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art wrote:
所以現在很多產業的龍頭都是微笑曲線的右端(行銷導向)....
那至少得做好品質管控, 否則"食品公司", 啟不變成"食品廣告公司"??
更何況是健康食品、藥品~~
藥品可參考黑心啊!白袍藥師的告白-1 診所裡有塑化劑糖漿?
我問過從事藥師行業的朋友,他說這篇寫得很真實。早就行銷與賺錢掛帥
公司行號出納與會計都會分兩個人以免弊端,醫療體系卻允許拿回扣與醫療諮詢的是同一個人,這種制度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答案已經很清楚。
我常說每一個人狀況都不同,醫生用藥應依人而異;藥品公司卻假設每一個人都相同,用統計數字說有效,沒效是你個人問題,這種邏輯本來就是為量產行銷編出來的騙人說法。
如今LP33膠囊出事,正好證明了我的想法。假設LP33統計有效,實際上膠囊商品內充滿塑化劑,小孩吃了身體更差,狀況更多。醫生只依據官方統計數字開藥,根本不管實際病人吃藥後的反應(也許宣稱不良反應是個人體質問題),才會造成有這麼多受害者,一吃就1~3年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