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年上學or正常上學, 讀兩年大班or小班, 雙語or美語

看了這麼多幼稚園,網上趴了這麼多文章,和資深的幼教老師聊天,聽朋友的育兒分享,看看自己家的小胖……許多之前糾結的問題已經解開了
其實無論何種選擇,都不能說是對還是錯,別人的千萬條經驗也要分析適不適用於自己家的孩子。
那簡單說下小胖的性格,她是那種在家一條龍,遇見不熟悉的人就立馬害羞的小孩,為此不少婆婆媽媽都會用一種誇張的語氣,“呦~不是很早就上幼稚園了嗎?不是常出去玩嗎?這樣不行哦~” 我們多是一笑置之。對於這種性格,爸爸說他很放心,不會和誰都說話而被拐走(有女兒的爸爸最在乎安全),而我是覺得這是她的性格,不會特別想去改變。比如她不愛叫人這點,我會在她要遇見別人的時候先給她心裡暗示“等下要看見xx阿姨了,要打招呼說 阿姨好”,自己先做到見人打招呼,孩子都是有樣學樣,做榜樣比強制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所以小胖性格上是偏內向,對自己不夠自信,自尊心很強,只有在熟悉的環境裡才樂意展示自己。
小胖會說話很早,五個多月的時候會說“內內”(台灣要喝牛奶的意思),接著不到一歲會兩三個字的表達,記憶力也不錯,每天回來我都會和她聊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她會繪聲繪色的講給我,除了記一些歌謠,故事,也會記得家裡人的手機號碼……因此引出了第一個我糾結的問題。
早一年上學or正常上學:
小胖的生日很尷尬,9月20,只因為20天就要比同齡的孩子晚一年上學,媽媽當然不能接受,雖然離上學還有很久,可我已經查了很多資料,看是否可以提早上學。結果是很難,但不是辦不到,需要在升學前統一在教育部做智力測評,過關就可以申請提前上學,過關的概率大概20%左右。我原本的想法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如果測試通過就早上,如果沒有就真的沒辦法也死心了。
想法的改變是和朋友的聊天,可能一個人20歲大學畢業和21歲大學畢業,你看不出太多的差別,但是小朋友6歲和7歲無論在身體上,心理上,智力上都會差很多,可能一二三年紀會跟不上,但是四五年紀就會慢慢跟上來,可前兩三年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不那麼自信,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這對於本來就不怎麼自信的小胖可能會影響的更多,學習的路那麼長何必在開始就讓她覺得學習是辛苦的,而讓她失去學習的興趣。
讀兩年大班or小班:
基本確定了正常上學,小胖就要面臨多讀一年幼稚園的問題,我也是想當然的說讀兩年大班啊,幹嘛在小班浪費時間?
想法的改變是和芝麻街幼稚園的老師聊天,她得知我的想法第一句就是:麻麻,妳急什麼!
妳了解小班和中班的區別嗎?小班的老師像媽媽一樣,會更多的陪伴孩子,會給他們講故事,會照顧他們的起居,小班的孩子是拿粗粗的蠟筆塗鴉。中班卻是要握我們正常的鉛筆,握筆對小朋友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她手那麼小,每天回家要寫作業,學習的通知也要孩子自己傳達給家長,中班的老師少了媽媽的成分多了老師的嚴厲。
大班就是要為升小學做衝刺準備,幼稚園的教學,課程規劃都會仿照小學的模式。麻麻,妳幹嘛要讓妳的小孩衝刺兩次?
我聽到啞口無言,但我和老公很讚同老師的說法,讓她在享受一年無憂無慮的小班生活,也想到讀兩年大班表示小胖將來要送自己的同學畢業,當她回家問我,為何不能和同學一起畢業?還要回去再上一年大班,在學一遍學過的書本?這讓我聯想到了高考的復讀,我應該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她。
雙語or全美:
我的想法是讀英文當然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想法的轉變是看到朋友寫的:如果孩子以後沒有要從事專門的翻譯工作,沒有必要把英文學的和母語一樣,因為那樣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必然會佔用學習其他課程或興趣的時間。我對小胖的要求是英文要好到可以作為工作和生活的語言,夠用就可以了,全美的學校畢竟對中文的學習,其他興趣的培養相對會減少,所以打消了我一定要全美的堅持。
另外的考量是我們下班很晚,不希望她在一整天美語的情況,回家可能和我們交流一兩個小時就睡覺,這樣上小學的時候可能變成要給她補中文。但英文依舊很重要,從小培養語感在以後學習語言的道路上也一定會輕鬆很多,我選擇了半天外籍教師的雙語學校,同時注重其他才藝的培養。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適合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家庭環境也有所不同(我們相對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沒有哪一種教育是適合所有的孩子,需要結合自己的所有狀況找出最適合孩子的那條路!
附圖:兩張近期何嘉仁的活動照片,每次活動小朋友真的都很開心而且記很久~

