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這個標題該怎麼下

剛看到新聞說iphone被一個十七歲的男孩破解…可以不被限制使用AT&T的門號

我感興趣的不是iphone被破解,而是十七歲這個數字…

我無法想像十七歲的男孩會有這樣的能力,想當初我十七歲時…

還在想怎麼用c寫出正三角形跟倒三角形…當然!在地球上總是會有少部份的人天賦異稟

我點我認同,可是常常在國外都是一些十五~二十左右年齡的人,可能寫出了個什麼

讓全球大亂的病毒,又或者駭了哪個網站,亦或是破解了什麼系統之類的…

也常看到某個大學生的所製作的研究專題,發現了驚人的事實,又或者創造出了不得了的東西…

ex:Google好像就是這樣出來的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來說,這對台灣的大學似乎不太可能!

誰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國外總是出一些鬼才?是教育的問題?還是上帝的安排?


文章關鍵字
學習的態度不一樣吧?之前有專題節目也報導,台灣地區的小孩成績都很好都考前幾名,不過都只是死背,家中父母總是希望兒女成績要好並不注重他的興趣發展
google不是這樣出來的喔,google是兩位博士弄出來的。

不過有另外一樣科技也是被青少年破解的,那就是DVD CSS保護。
教育的方式應該是一個重點~導致思考的模式不同
再來也許就是每個人專注的地方不一樣吧
有的人對於電腦就是可以花很長時間去研究或是思考,也不覺得累
有些人則是對於運動或是其他領域很感興趣

基本上教育的過程是要找到每一個人喜歡並且感興趣的領域
可是實際上真的能做到的,我想並不是太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只能來01看看大家的絕對領域-敗家分享...科科科

redsky wrote:
google不是這樣出來的喔,google是兩位博士弄出來的。


喔!對對對!剛剛去查了一下

那二位創辦人是博士班的學生

研究出現在pagerank的演算法…也就是google為什麼總是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這個真的很厲害啊~~~
老爺別這樣,少奶奶會罵!
注重個人興趣發展,確實可能激發個人的優點
但能出現多少天才呢?
填鴨式雖然讓每個人均質,但對社會來說卻又不差,不會產生高低頗大的差距
正在為小孩教育苦惱的人,敗家還是最快樂
所以劉德華寫一首歌叫

十七歲
我想這就是教育制度和環境的差別...
以美國為例...雖然很多笨的老美...
但是他們的教育制度和環境,卻能讓少數有專長的人
得以發揮長才(例如以獎學金進入名校...這位17歲的
小朋友大有可能因為破解的專長和研究的精神,被某教授看上
然後提供獎學金,有了機會...)

但是目前我們教育制度...卻會抹殺大部分有專長的人...
有某項專長的學生可能因為沒錢念好大學後就此埋沒...
我們目前大學生的產能快滿載但是良率卻不高....


雅痞 wrote:
不知這個標題該怎麼下...(恕刪)


我覺得應該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吧

臺灣的教育(或者應該説是華人的教育) 主要比較偏向于封建(不好意思, 不會形容)制度

我所謂的封建制度就像是扼殺學生的人格, 統一能見的所有東西來方便管理

擧個簡單的例子, 制服, 髮禁...etc

我高中的教官說得好, 要求學生就是整齊, 劃一, 由外在的服從到内心的服從

--------------------------------------------------------------------------------------------

所有的考試(大考段考小考模擬考聯考指考...etc), 所有的考試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只有一個目的--為標準答案而考試;為成績而考試

以前考高中的時候有位數學老師說過: 不要管它的(指幾何問題的答案)原理, 只要你重復的作題, 你就會記得起來, 就能拿到好成績

只能說, 中國人從古到今的治學方法害了自己中國人, 由這種只注重成績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了學生創造力的低下

能抓住這種學習方法重點的學生, 就能拿到好成績, 他們不會問爲什麽(Why), 只會問該怎麽(How)

---------------------------------------------------------------------------------------------

我還在修學士, 這次期末考前一個禮拜我就跟老師說過我要請假在家自習, 考前那個禮拜所有的重點老師都會Email給我,

因爲反正在我們學校, 考試的題目只有大概一半左右是考課本上的和上課教的東西, 剩下的就靠自修

也因此, 學生一個禮拜一般只有8個小時的課, 我因爲想早點畢業, 所以選了學校所能允許的最多小時數--一周12個小時

但是在臺灣, 老師普遍認爲的應該是: 不來上課的學生操行就不好, 操行不好的學生成績一定也不好, 反之亦然

而, 學校考試都是考考古題, 你不來上課就拿不到考古題的題目也聼不到老師解釋的答案, 就不會考得好

---------------------------------------------------------------------------------------------

華人也很多人覺得在學校呆的時間越長, 所能學得東西越多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國,高中生每天早上7點不到就坐在教室, 一直要到晚上9點以後放學的事

這樣有個好處,

我剛來國外念書時, 雖然念的是高一, 但是學校在教什麽?

等差級數!!

這是我們小學五,六年級補習班教的東西啊

而且, 明明就是一個公式代入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他們(老外)偏偏要問爲什麽爲什麽

就因爲這個原因, 來我們這裡念高中的華人通常會笑老外智商比較低

---------------------------------------------------------------------------------------------

但是, 如果不能改變我們本身的治學方法, 這種優越感將在上了大學以後慢慢下滑, 一直到你跟不上他們爲止

我認識的很多人, 在上了大學以後慢慢趕不上別人的進度, 從高中的每次考試前幾名到大學考試的吊車尾

---------------------------------------------------------------------------------------------

我自己認識的有兩個, 一個是8歲來紐的華人, 大一時就已經被一個大企業挖去當部門經理, 現在開跑車住豪宅;

一個是洋人, 大一就是一邊創業一邊念書, 大二開學第二個禮拜就休學了, 前兩天有踫到, 也還挺發的

更不要說是聽到那些的故事了

---------------------------------------------------------------------------------------------

另, 以傳統角度來看, 我們比較不願接受新的東西, 因爲我們覺得, "傳統的東西有大智慧"

看看, 網路推行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被所有的臺灣人接受(像我爸媽就是)和使用

想想看, 華人幾乎對於所有的新東西都抱持著反對的態度

擧個例子: 當人家利用網路的優勢只需十分鐘十五分鐘就能得到他們所需的資料或是完成交易時, 我們在幹麽?

我們土法煉鋼的跑圖書館,銀行,和公司, 可能得花上別人幾十倍的時間完成這些動作, 而且把自己累得慘兮兮

(以上為舉例, 當然很多東西或很多時候還是老方法比較管用, 也很多時候利用圖書館, 郵局, 銀行比較保險)

人家省下來的時間來干嘛?當然就是超越我們了

---------------------------------------------------------------------------------------------

有個老師跟我們說過, 有科學家作過研究(忘了是什麽了), 大意是以DNA來説的話, 其實亞洲人的智商應該比大多數世界其他人種都高, 位居第二(第一好像是黑人還是什麽的), 那爲什麽我們越到後來的成就越不如別人?

我以爲, 如果能適當地改變我們對治學的態度和方法,

我們是不會輸人的
臺灣的教育好像是封閉式的一樣

在學校好像只為考試而活 考的好的人就認為他有成就 考的差的的人好像就沒前途一樣的

難道去學校就是考試而以嗎? 我想不是吧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好像都覺得萬官階下品 唯有讀書高

難道考試很重要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