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strava直接告garmin侵害熱區地圖、區段專利!

我並不認為garmin在社群上面擊敗atrava的機會有超過50%

1.strava厲害的地方式有社群,有很多人分享的運動資料,這些資料來源大多數是『非garmin裝置使用者』,少數可能5%才是garmin使用者。所以,strava的資料庫有9成以上的資料,不需要garmin裝置,只要有iphone, andriod phone, 蘋果手錶、華為手錶、亞馬遜手錶...甚至更便宜的手錶或手機,就可以成為strava社群的一員。

2.也就是strava很多的『他人的運動資料』,讓strava可以經營出一個運動生態圈。strava沒有garmin沒有關係,因為strava不是很須要來自於garmin設備的資料。

3.但是garmin要自己經營社群的話,他的資料量、使用者會比strava的使用者少很多,因為garmin的基礎資料庫是來自於garmin使用者,如果garmin 要學習strava開放『去接受其他品牌智慧穿戴裝置的資料』的話,garmin要花一大筆錢『去拜託已經對strava用習慣的人,改變習慣去用garmin』,我覺得對garmin來說,那是一個障礙,也是一大筆錢。

4.garmin產品是很好,但是使用族群不多,也不重視社群經營,我覺得garmin在社群上要打贏strava,不是很容易

5.strava沒有硬體產品,靠經營社群,也可以對garmin產生巨大壓力,所以,strava整體的毛利比garmin高很多,底氣夠,strava不太須要garmin。
jsmz wrote:
我並不認為garmin...(恕刪)

那Strava應該硬剛Garmin到底阿,怎撤告了
CT在10/3的發文, Garmin車錶佔據strava來源的51%
JJ Ch
我買車表就真的只是看車表數據而已 上傳strava都只是順便 如果gamin跟strava脫鉤 最大的損失有可能是strava而不是garmin畢竟人家有手錶跟車表強大的市佔
jsmz wrote:
少數可能5%才是garmin使用者


翻了我的strava, 多數人是使用garmin edge上傳數據, 跑步的大多也用forerunner...怎麼看都佔8成以上吧...
剩下的2成大概是bryton / wahoo 之類
astonisher wrote:
翻了我的strava...(恕刪)

本來就是
會騎車的 都用車表居多
Strava只是用來更進階的功能而已
單純用手機的人應不多
跑步好歹也是apple watch 不然就是garmin
單純用手機的也不多 因為太重或太耗電了
畢竟你騎車或跑步到一個境界 都是需要更好的工具來輔助
聽到只有5% 怎麼可能啦


這是之前網紅CT做的車友大調查
仔細看只有前兩年第一名 後面都沒有了


用手機的最多11%
JJ Ch wrote:
本來就是會騎車的 都...(恕刪)



1.網紅統計的是『特定路線、武嶺路線、比賽路線』參與者的裝置,會參加加那種活動的人,在所有自行車使用者的人中,算少數。假設會去騎武嶺的,就算有5000人好了,garmin佔一半,頂多2500人。就算每年有10個像是武嶺這種活動,10*5000頂多5萬人garminVS非garmin大約50%,garmin頂多2.5萬人。但是,去騎『河邊的』大約有10萬人,『非garmin使用者』如果有6成,就超過6萬人,人數不比garmin使用者少。

2.因為網紅是統計『特定路線、武嶺路線、比賽路線』參與者的裝置,所以我認為比較不能反映『一般使用者』使用穿戴裝置或車表的市佔率。

3.我個人蠻喜歡garmin的產品,但我認為garmin的『穿戴裝置市佔率、碼錶市佔率』不會很高。garmin必須調整經營策略,否則硬體在好,也比不過apple,android手機,沒有加強行銷的話,garmin會危險。
有人會去gramin connect分享騎乘資訊、按讚、貼照片嗎?

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因為garmin沒有在經營社群!

garmin的區段的使用者介面真的是『非常不親民、不親切、不友善』,這種大公司能把區段做成這麼差的,我個人也覺得很有趣!
jsmz wrote:
1.網紅統計的是『特...(恕刪)

AI整理的

根據最新的法庭文件和科技媒體報導(如 DC Rainmaker、Fitz、Yahoo News 等),這場官司的發展極具戲劇性:

Strava 迅速撤告:

Strava 在 2025 年 9 月底(約 9 月 30 日)提起訴訟。

僅僅過了 21 天,在 2025 年 10 月 21 日,Strava 就向法院提交了文件,「自願撤銷」了對 Garmin 的所有訴訟。

撤告的形式:

Strava 提交的撤訴文件非常簡短,只有一行字,並未說明撤告的具體原因。

此次撤告是「without prejudice」(不影響日後訴訟權利),這在法律上意味著 Strava 理論上未來還可以就同一事件再次提起訴訟,但業界普遍認為這可能性極低。

Garmin 的應對:

在這 21 天內,Garmin 方面在法庭上沒有提交任何正式的回應文件。直到 Strava 撤告的當天,Garmin 的律師才在法庭登記留名。這顯示 Garmin 可能在幕後採取了強硬立場,但並未在公開的法律程序上做出回應。

為什麼 Strava 迅速退讓?
雖然官方沒有公布細節,但業界分析和科技媒體(如 DC Rainmaker、Velo、美騎網等)普遍認為 Strava 此次行動是「重大的策略失誤」,撤告原因可能包含:

