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ent wrote: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HaHa~



哈哈,說句認真的玩笑話,如果女人是白癡,那媽媽(正港"女人")懷胎九月生下來的我們,是啥?

沒有針對誰喔,純粹想導正這句話。
appetent wrote: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HaHa~


忘了說,多謝支持^^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24901/IssueID/20091129

【甯瑋瑜╱台北報導】衛生署建議強褓中的嬰兒滿4個月起,可陸續添加米(麥)糊等副食品,但據衛生署昨發布的國民營養調查,家長在給嬰兒吃副食品時常「亂餵」,普遍太早讓寶寶吃果泥及全蛋,太晚嘗試肉泥,前者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過敏,後者可導致幼兒缺鐵影響智能與動作發展。
滿10個月才吃全蛋

分析該調查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林佳蓉昨說,寶寶7到9個月可吃果(蔬菜)泥、豆腐、蛋黃泥、肉泥等固體食物,補充纖維、蛋白質與鐵質,滿10個月才吃全蛋。
但研究發現,77%寶寶過早吃果泥,恐致腸胃不適;87%太早吃全蛋,因為含蛋白,恐引起過敏;31%延遲吃肉泥,減少鐵質攝取。
6至12個月黃金期

另有逾8成嬰兒以奶瓶吸食米(麥)糊,而非以湯匙吃,延遲寶寶訓練咀嚼、吞嚥能力。
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玲說,家長要把握嬰兒6到12個月的副食品添加黃金期。
若持續以牛奶為主食,寶寶飲食偏高脂、易肥胖,缺乏纖維、鐵質等營養。
國民健康局婦幼組長黃蔚剛提醒,每次給嬰兒試一種食物時,份量應由少至多,確定無紅疹、腹瀉、嘔吐,再繼續餵食。
嬰兒副食品適當食用時機

◎4~6個月
米(麥)糊、果汁;且為訓練嬰兒咀嚼與吞嚥,建議以湯匙餵食米(麥)糊,而非奶瓶
◎7~9個月
果泥、稀飯、餅乾、蛋黃泥、豆腐、肉泥、魚泥
◎10個月以上
全蛋
註:0~3個月的嬰兒不餵食副食品
※資料來源:衛生署、林佳蓉教授
10個大 只吃奶粉+米麥精怎麼夠......



一般醫生都是說6個月以後再添加副食品 我們家是4個月吃果汁 5個月吃蔬菜稀飯 6個月吃+肉泥的稀飯

而且太晚吃副食品 小朋友的咀嚼能力會不好

更別說6個月以後的小朋友是最貪吃的 這時候如果沒有給他吃些副食品 再晚就不好教了


而且奶粉的營養是"不夠"寶寶發育的 也許會覺得奶粉的營養很充足 可以當寶寶開始爬 開始走 那就一定不夠了

我婆家就有1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小就是不吃東西 他媽媽都說沒關係喝奶就好了

1歲以前還胖嘟嘟的 現在再2個月就要滿4歲了 身高才95cm 體重 12.5公斤

那個手腳都看起來像非洲難民

他媽媽都推說是因為遺傳才這麼矮 又說醫生講生長曲線看都正常 更推是因為腸病毒才把身體搞壞的

但是根據我實際經驗 (因為她曾經在我家住1星期 6個月前的事)

她只要每餐都吃掉半碗的飯+半碗的菜.肉 1星期就胖了1公斤 糖果 零食 都是我在他把飯吃完之後才給的獎勵 (這個量真的不會太多 我兒子目前吃粥可以吃到1碗半 )


我兒子 現在10月又3周 身高77cm 體重 9.5kg 還是因為他前幾個禮拜得腸病毒瘦了半公斤 不然會再重一點


真的怕小孩子腸胃受傷害就照醫生的建議走 一開始給一湯匙 每次一種

而且小朋友熬稀飯步要用 "豬大骨" 要用 "豬小骨"(不好買的話可以前一天跟店家訂)

豬大骨帶肉 比較油 豬小骨不帶肉 煮出來油少很多 熬高湯的時候再加一點醋 可以幫助鈣質溶出

我兒子的稀飯 都是先用 豬小骨熬湯(一次熬一鍋 再分裝)

煮的時候加 高麗菜 馬鈴薯 胡蘿蔔 做為稀飯底 (一次煮約2天的份) 高麗菜跟胡蘿蔔都帶甜味 馬鈴薯的營養成分很豐富 (請自行google一下)

吃的時候再加剁爛的肉泥+菜泥 (通常是綠色蔬菜 因為先煮的話會變黃 像是青江菜 小白菜) 有時候會加半顆蛋黃(滷蛋 水煮蛋都有) +一點鹽巴 (約食指沾取的量)+一點白胡椒 (增加香味)

煮稀飯的時候切根芹菜下去一起煮(要撈起來) 最後加點白胡椒 稀飯超香的 (我自己都想跟我兒子搶稀飯了)

一碗吃完 就攝取了 蛋豆魚肉類 蔬菜類 油脂類(高湯還是有一點油 肉泥也有) 五穀根莖類 再加上早晚奶 下午的果汁or泥

全部營養都有了 小孩子還會不健康嗎







我兒子是臉肉型 (要胖都先胖臉 我個人覺得他還是有點瘦 再壯一點會更好)
伊森娘 wrote:
我聽過一個論點。不是因為稀飯傷胃,而是稀飯(或泡湯飯)人們比較不會在嘴裡仔細咀嚼,都是胡亂咬幾口就吞下肚,而胃分泌的胃蛋白酶主要是分解消化蛋白質。口腔中的唾液會分泌澱粉分解酶,澱粉類如米飯在口腔咀嚼愈久,分解愈細小,進到胃中當然負擔也愈小。
(恕刪)


如果是這樣說的話 比較合理
單說稀飯傷胃..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上班族 很多胃不好
會不會都是 五分鐘吃完午餐的關系...

