝白開水啊!
說到保姆,目前聽到最便宜的真的是白天16000啊~
朋友住在中部,整天的都沒那麼貴!
房價更不用說,外縣市幾百萬可以住透天,台北市只能助30-40年老公寓,還是不到30坪的!
歡迎開版的來體驗。大家都只看福利,就像你聽到朋友年薪300萬好棒,但是沒看到他每天只睡三小時,週末還要加班,用老命在換,那種工作你要嗎?
「第一名」信義區稅收千億 比8縣多
http://n.yam.com/tvbs/fn/201001/20100104711540.html
縣與直轄市的稅收劃分差異,主要是在遺產及贈與稅及土地增值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5/today-fo4.htm
地方政府歲入來源有三種
地方政府的歲入來源包括「稅課收入」、「補助收入」及「其他非稅收入」三部分。
以今年度為例,稅課收入占五十一點三二%,稅課收入除了各地方政府徵起地方稅費,還有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的「統籌分配稅款」,依比率分配,北高兩市四十三%,其餘二十三縣市三十九%,鄉鎮市則是十二%,剩下的六%是中央特別統籌款,由中央政府視情況分配給地方。
「補助收入」占三十五點八七%,補助收入以主計處的「一般性補助款」及各部會的「計畫型補助款」為主,前者由主計處依公式分配給地方政府,後者由各部會衡酌地方政府的建設計畫給予補助。
「其他非稅收入」十二點八一%,來源包括活動所得、罰鍰、資產及行政事業收益。
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中央政府統籌分配的「統籌分配稅款」將不再依地方政府層級的不同分配,改依財政能力(財政需求、收支短差)、財政努力(招商及投資環境改善成效)分配,前者佔七十五%,後者佔二十五%。
不專業分享http://tw.myblog.yahoo.com/stephen-peng
不專業賣場http://tw.user.bid.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