惹怒了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Garmin 是 Strava 平台上最大的數據來源。絕大多數 Strava 的付費用戶都使用 Garmin 設備來上傳活動數據。

業界評論指出,如果 Garmin 真的切斷 API(數據同步),Strava 的業務可能在幾天內就會崩潰。

訴訟理由薄弱且引發反感:

Strava 控告 Garmin 侵犯專利的同時,其高管在 Reddit 上發文抱怨,指稱官司的真正導火線是 Garmin 要求 Strava 在同步的活動中顯示 Garmin 的 Logo。

這一抱怨並未獲得用戶支持,反而引起了社群的反感,用戶普遍認為 Garmin 作為數據來源,要求顯示 Logo 是合理的。

Garmin 的反擊威脅:

業界人士分析,Garmin 擁有遠比 Strava 龐大(數千甚至數萬項)的專利庫。

Strava 的訴訟很可能引來了 Garmin 的「反訴訟」威脅。Garmin 有足夠的法律資源和專利武器來反擊,Strava 在這場法律戰中幾乎沒有勝算。

總結來說,Strava 在提起訴訟後,迅速意識到自己無論在輿論上、商業上還是法律上都處於絕對劣勢,因此在 Garmin 尚未正式出手反擊前,就迅速「自願撤告」,結束了這場僅持續 21 天的法律糾紛。


目前,Strava 和 Garmin 官方都沒有公布精確的數據,說明 Garmin 用戶在 Strava 總用戶數中的具體佔比。

然而,根據近期(2025 年 10 月)Strava 控告 Garmin 事件中,科技媒體、業內分析師(如 DC Rainmaker)以及用戶社群(如 Reddit)的廣泛討論,可以得出一個非常清晰的共識:

Garmin 是 Strava 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硬體合作夥伴,其用戶構成了 Strava 平台(尤其是付費訂閱者)的絕對主體。

以下是基於現有資料的分析和推估:

社群普遍估計:

在 Reddit 的相關討論中,有用戶推測,如果 Strava 與 Garmin 解除數據同步,「它可能會失去 70% 的用戶」。雖然這個數字是用戶的猜測,並非官方數據,但這反映了在核心用戶群體中,大家普遍認為 Garmin 具有壓倒性的佔有率。

業內分析(以 DC Rainmaker 為例):

在分析 Strava 撤告事件時,知名運動科技評測者 DC Rainmaker 明確指出,Garmin 是 Strava 「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來自 Garmin 設備的數據「為 Strava 平台的大部分內容提供了動力」。

許多分析都同意,Strava 的商業模式(特別是其付費訂閱)高度依賴 Garmin 用戶上傳的高質量 GPS 和生理數據。

Strava 官方報告中的間接證據:

雖然 Strava 的年度報告(Year In Sport)沒有提供各品牌裝置的總佔比,但它有時會提到「最受歡迎的裝置」。

例如,在 Brujulabike 對 2024 年 Strava 報告的解讀中提到,Garmin Edge 530 再次成為全球和西班牙自行車用戶中「使用最多的設備」。

另一篇 a5krunner 的分析指出,儘管 Apple Watch 在總體(包含休閒用戶)的上傳量可能已經超越 Garmin 的單一型號(如 Forerunner 245),但在「嚴肅跑者、三鐵運動員和冒險家」中,Garmin 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總結來說:

雖然沒有一個精確的官方百分比,但業內共識是 Garmin 用戶構成了 Strava 活躍用戶和付費訂閱者的最大群體。這個比例被普遍認為非常高(可能超過 50%,甚至如用戶推測的高達 70%),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Strava 在 2025 年 10 月對 Garmin 提起訴訟後,會面臨巨大的用戶反彈和商業風險,並最終在短短 21 天內迅速撤告。
LeonSun.tw
嗯 就我個人而言Garmin不上傳strava那也沒有訂閱strava的必要了
Strava 2024 Year in Sport统计



Top tracking devices - Run
1. Apple Watch Series
2. Apple Watch SE
3. Garmin Forerunner 245

Top tracking devices - Ride
1. Garmin Edge 530
2. Garmin Edge 830
3. Wahoo ELEMNT BOLT V1
eric62 wrote:
社群普遍估計:

在 Reddit 的相關討論中,有用戶推測,如果 Strava 與 Garmin 解除數據同步,「它可能會失去 70% 的用戶」。雖然這個數字是用戶的猜測,並非官方數據,但這反映了在核心用戶群體中,大家普遍認為 Garmin 具有壓倒性的佔有率。


如果strava的資料有70%來自於garmin的設備,strava怎麼敢把garmin列在推薦設備的『其他設備』中,而故意不指出garmin的名號?

我想,
1.因為strava自己盤算garmin可控資料遠低於70%
2.如果garmin可控資料有70%,strava應該是算準garmin不敢斷掉這70%用戶上傳資料,因為,這70%用戶大多是因為社群才加入strava,如果garmin設備不能上傳strava,我認為被罵的應該是garmin而不是strava,因為garmin用戶會大叫『連3000元的華為入門手錶都可以上傳strava,我2萬元的garmin設備卻不行上傳』?
jsmz wrote:
eric62...(恕刪)

Garmin 用戶不多的話Strava會不到一個月縮起來撤告嗎...
還乖乖照Garmin要求加上log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