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的公民問題 : 為什麼貨幣升值購買商品增加,但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問題 ?

在 Line 的一個中學生的學習性社團解答中學生的公民問題的疑惑的過程紀錄。


國中生的公民問題 :

為什麼貨幣升值購買商品增加,但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問題 ?

回答 :


因為這個問題的詢問方式,也就是你的問題的文字內容稍微跳快了一點 ( 跳 tone ),
所以我才想再講詳細一點。

第一個,

貨幣升值,錢越來越值錢,就是十塊錢可以買兩塊肥皂 ( 貨幣升值,-> 是可以再多買到一塊肥皂,等於十塊錢買兩塊肥皂,商品是可以增加購買量,在以前的十塊錢的範圍內。),但是這裡有一個隱藏的假設沒有寫出來,你只需要買一塊肥皂,你不需要多買第二個肥皂。

我們這邊講正常一點的狀況,對於一般的商品,一般的社會大眾 買到剛好需要的數量,也就是平常需要的數量就好,特別是討論的是整個社會的一般的商品價格下跌,這種情況下,對於一般的商品越晚買,反而是越便宜的 ( 因為整個社會的商品價格隨著時間經過,越來越往下走,下跌的意思。

初步的小結論 : 所以一般社會大眾不會多買。

因為越早買,反而還會買到相對貴的商品,如果再等一等,整個社會的商品價格走向趨勢是往下走,價格將來會下跌,
等跌了以後,再買商品,反而可以買到價格相對便宜的商品。
( 譬如肥皂從十塊錢,往下走,跌到五塊錢,隨著時間的經過,再往下走,跌到三塊錢就可以買一個肥皂。
你想一下,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不是越晚買,會越容易買到越便宜的商品。)

這個想法是 就 ( "針對" 的意思 ) 整個社會的總體經濟現象來觀察的,觀察的重點在將整個社會視作一體,注意力不放在個別的個人情況作討論。

越晚買,商品價格越便宜,
譬如一個肥皂只賣三塊錢的時候," 整個社會所有人 " 花在肥皂上的價錢經過總和計算 ( 也叫 "加總" 計算 ,等於統計的意思。),
所得到的金額一定比以前十塊錢的時候要少,對不對? 想一下。
社會上有一百個人,每個人買一個十塊錢的肥皂,就要花 100 x 10 = 1000,
現在肥皂價格下降,每個肥皂賣三塊錢,整個社會花在肥皂的價錢就是 100 x 3 = 300

假設以上描述是這個月的現象,
到了下個月,肥皂製造商( 生產者)看到上個月的肥皂銷售價格只能賣三塊錢,肥皂製造商開始有不賺錢的感覺,
而且肥皂的價錢隨著時間的經過還會越來越下跌,社會上的消費者會把買肥皂的時間盡量延後購買 ( 越晚買越便宜的緣故 ),
於是肥皂生產者生產出來的肥皂開始賣不出去,生產者的倉庫的庫存商品增加。
東西賣不出去,生產者就無法賺到錢,也就是無法賺到利潤,
於是生產者開始減少生產,停止雇用新的員工,老的員工請他們回家,
談到這裡就是你的課本上的課文提到的 " 1. ...... 於是減薪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

經過這樣的解釋,把你的課文 " 1. ...... 於是減薪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 ,
作出說明,並且連結到你的課文內容。


第二個,

我大概知道你為什麼會問 " 貨幣升值,購買商品增加 ",我們先來看這句話,
你手上的錢越來越值錢,所以對於你的購買能力而言,是購買能力呈現上升的狀態,所以你個人有能力增加商品的購買。
以上這句話對個人而言,有可能成立,
因為你相對手上的錢越來越值錢,你個人變富裕,但是這只針對你個人而言有可能成立。
( 不太精確的語言可以這樣描述,考慮的對象是個人,或者社會上的個別的,分類過的組織 ( 譬如汽車製造產業,或者石油化學產業......等等。)的學問叫作個體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考慮的是個別的對象。(Micro Economics) )

可是你也不見得會這樣作,因為上面跟你講過原因,
原因就是下面箭頭指示的這整段話使得你不會多買商品
( 這邊的想法是你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所以你作的事情跟社會大多數人是一樣的。
你不是一個很特別,你不是跟別人的 ( 購買 ) 行為方式不一樣的人,以你是一般人作為思考的標準。)

-->

" 所以一般社會大眾不會多買。
越早買,反而還會買到相對貴的商品,因為再等一等,整個社會的商品價格是往下走,
也就是商品價格下跌,等跌了以後,再買商品,反而可以買到價格相對便宜的商品。"

基於上述的理由,整
個社會要視為一個整體來思考,這在經濟學的領域就叫作總體經濟學
( Macro Economics )。

解釋到這裡已經把課文的部分解釋得差不多了。先告一個段落。

我們回來看你問的文字內容
" 為什麼貨幣升值 ( 可以使得 )購買商品增加,但會出現通貨緊縮的 " 問題 " ( 問題也叫現像 )。

" 為什麼貨幣升值 ( 可以使得 )購買商品增加 " ...... 你大概在想商品增加購買等於生意變好,
這是對於個人或者分類過的社會個別組織,譬如肥皂生產廠商是這樣的情況。

