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vmdlp wrote:
請問各位爸爸媽媽,要...(恕刪)
要幫寶寶投保,先了解目的是甚麼?
為了給寶寶一份基本的保障?
為了擔心寶寶發生家庭無法分攤的風險?
為了...?
如果是基本保障,意外險搭雙實支即可。
若對新生兒保單規劃不甚了解,可以到以下連結吸收觀念:
APIN 罐頭保單
駐版醫生談新生兒保險
投保前要先注意寶寶體況:
a. 出生周數與重量
一般出生不足37週 或 2,000公克被保險公司發現會要求週歲後再投保
(旦實際核保情況視目前生長曲線而定)
b. 兩個月內是否有看醫生?(連小感冒之類的只要有刷健保卡的醫生都算)
如果兩個月內有就診紀錄,通常保險公司的承保條件不會太好看,
尤其是新生兒體況非常不穩定。
保險公司必要時寧願延後承保也不會願意承擔理賠的風險。
c. 兩年內是否有健康檢查狀況異常?(通常是指紅字) 建議接受其它檢察
新生兒黃疸照光也算。
新生兒異常篩檢或自費健檢項目如果有異常一樣要誠實告知,
若投保時告知不時,保險公司兩年內抓到有權利解除保單。
d. 五年內是否有住院超過七天?或是有任何重大疾病發生?
如果沒有以上體況問題,再來考慮商品面規劃
這裡建議妳先思考新生兒對於保險的需求在哪裡?
是擔心住院花費太高(日額或自費藥物)?
還是擔心出意外造成重大傷殘的問題?
另外關於定期險與終身險能提供的保障內容不盡相同,
保費也有落差,而這部分要視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考量。
以保大不保小的前提下,建議版主可以往以下幾個方向去規劃:
壽險-寶寶沒有壽險需求,但對於醫療險附約有需求,因此採用最低主約壽險出單即可。
15歲以下的小孩身故只會退回總繳保費或是喪葬費,終身醫療當主約非常要不得,因為一但繳費就是20年,中間一段中斷或繳不出來就會影響底下的附約。另外若是帳戶型終身醫療險,就像有一筆帳戶,每次理賠都從於額裡面扣,當餘額扣完以後保障也跟著終止,那試問底下的附約怎麼辦?(版大要確定有附約延續條款,且是否有條件限制)
這張建議書他出了四張主約給你,一張終身醫療底下掛意外險跟醫療實支實付,一張終身壽險,一張終身手術險,一張終身防癌險。前面有提到,15歲以下的幼童身故只會退回總繳保費或是喪葬費,試問南山從業人員為幼童規劃終身壽險的意義何在?人生最後一場清潔費還是讓你當儲蓄險在繳?

而且一般的終身醫療理賠的項目包含日額跟手術,版大卻花了人家兩倍的金額買一套保障?就算真的很想要幫小孩規劃到終身醫療好了,版大知道業界有一張理賠無上限的終身醫療嗎?
終身險比重太高壓縮到其它保障,
用處不大的手術險、CP值低的終身醫療幾乎是擺著好看的雞肋險種,
反而是俗又大碗的實支規劃太低,
而定期重疾與風險缺口高的殘廢險不知哪兒去了。
終身保費太高壓縮到其他保障,重點沒買到,雞肋買一堆。版大真的了解終身醫療、終身手術、終身防癌險是否值得你花二十年的保費換來一輩子的保障,請反問自己一句話,如果你是保險公司的老闆,你覺得保險是慈善事業還是營利事業?(建議你可以參考L大的2016新生兒罐頭保單總整理)
衷心建議版大,不要卡在終身保障的迷思上。因為一但要求終身,相對帶給你的保障內容勢必會有很大的侷限。而無法像目前定期醫療險來說,取得低保費高保障的內容。
意外險-分成兩個部分:壽險端買到200萬,產險端買到200萬(幼兒額度上限)
畢竟要考量的點在於發生重大意外時(燒燙傷或其他)造成殘廢後的經濟缺口。
舉例:一眼全盲在殘廢表裡是7級殘,但在一般人眼裡一眼全盲已經算是半殘或是全殘的級別了。假設是一眼全盲7級殘,以150萬的意外險能領到的只有60萬的理賠金,請問真的有解決到因意外造成殘級後的醫藥處理跟社會功能重建的目的嗎?
若要達到達到半殘,一眼全盲之外,另一眼的視力要在1.0以下(只能感覺到光跟暗)。這樣才有一半的理賠金額。所以小朋友我會建議,壽險端意外險做兩百萬(最高),產險端做兩百萬(最高),再加殘廢險兩百萬(最高),總額度六百萬。
當今天我的孩子發生半殘的時候,我至少有三百萬的金額可以幫助他就醫,甚至學個一技之長往後回歸正常社會軌道生存。
重點:意外造成的殘廢是依照殘廢等級表上的比例來做理賠,並非一旦造成理賠即可拿到400萬的理賠金,因此在可負擔的保費預算中,我會拉越高越好。
以小朋友來說,年繳保費兩萬以內就能有很好的保障,保險只是拿來分散風險的其中一個工具,不是萬能。如果今天版大幫自己或孩子規劃的保險,保費金額超高,保障卻低到無法解決問題,請問規劃意義何在?

