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首頁按進來這個討論串的,心裡猜:「不會是蘋果板的文章吧?」(沒看上面是哪個板)點進來之後直接看文章。看了「論使用量也不輸人、購買慾也是不輸,但為何就是連一個香港或是新加坡...」點點點之後的字就沒看了,心裡猜:「如果這是蘋果板的文章,那這篇一定放在iPhone板!」OK! 總之就是猜對了。第一猜關鍵字:直營店,在這個以3C產品為主的論壇,要講到直營店,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蘋果直營店了。第二猜關鍵句:會有這種「論使用量也不輸人、購買慾也是不輸...」來形容對一個3C產品受歡迎的程度,除了iPhone還有什麼產品?Mac嗎?(笑)重點就是,開一間直營店,裡面只賣iPhone嗎?蘋果直營店可是蘋果產品、相關周邊軟硬體都賣。開一間直營店只為賣iPhone,真是太天真了。Mac電腦的使用量不輸人、購買慾也不輸人!?購買慾我不敢說,那藏在大家的心中。使用量...,想太多了。綜上所述,不可能開只賣iPhone的直營店,Mac使用者也沒很多,要開直營店,繼續等吧。
因為連鎖店要在一個地方密集的開店才能降低物流、管理成本、訓練成本等,台灣的直營店要賺錢,一定要到一定的規模,也許至少要開10家以上,而且開直營店的目的是吸引加盟店,例如當一個地區可能開到100家店的時候,蘋果就會來開20家直營店,以便吸引80家加盟店,就像7-11一樣,版主大概是想說台灣的規模,至少可以開一家才對,這麼說是沒錯,但是只開一家直營店一定賠錢,因為沒有規模效應,只有當一個地區的需求可以養的起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時,才值得開,所以台灣的量還不到開連鎖專賣店需要的規模。香港因為目標消費者密度高,而且相關的物流成本、關稅成本比較低,所以在香港開容易些,而香港的直營店可能扮演的角色是亞洲的直營店。------------------------------------------------我們現在回到01的傳統,真正的原因是:蘋果只想賺蘋果粉的錢,不想要看到果粉,不想跟果粉說話,台灣的果粉太偏激,全世界都討厭,連美國的蘋果公司也討厭台灣的果粉(是真的),所以面對台灣果粉這件事,就要麻煩經銷商和水貨商了,經銷商和水貨商說:我也不願意啊,但是看在錢的份上,我就勉強接受了。
我是剛剛看到這個討論的版的,很有意思,我已經超過六十歲了,現在用HTC Desire Z,在電信網路公司做過副總經理,也許代表另類看法一、Apple沒有在台灣設直營店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台灣內需市場就只有2300萬。新加坡跟香港真的不適合來做比較,新加坡把自己當成東南亞的Hub,所以他的業務範圍是周為東南亞諸國,那可是有三、四億的市場,香港也是一樣,他心目中也將自己定位為十三億市場的Gateway,台灣要不是這幾年現任政府的努力,大約全球主要航空公 司都不會將台灣納入主要航線(與機場設備無關,因為台灣跟他周圍的中國大陸航點無法直飛,到台灣的航班只能將台灣當成End Point,不具經濟價值),這當然影響全球大廠在台灣設點的意願二、雖然我跟三大電信業者的高層都很熟,但我的了解,他們面對Apple應該不可能高調,相反的,Apple對三大電信是予取予求吧三、說點題外話,上個月Zara才在台北風光開第一家直營店,我十月初洽在北京,才發現其實Zara道中國已經許多年了,不要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開了多家分店,連中西部的蘭州、西安、合肥都已經設點多時,我再觀察這些全球性企業在大中華地區佈點的概念,雖然政治上不能明說,大概是將台灣設定為大中華經營圈的某個二、三級地區吧,等在一級戰區有了經營成效並建立團隊之後,再從裡面找人到台灣設點吧
不要再以訛傳訛了,新加坡根本沒有直營店,還有人說菲律賓的,快暈了事實上,有直營店的國家少得可憐,台灣沒有直營店,一點也不意外,美國連50個州都還沒齊全全世界只有12個國家有,除了美加、西歐外,就是大陸、香港、日本了。美國(245,分佈於45個州,其中加州有51個,堪稱全世界最密集)英國(33)加拿大(22)澳洲(13,超過德、法、日,有點意外)法國(9)義大利(9)德國(8,有點少耶)日本(7)大陸(5,其中上海3,北京2)西班牙(4)瑞士(3)香港(1)照這個分佈來看,台灣要開直營店應該是「不可能」,市場比台灣大、尚未開店的至少還有一打以上...http://www.apple.com/retail/store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