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小小孩真的要打嗎??為什麼打得下去呢??

jason_cas wrote:
做父母的, 是在小孩...(恕刪)

原則上同意這樣的作法,
但實際上我可能不只打一下,哈!
修養還沒練的很好,怕會打好幾下,

但我比較不會大吼大叫,
畢竟小孩犯的錯誤還不至於讓我狂吼,
目前我的作法幾乎是轉移彼此的糾結點,
但我會機會教育一下,
但也不是每次都想的出怎麼說會較好,
只好先口頭警告一下,
通常小孩還算聽話,就停止了,
除非拗起來,直接竹籐拿出來!他大概就怕了!
這時阿公阿嬤當白臉就過來了,
所以我也不願意每次都是黑臉呀!
抓對小孩的個性會比較快一點,抓不到就累了些,

打也是輕拍不至於紅,
但要讓他知道為何被打,多來幾次他總會記得啦。
之前我也是會控制不住

打小孩幾下

可是每次打完後....心中無限後悔...自己心也很痛

一直到現在...已經沒有打了

自己想一想打小孩的目的只是為了控制小孩的行為和宣洩自己的壓力

何況大人的力氣施加在小孩身上...我想應該很痛

每個小孩都是可愛天真的.....若想動手,請先離開一下冷靜一會

PS. 我2個小孩,1個3歲,1個1歲
我現在24,我媽從小打我到國中。

不知道是我太單純還是怎樣,我沒有叛逆期、也沒有忤逆過我媽。小時候,只要我媽一個眼神,我就知道必須要聽話了。

打小孩的都是畜牲嗎?沒有資格做父母嗎?我想這所謂的「打」,應該是沒由來的打吧。

我媽打我們三個小孩的時候,不是一怎樣就打、也不是沒由來的打,這點我覺得我媽真的很厲害...= =

她都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之下,把我們的「罪行」一一紀錄,然後就犯大錯的那天,把腦袋裡的紀錄單背出來,開始算總帳....連幾月幾號、什麼時候發生的事都唸出來,證明我媽不是隨便亂打,所以我們在還沒被打之前都傻眼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媽使一個眼神,我們就知道該聽話的原因了吧~我想..

所以,我們三兄妹長大後,即使力氣已經大於我媽,但我們從來就沒有搶過我媽的棍子,尤其是我上面那兩個哥哥。(有拉,唯獨我搶過一次...但是馬上就後悔,反而還反拿棍子要我媽教訓我)

當然,上高中後我媽就再也沒打過我們了,但沒打過我們後我們還會聽話嗎?一樣很聽話耶~~

如果你問我們會討厭我媽或是恨我媽打我們嗎?反而不會耶!!跟我爸來比(我爸從不打我們的),我們跟我媽真的超級親密!!而且有人常說我們跟我媽不像母子或母女,反而像朋友~

我覺得,「不打不成器」這句話,是要用在「你怎麼打」,其實打小孩也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

所以,我贊成適當的打小孩,而且,怎麼打都要先想好。

但是,小小孩打他..應該用威嚇的手法打屁股或是打他犯錯的那隻手警告會比較好,我媽是從幼稚園中班才開始用棍子的...

焦糖因子 wrote:
其實打小孩也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恕刪)

非常認同這句話!
或也可以這樣說『教養小孩也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

『打』或是『體罰』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卻是最快最立即的方式
但是體罰的後遺症很多
所以使用時機要拿捏好
免得產生反效果
不可不慎!

您好 我家的荳荳目前 兩歲11個月
孩子的成長 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
寶貝都有所謂的 反抗期 萌芽期
只要觀察不難發現

我的部落格詳細的紀錄我女兒的成長過程 不難發現 其實真的有機可循

建議您看看我這篇
狗不理的兩歲日記
http://tw.myblog.yahoo.com/yang-dodo/article?mid=9194


還有 有套書我已經推薦多本給網友了
信誼/你的0歲孩子
信誼/你的一歲孩子
信誼/你的二歲孩子
信誼/你的三歲孩子
信誼/你的四歲孩子
信誼/你的五歲孩子

對於父母來說是很棒的工具書

針對您的發文 我的結論是

通常我家都是威嚇的聲音大 不見得會動手
而我的褓姆只要一瞪眼 我女兒就知道了
我女兒很會看臉色

荳荳的成長紀錄 歷程
http://tw.myblog.yahoo.com/yang-dodo/archive?l=f&id=20



孩子的情緒盒子

好文分享給大家

狀況一:當事情不順孩子意時

處理原則~

●通常,愈是自我中心、自我意識強的小孩,愈容易鬧情緒,而自我中心是孩子必經的發展階段,在協助孩子突破這個階段時,要考慮孩子的能力。


●對小於一歲半的幼兒而言,建議以「轉移注意力」及「減少可能引發衝突的情境」這兩種方法來因應。


●隨著孩子理解能力增長,可漸漸讓他學習遵守規範,但大人給予的規範要適當,不要踰越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同 時提供一條「出路」,譬如在對孩子說:你不可以跟哥哥搶玩具」時,也要告訴他:「你可以跟哥哥說:『哥哥,我可以跟你一起玩玩具嗎?』」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要讓他學會尊重。譬如,若孩子用命令的口氣說:「我口渴,要喝水。」此時,你不用理他,並告訴他:「用這種方式講話,我是不會理你的,除非你客氣地說:『媽媽,我口渴了,能不能幫我倒水?』」


狀況二:當孩子覺得被侵犯.受傷害.被欺騙.為求自我保護時!