但是前面說過,這是個體經濟學的想法。
不能說你想錯誤,因為對於個體而言,真的就是這樣,
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高,可以買更多的商品,生產者的生意變好了。

但是談論的 "問題" 是整個社會的時候,情況也就是現像 ( 你的問題 )完全不一樣了。
在 "第二個" 所作的解釋就是你看懂以後,應該可以了解整個課文說法的來龍去脈。
換句話說," 第二個" 是總體經濟學的想法。


再回來看你的問句,
"為什麼貨幣升值購買商品增加,",這個問句的前半段叫作個體經濟學的想法,前面寫過說明給你。
稍微回頭看一下文字內容。應該可以了解。


"但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問題",這個問句的後半段叫作總體經濟學的想法,
同樣也寫過說明給你。
應該還記得來龍去脈吧。 一下想不起來的話,麻煩回頭看一下我作的說明,"第二個"。

= = = = = = = = = = = = = = =

所以你的問題的前半段是個體經濟學的想法,但是你的問題的後半段是總體經濟學的想法,
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學問。

換句話說,你的問題內容本身是一個把個體經濟學跟總體經濟學混淆在一起的問法。

但是你沒有任何的錯誤責任要負擔,因為會發生這樣的問法,
原因出在你的課本沒給你服務好,也就是課文沒跟你講清楚。
這個講得不清楚的課文使得你在思考的時候,產生一個錯誤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出在你的課本,沒有寫清楚給你。

= = = = = = = = = = = = = = =

以下的部分就隨便聊聊,你課業忙碌的時候,不用看。
有空的時候再看。其實不看也是可以的,因為跟你的課業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我來這個社團有半年以上了吧?
發現一個很難辦的現象,你們的公民課本的經濟學,法律學甚至你們的歷史課本內容沒有講得很清楚。

課文編得不清不楚,這個不清不楚的課文是怎麼編出來的呢?
我現在大概知道了。

課本出版社的作者拿了一本大學的經濟學課本或者大學的法律課本,也包括你們的歷史課本,
譬如民法,放在作者的書桌上,然後作者用刪除法,把太難的部分刪掉以後,
再修修改改大學書籍的文字內容,作一些表格,整理一下就變成你們現在使用的公民或歷史課本。

按照我當年讀大學經濟系的經驗來看,這個課本的內容寫得不好,
因為有很多該定義的地方,就直接講過去,
課本沒有把定義寫完整,甚至沒寫定義,推理過程也寫得不是很理想,
所以搞得你們看不懂,然後就會很容易地產生許多不了解的地方。

因為這個課本的原始設定是給大學生來看的,不是給中學生來看的。
等於你們拿到的是一台拼裝車型態的課本,拼裝得還不太優,
有很多小地方的瑕疵沒有處理完善就拿給你們看了。

可能地球科學也是這樣搞出來的。

這樣搞出來的課本很容易沒有站在你們中學生的年齡著想,
也沒有站在你們的中文運用能力,以及年齡上的思維能力的立場考慮。

我想到的辦法是如果課本看不懂,覺得課文有寫得怪怪的地方,心裡有疑惑,不用緊張,也不要猶豫,
就來社團裡面找學過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問一問。
這個社團是很友善的,我來了半年以上的感覺,這個社團的人都很有耐心,學問好的人也很多。
來這裡找人幫忙解答你們的問題是一個辦法。

不過,稍微要講一下,就是問別人問題以前,要想好問題的文字描述。
換句話說,要念的題材不會是沒有關係的,就上來這裡請教會的人看怎麼解答你們的問題。
但是問題的文字內容要先想一下,
換句話說,問別人問題以前,要先想好問題的文字寫法,看是不是通順,
至少這個步驟在問別人問題以前是可以想一下的。

寫到這裏也該結束了。

放寬心,慢慢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來這裏請社團的大哥哥或大姊姊幫忙解答。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給大學生或已畢業人仕看的通貨緊縮的線上百科解釋。
你有空的時候,稍微看一下考慮比較周到的講法。

https://wiki.mbalib.com/zh-tw/%E9%80%9A%E8%B4%A7%E7%B4%A7%E7%BC%A9
通貨緊縮


= = = = = = = = = = = = = = = = = = = = =

順便講一下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個體經濟學是研究個人或社會上的個別部門的經濟行為 (決策 )。
總體經濟學是研究社會整體的經濟現象。

初等經濟學有一個命題:
個體的總和未必等於總體的行為。
這是初等經濟學的講法。

意思就是每個人這樣作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未必就是整體社會作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的同樣效果。
案例:
國家在你們參加考試的人的英語卷子上,每個人都毫無任何限制地加上 10 分。 每個人都加喔。
這其實等於每個人都沒有加分是同樣的意義。

你想一下是不是這樣。因為大家的立足點都加上 10 分。 立足點還是平等的,等於沒有變。

但是到了高等經濟學,通常大學講一點點,甚至沒講,要到經濟學研究所才會有深入的書籍作探討。

從個體出發,怎麼樣推演到總體經濟的現象。 這時候,就是研究 ' 個體的總和 " 如何變成總體經濟的現象。
用到的數學工具會比較深入。這個等妳以後念經濟學研究所的時候,再討論。
現在只是給你一個概念。

因為你的問題在我的觀察,剛好問到個體行為與總體行為的一個關係。所以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一下。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