殘廢險-現行雖有幼兒可單獨購買之殘廢險。目前已有幼兒可獨立出單之殘廢險與殘扶金商品,不用擔心附加在父母之下到期(23歲)時必須強迫脫離保障,最高可以規劃到200萬保額。
若不幸造成一到六級殘,可申請每個月的殘扶金抵擋看護與後續的復健費用。
重大疾病險-目前幼兒適合的重疾險首選為法巴金健康,僅彰化銀行可投保。
防癌險-這部分的規劃見仁見智,我會建議尋找有理賠併發症和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搭配重大疾病險。PS:重大疾病險不理賠原位癌,但防癌險會理賠。
再加上癌症的錢坑往往不在這些療程,而是在於自費藥物治療
一年花到一百萬以上都算小的
現在癌症很多治療都不用住院、用標靶也都不給付...
萬一不幸罹癌,會希望申請到上百萬醫療金來做治療,還是住院治療之後再收集單據申請理賠金?(還不一定能完全理賠)
規劃癌症險建議優先考慮一次給付型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罹患惡性腫瘤才可申請理賠,但保障範圍較廣。
再搭配一次給付型癌症險,罹患癌症才可申請理賠。(原位癌防癌險會理賠,但重大疾病險不會)
醫療險-用兩家實支實付拉高住院時的雜費限額,這部分在升等住院上會比較吃香,但須注意多家實支實付商品對於急診六小時並無明文寫上計為住院一日,
大部分急診時的自費項目不一定可以拿到理賠金。
PS:這部分的支出可大可小,對於寶寶我比較不在意,屬於可以負擔的範圍內。
我的重點會放在無法自行負擔的住院或門診雜費支出(ex:藥物十幾萬之類的支出)
終身醫療無論在理賠效益及保費上來看CP值不高,不會是我的首選內容。醫療雙實支實付一般會是我規劃保障的重點。
假如保費不高的狀況其實就不需要豁免了,因為豁免也是針對1-6級的殘廢/重大疾病等等的狀況來豁免。(但版大的建議書主約幾乎都是終身,如果商品沒有內建豁免條件,或另外加買豁免,當哪天要保人因為發生符合豁免狀況卻要持續繳費以立幼童保障繼續的話,請問是誰要負擔接下來的保費?稚子無辜)
但假如是擔心這方面的事情發生,規劃殘廢險/重大疾病險,效益會比豁免來得大。(對我來說能拿到手的錢遠遠比豁免保費實際)
況且,終身醫療的條款是死的,醫療技術是活的。二十年前買的終身醫療險,適用二十年後的醫療技術嗎?版大如果是保險公司,不妨換位思考一下。
最大的重點在於你擔心的風險缺口在哪裡?
1.幼兒不幸意外造成終身殘廢的花費? -> 請拉高意外險額度與殘廢/殘扶規劃
2.幼兒不幸發生重大疾病(ex:惡性腫瘤)所需要的醫療費? -> 請補上一次給付重疾險或初罹癌癌症險
3.幼兒住院時,高自費藥物與住院品質 -> 請以第二家實支拉高住院理賠
4.照顧幼兒雙親損失的薪資 -> 目前無保險商品可對應,但可從上述三個調整方向做起。
如果以一家保障的結構來看,重點應該放在雙親或主要家中經濟來源保單是否將風險缺口補起。
畢竟孩子還是要仰賴雙親教養,孩子的保費來源也是依賴雙親。
關於定期跟終身的差異,版上有許多論點,版大可以自己去做功課。個人非常不推薦終身醫療跟終身手術這些雞肋商品,高保費低保障,自己身為從業人員,連自己跟家人的保單都沒有規劃終身醫療,版大在規劃終身醫療前建議您先了解它的反面是不是真的值得您花20年的保費換來一輩子的低保障。
我自己的姪子一年保費不到2萬,就能有很好的保障規劃,住院額度一天五千起跳。如果因為人情而購買保險,或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再加買版大想買的商品,我想...您的總預算超過是正常的。
該買的沒買到,不該買的全上去了。如果只針對一家商品做規劃,我想您只能從業務員挑選出來的商品去做篩選,選擇性跟保障性相對較低。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不清楚商品規劃,版上有許多推薦。保險是無形商品,每年都要花一筆金額,建議版大先做功課,這樣跟業務員討論的時候,也才不容易雙眼出現蚊香狀。
本人講話風格較為直白,若有不舒服的話請見諒,因為我每次看到這種垃圾建議書都會很...

保險買得不好,懲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而且,深深懷疑,這是業務員「想要賣」版大的保障?還是版大跟業務元「討論出需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