處理原則~

●當孩子因為較為膽小而較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可藉助書籍、遊戲等活動,鼓勵孩子勇於嘗試與經驗,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因為玩具被搶走而生氣,他生氣的反應是合理的,這時候,要加強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狀況三:當孩子無法面對自己弱點及限制的時候

處理原則~

●與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驗,告訴他: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而一個能夠面對錯誤、勇敢改過、一試再試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狀況四:當孩子把生氣當作武器或抑此威脅.已達特定目的時.

處理原則~

●不理他.

狀況五:當孩子未了維護某種道德信念時(幫好友說謊)

處理原則~

●告訴小孩,愈能幹的人,承擔愈多。因為有這種信念,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緒,這不是壞事;並跟孩子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狀況六:孩子身體不適或生活壓力變大時(生病時.特別容易鬧情緒).

處理原則~

●瞭解孩子的處境,並幫助他解決問題。

狀況七:當孩子壓抑過度時.累積到某個程度時

處理原則~

●協助孩子覺察及接納自己的情緒。

狀況八:當孩子覺得不公平時

處理原則~

●如果是孩子認知上的偏差,成人可加以釐清。


●當孩子確實被不公平的對待時,成人可鼓勵他說出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或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資料取自:奇蜜網


也是熬過來的荳媽 加油!

哇!!!謝謝荳媽的分享喔
很棒喔


我也要好好用功囉

我家那個水瓶座的小女兒啊
兇起來的時候還真恐怖
以前都是跟她一起兇
現在啊就不理她了,過一下子氣消了就會過來給你搞笑

我家小阿姨說啊,水瓶座的小孩
有時要用一點創新的心思來教導她
不然她是會膩的

所以囉,她的外號就很多啦
黃小元、機車元、龜毛元、幼秀元、粗魯元、愛哭元、屎尿元、可愛元........族繁不及備載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我們一起加油!養出有品德的孩子

分享一首新詩給您

孩童第四

你的兒女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兒女。
在追求生命自身,他們雖經由你而來,但不是由你而出。
他們雖與你同在,但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非你的思維,因他們有自身的思維。
你可供其肉身居所,但非其靈魂,因他們的靈魂居住在明日之家,是你在夢中也不可能拜訪之地。
你儘可模仿他們,但不可使他們模仿你,因生命絕不回顧,也不留戀昨日。
你是那弓,你孩子乃是那活生生的箭,由你射出。
射手望見無盡路途上的靶標,用力彎起你,使箭射得既快又遠。
讓你由於歡喜樂意,而彎在那射手掌中;因為,正如她愛那飛馳的箭,她也愛那穩當的弓。

※紀伯倫 (Kahlil Gibran 1883 ~ 1931) 的「先知」(The Prophet) 以英文初版於1923年,至今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再版超過八十次。紀伯倫出生於黎巴嫩,少年時與家人移居美國紐約,並在那兒終老。他在十五歲時即寫下先知的初稿,歷經多次重寫及醞釀,在25年之後才得以誕生。作者以寓言體的方式,藉書中的先知 – Almustafa – 之口闡述他對生命及人的熱愛,書中的主題遍及人類由生至死的許多過程與情感歸屬,紀伯倫藉此書展現了他跨越時空的生命智慧,也因為這些哲理不受限於種族、地域、甚或年代,我們才得以在多年之後仍能受惠於書 。


※[先知]主要是探討生命,從愛、婚姻、孩子、工作、法律、自由、教育、友誼、快樂與哀傷、理智和熱情、罪與罰、善與惡到宗教、死亡、離別等人生百態,涵蓋了所有層面;作者以他獨特的邏輯與與思想,解決人們深思不解的問題,也給我們一種跳出世俗框框的不同見解


la401209 wrote:
前幾週參加一個兒童家...(恕刪)

感謝LA大的分享,有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是太好了
小弟的小王子...現在才1歲左右..還聽不懂我們說的話
不過...他卻知道女王或是我要兇他或是要打他之前會作勢要哭
誠如上面網友說的...小孩子並不知道對錯
但是界於打OR不打之間的選擇,很困難
但是LA大這篇..給了父母一些思考方向
小弟會努力記得這些話的....
不過...我家小王子還沒到可以溝通的這段時間...
東西丟壞了很多...
還要繼續撐下去阿~~~~~



rsv2
http://tw.myblog.yahoo.com/jw!JSN6tDueGRkE8GbB7PDZMteCq9UERw--/
一開始我也會生氣打小孩,
後來發現太耐打了而且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他,
之後就用罰站的方式,
現在說到要罰站就開始裝可憐了,
有嚇阻作用就好!
關於小朋友做錯事後要不要"打"

個人覺得還是要徵求小朋友同意

知道剛剛不乖嗎? 那該不該打? (是非題)
請問要打手手還是屁屁? (選擇題)不容易跳脫的二選一
那要打幾下? (填空題)

之後就用食指打在手手或屁屁上
然後再聽小朋友解釋為啥不乖?為啥會被打? (申論題)

有時聽完原因都蠻妙的
真希望小朋友在小時候
對於這些
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申論題
都能夠漸漸地累積自己的思維
分析判斷並承擔自己行為的對與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