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影響到小孩的邏輯分析能力、智力。
小孩的大腦就像空白的海綿,一直在吸收外界資訊,若資訊是錯誤,以後需要更多時間去改正,就會輸人一等。
● 可能變相教育說謊,父母做了示範:為了讓他人符合自己期望,可以適當說謊。
● 將外界的言語,凌駕(over)在父母的威嚴之上。
如果不希望小孩玩太久,只要直接下令:因為別人也要玩,所以要讓別人玩。
假如小孩要求解釋,可以解釋說明給他聽
比如同理心:
「你也不希望別人一直霸佔著,讓你不能玩吧。」
「如果只有一個人能玩,那就只有一個人可以快樂,其它人玩不到就不快樂,輪流玩大家都可以快樂,這不是比較好」
.......等等的
但是不直接下令,卻改用標籤等等東西,讓小孩以為那樣才是正確的,以後小孩可能會相信陌生人的話,卻不相信自己父母的話.....
因為在小孩的大腦中,會刻印了這種印象:外界的言語,凌駕於父母的言語之上。
一般來說,小孩仍是天真無邪的,父母講得話,不會懷疑別有企圖,所以其實大可不用特地說謊去騙,那個是對大人才有需要這樣的,算是多此一舉,而且這樣對小孩的智力成長不好,混亂會導致邏輯條理的分析能力下降。
************************************************
說個真實故事:
我小時候,父親買了一台新車,騙我們孩子說那是 BMW(實際上不是,而是其它比較便宜的車子)。可能是出於自大或開玩笑什麼的,原因不明。
其實那時小孩根本不懂車的價值,也不認識 LOGO,講什麼牌都是一樣的。
某天在小學的學校,和同學聊天談到這件事,同學可能懂車,或者從長輩那邊聽到一些知識,覺得 BMW 很厲害,說他想看。
我就帶他來家裡看,結果他看了以後,嘲笑我:這根本不是 BMW,你騙人....
這好像我 7~8 歲時候的事情,現在 30多了,這件事仍印象深刻
講這個故事是要說:
善意的謊言,有天也可能變成:無心的、惡意的傷害
就像 "蝴蝶效應"
太平洋上一隻蝴蝶振翅,引起北美洲暴風
我不殺伯樂,伯樂卻因我而死
世事的變化,是難以預料的
比如:
因為父母不可能永遠跟在小孩身邊
小孩也會有人際關係、交朋友
如果哪天他交朋友,和朋友說:這個「限重 30 KG」是「限玩 30下」的意思哦
大人聽了會莞爾一笑,但小孩之間可就難說了
如果同年紀朋友嘲笑他,或因此在同學之間背負愛說謊的招牌,是否會造成心理傷害?或者更糟糕的,對以後的人生造成了影響?
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性吧
那怕機率只有 0.001%,只要不是 0,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看過"蝴蝶效應"這電影,就會明白
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影響到一個人以後人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