早一年上學or正常上學, 讀兩年大班or小班, 雙語or美語

早一年上學or正常上學, 讀兩年大班or小班, 雙語or美語
非常棒的經驗分享
我家老大的生日是10月5日
也是這樣硬是比我兩個哥哥的小孩晚了一年上小學

不過當初沒有樓主想的那麼仔細
所以就是讓他在大班玩了兩年
我們當初是選擇全美語的..
每天上午坐在地上圍成圈圈聽外籍教師用英文針對當天的主題做各種介紹與討論
不過下午還是有中文課跟運動時間
所以我說他是玩了兩年

至於語言學習 個人的認知就是要[長期]且[持續]的學習才容易有效果
至於多大年紀適合 見仁見智
我的想法是反正幼稚園這階段沒有其他功課壓力
若是白白浪費把這個時間浪費了真的很可惜

至於 雙語或全美的 或許標準不太一樣
但至少每天都要有用到英文會比較好
不要是每個星期上個兩堂課的那種就好了(我姪子當初念這種結果.....)

如同您所說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適合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家庭環境也有所不同,沒有哪一種教育是適合所有的孩子,需要結合自己的所有狀況找出最適合孩子的那條路!]
如何幫小朋友挑選一條適合他自己的學習之路..當然就有勞父母多多費神.
妳晚讀是對的。

其實早讀智力差異一點點而已,

體育成績才是落後一大節!!!!

我女兒8/20= =”

她考試是全班第一,跑步是倒數第一。

她會自嘲營養都用去長腦子,身體沒長。

其實她也遺傳到爸爸手長腳長,但身高是全班最矮。

她說沒關係人家跑一步她要跑兩步,那只要速度是別人二倍。(加敏捷!!??)

她又特別認真,每天早上五點跟爸爸一起跑步。。



生性不夠開朗樂觀的別早讀。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Vivi Zou wrote:
如果孩子以後沒有要從事專門的翻譯工作,沒有必要把英文學的和母語一樣,因為那樣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必然會佔用學習其他課程或興趣的時間。我對小胖的要求是英文要好到可以作為工作和生活的語言,夠用就可以了,全美的學校畢竟對中文的學習,其他興趣的培養相對會減少,所以打消了我一定要全美的堅持。...(恕刪)


每個小孩子能放在學習知識的時間就是那樣多,學美語就跟學畫畫學音樂一樣,都會佔據一塊時間
放在全美語也好,放在全中文也好,有效最重要....如果你想要讓小孩有很好的英文能力當然就直接丟下去,不過學英文真的要持之以恆幾年,不然光是靠兩三年幼兒園打底,幾年之後可能該忘的還是忘了,最好是爸媽可以一起共讀跟學習生活用語

至於說不是當翻譯不用把英文學得像是母語,這點我比較不太認同,因為現在台灣職場上對於英文的期待已經很高了,再過20年可能只會更嚴重,而且英文好真的出職場很吃香,就算你是當醫生也是一樣。

我很同意樓主講的,有些小小班的孩子真的需要的只是抱抱跟吃吃玩玩,硬是丟到全美語環境可能會增加負擔。這我還真同意,真的要看小朋友心態適合才要去嘗試比較好


kkoocheng wrote:
非常棒的經驗分享我...(恕刪)


我生三個
前兩個是九月一號
算正常入學的最後一天
第三個是十月中
目標早讀
其實覺得公立的小學一年級沒有比私立的大班累
家長的經濟負擔也降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