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把 "全職媽媽 (爸爸)" 跟 "教養" 畫上等號
難道小朋友是托嬰就不用教養?
如果是全職媽媽 (爸爸) 在帶就 "只有" 媽媽 (爸爸) 有教養的責任?
而另外一方就完全可以不用管??
這樣感覺我小時候常聽到長輩在吵架或鬥嘴時常說的
"小孩你都沒教好"、"小孩你都沒在管"、"小孩你都沒在顧"、"我在外面上班很辛苦,回家還要顧小孩?"
(那個年代常常是在外工作的爸爸對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很常說的幾句話,包含我自己家庭跟親友)
夫妻雙方對小孩的教育 (教養) 問題會有歧見是正常的
一般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家教最好 (尤其是對自己有自信的人更是如此)
所以相對的看到對方的教育方式都會嫌東嫌西
總覺得對方沒有用最好的 (自己的) 方式教小孩 (小弟也是如此,這是人性)
但是因為內人是全職媽媽
他了解小朋友比較能用甚麼樣的方式接受家長給的意見 (用講的、兇的...等,哪種方式最有效)
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以下的問題:
1. 用甚麼樣的方式跟小孩溝通
2. 小朋友應該遵守的規矩是甚麼
(這個最難,因為夫妻在兩個不一樣的家庭長大,從小就習慣不一樣的生活規矩,這個很難有共識)
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努力當中
期望就是可以在兩個不同家庭出生的人 (夫妻) 所有可能產生的意見摩擦當中
找到教養小孩的平衡的 (包含對小孩,以及自己可以接受)
至於全職媽媽在家裡的生活
那就要看全職媽媽 (爸爸) 自己想要過甚麼生活
我在去年曾經外派台南一年 (因應某 GG 建廠)
曾經有個現場工安 (女) 跟我講他姐姐的全職媽媽生活
他說他姐姐當了全職媽媽以後就一天到晚癱在家裡
除了顧一下小孩之外就是在上網看電視 (感覺就是臭酸宅)
而且他姊都跟社會脫節連紅綠燈都不會過 (??)
聽到這邊我就覺得全職媽媽也未免太衰
連紅綠燈不會過都是全職媽媽害的 (不會過紅綠燈你要問妳爸媽是怎麼教他的啊)
你看這個社會上有多少人把全職媽媽 (爸爸) 給妖魔化了
後來想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因為住的地方偏鄉下 (南科周邊)
所以沒辦法像住在都會區一樣隨時想去哪裡逛就去那裡逛
加上可能個性比較慵懶
所以當了全職媽媽以後就大部分的時間都窩在家中
全職媽媽 (爸爸) 講難聽一點就是不用錢的托嬰 (如果要把薪水的損失算進去也是 OK,那就算有償)
不應該因為這樣的身分而需要單獨承擔許多原本是夫妻雙方要分攤的項目
例如小孩的教養問題...等
如果在工作的一方覺得對方在家當全職媽媽 (爸爸) 除了帶小孩以外甚麼事情都沒有做
我覺得也不用太過於苛責對方
因為你花錢找的保母也很有可能就是過一樣的生活而已
沒理由剛好這個保母就是媽媽 (爸爸) 所以必須承擔更多的道德約束
如果是覺得對方生活過太爽想請她 (他) 一起賺錢養家
那就好好溝通兩個人一起努力
小孩就交給保母 (或托嬰) 處理
以上個人觀點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