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支Steinhart,一支潛水錶一支德軍飛行員。我的評價是,就實用及外觀而言性價比很高的錶。那支潛水錶我拿來做粗活時戴,外表耐刮,機芯準,從沒需要洗油什麼的。不折不扣的 tool watch。跟他公司直接買服務態度很好,價格又透明,沒什麼好挑剔的。上班我戴綠水鬼。
我也有三隻神赫也是被社團的吹捧才陸續添購,價值的認定跟如下引言一樣,原本的價值被人為操作過頭與渲染造成印象不佳甚是對於這些操作者唯小利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致敬錶就是致敬錶,況且錶的品牌眾多,不會是用喊的致敬就變神牌,可以去了解但不會推薦richardchiu123 wrote:我有三隻神赫,理由...(恕刪)
有過兩隻,大致上是腦波弱,被轟炸了一陣子就買了第一隻是白保羅(自己說這名字都心虛),要買的時候還缺貨,等了一陣子,拿到之後說真的也沒很開心,質感普通,體積大又重,沒有很常戴日用是沒有問題,準度也很好,但個人沒有真心喜歡第二隻是某黑水鬼(款式學得很多),官網直購,甚至還沒拆膜就賣了個人喜歡錶徑不要太大的,原本想再買隻39mm,最近看到他們連黑圈膠帶金遊艇都幾乎完全模仿,剎那覺得品牌格調有點問題,就消火了。
「Swiss Made」並非某個瑞士品牌或者表廠想用就能用的, 它在法律術語裡叫做「原產地標識」 ,是有一套審核標準的。表面上看,原產地標識是為了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生產地, 但其背後真正的用意卻是為了推廣和保護某種地域性產品,塑造它的形象及突出與同類產品的差異,並禁止任何人濫用這一標識。在瑞士相關的法律中對「Swiss Made」在鐘錶領域的使用做出了很詳盡的解釋和非常嚴格的限制。它的基本邏輯是:在瑞士境內完成的工序和使用的零件越多, 占總體的比例越高,產品的質量就越優異, 而只有優異的產品才能標 「SwissMade」 。「瑞士表類 『Swiss』 標識使用條例」 於 1971年公布,並於 1992年加強後實施至今, 它給出了使用「Swiss」標識(只要含有「Swiss」的字樣,包括「Swiss Made」 )所需滿足的最低條件:1. 手錶機芯必須是瑞士的;2. 將機芯裝配進手錶的步驟必須在瑞士完成;3. 手錶必須在瑞士進行最終檢測。其中第 2 條、 第 3 條的含義很明確, 而第1條, 什麼叫做瑞士機芯呢?條例中給出了進一步的限定:1. 機芯必須是在瑞士組裝的;2. 機芯是在瑞士完成的檢測;3. 瑞士本地零件(購買或者製造零件的成本)必須占機芯總價值的 50% 以上。將以上 6 項條件綜合起來看,裝配檢測之類的都不是決定性的,50% 才是 「Swiss Made」和「非 Swiss Made」的分水嶺。鐘錶產品Swiss made 標籤得到進一步加強,隨著鐘錶價值至少60%須在瑞士創造,以及技術研發須在瑞士進行等規定出爐,使得鐘錶產品Swiss made(瑞士製造)標籤得到進一步加強。這是本法案制定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步,不僅將會進一步鞏固Swiss made標籤的公信力,消費者和瑞士工業界也將從中受益。==========================================================所以Steinhart不可能是在中國製造載再運去德國交寄的那基本已經違反了Swiss made的基本條款會被瑞士告的
Steinhart的CP值的確頗高,2016年在官網上買了一只,很滿意。我自己都擁有不少品牌的腕錶:ROLEX,TUDOR,ORIS,HAMILTON,BALL,ORIENT STAR,SEIKO,CITIZEN,STEINHART,SEAGULL。拿在手上把玩時,跟ORIS,HAMILTON,BALL對比,不覺得會比它們遜色。
我也買過2支(潛水+飛行)...其實對的起價格,品質也滿穩定的機械入門或玩玩性質..可買再賣掉也頂多以入手價*0.4~0.5間...1支虧不了多少錢(我的都賣了)不像中級品牌,賣掉時都是減個數萬起跳一句話,喜歡就好
Surcharges wrote:「Swiss Mad...(恕刪) 關於”Swiss Made”的條件,這連結的內容比較詳盡且清楚:http://www.fhs.swiss/file/8/OSM_-_Ordinanc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