我女兒一歲半
還是大多以
稀飯(粥) 為主
吃太多飯
她拉的便便
會比較硬
而且有時候
她會很用力的拉..
要拉久久才會拉出來...

所以 我們煮的 稀飯(粥)
都要煮很久...
這樣比較好消化..


伊森娘 wrote:
哈哈,說句認真的玩笑...(恕刪)


麻煩不要斷章取義
整句話是
"男人80%很鐵齒而且覺得女人是白癡"
跟"女人是白癡"兩句話差別很大

ps. 孤狗當然會有各種資訊 , 找合你邏輯的看就可以了吧 ?
找那種極端例子對小孩沒幫助吧 XD
伊森娘 wrote:
都是“人工添加”配方出來的產物→不同意。米精麥精本質還是米麥等穀類去磨粉乾燥成粉狀或片狀,頂多添加礦物質維生素→這要說是人工添加物,我同意。
頂多可以說,米精麥精是食品不是食物(食品加工次數相對而言比食物多)

PS. 在下念過食品加工,雞婆的想為所有加工食品出來喊冤一下。


如果只是單純的 "米麥等穀類去磨粉乾燥成粉狀或片狀,頂多添加礦物質維生素" 就好了,
昨天剛好走到嬰幼兒食品區,但是我不敢拍照,怕被誤以為我要蒐證或幹嘛,
以下我舉三個成份有標示清楚的例子(第三例是大眾化廠牌,隨處可見),供大家解讀:

例一‧成分:有機米(99.99%)、維生素B1。

例二‧主成分:63%純米、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包裝盒內另有提到:除63%的純米及一些維生素礦物質外,還有添加麥芽糊精、乳化劑、香草…

例三‧成分:xx米粉,維生素礦物質,…,麥芽糊精,益菌多,菊糖,精製魚油,香草牛奶口味,牛黃酸,單細胞植物油…

如果我沒記錯,以上皆是"適合 6M~1歲" 的副食品。

勸大家自己煮(比較辛苦、可能吃力不討好),想必擋了人家的財路,那麼,
非不得已必須購買 "現成食品" 前,還是要慎選!
如果只是單純的 "米麥等穀類去磨粉乾燥成粉狀或片狀,頂多添加礦物質維生素" 就好了,
昨天剛好走到嬰幼兒食品區,但是我不敢拍照,怕被誤以為我要蒐證或幹嘛,
以下我舉三個成份有標示清楚的例子(第三例是大眾化廠牌,隨處可見),供大家解讀:

例一‧成分:有機米(99.99%)、維生素B1。

例二‧主成分:63%純米、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包裝盒內另有提到:除了63%的純米及維生素礦物質外,還有添加麥芽糊精、乳化劑、香草…

例三‧成分:xx米粉,…,麥芽糊精,益菌多,菊糖,精製魚油,香草牛奶口味,牛黃酸,單細胞植物油…

如果我沒記錯,以上皆是"適合 6m~一歲" 的副食品。

勸大家自己煮(比較辛苦、可能吃力不討好),想必擋了人家的財路,那麼,
非不得已必須購買 "現成食品" 前,還是要慎選!
新鮮的食物是最營養的,寶寶已經十個月其實要讓他練習咀嚼,米精麥精等只是方便讓沒有空準備副食品的媽媽作一些營養補充,可以參考這位媽媽的部落,很用心!
http://piggy911.pixnet.net/blog/post/22006569
婆婆媽媽 wrote:
如果只是單純的 "米...(恕刪)


真是抱歉,讓您誤會了,我認同盡量自己做副食品的想法,也絕對相信坊間的米麥精有添加不需有的添加物。

我想說的其實是,

米麥精、米麥粉、米麥麩,對食品加工而言,就是將穀物碾粉、加熱、乾燥(或其他方法分解成更細小分子)製成的。如果只是多一個過程,將穀物碾成粉,那跟穀物加水加熱煮成飯是一樣的。

不過我的確沒意識到,市面上的米麥精,廠商不可能這麼單純。



我想說的其實是,

米麥精米麥粉米麥麩,都是中文給的意義,翻成英文,全都是cereal,更何況,開始有廠商注重天然、無添加、有機的寶寶食品(例如Hipp),如果廠商沒騙人(說實在的,欺騙消費者,砸了招牌,對他沒有好處),這樣的cereal(翻譯成中文是純米精),的確是無添加,像這樣的米精,加水調糊,就跟煮爛的稀飯沒兩樣。


您是很認真的媽媽,為了我的快嘴再次抱歉,希望您勿見怪。



帥氣小孟 wrote:
麻煩不要斷章取義
整句話是
"男人80%很鐵齒而且覺得女人是白癡"
跟"女人是白癡"兩句話差別很大



抱歉我的斷章取義

只是很想對這"80%很鐵齒而且覺得女人是白癡"的男人,稍微導正一下觀念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