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到三創把各大品牌手機都逛了一圈,發現他們共同的致命缺點


davidthewhite wrote:
我是不知道你講的 ...(恕刪)


題外話:快笑死了,我的文章跟樓主的述說方式差不多,還能被檢舉成功,這版主實在有夠荒謬。大概"政治色彩"正確,就可以放任不管,版規根本寫假的。
==================================================================================================
回D大,你把大型server跟apple的產品"軟硬體整合"相提並論,我看不大懂你想表達的意思。

先回頭看一下你的原文:
"不只 3C 消費產品界
現在連企業 IT 界也在學
Oracle, IBM, SAP... 都在推出所謂的軟硬整合「一體機」,
早不是像過去一樣軟體硬體分開採購不同品牌的了"

然後是的,我原本以為你說的"一體機"翻成英文是AIO的模式。

但你說:
"這種方式延續到了企業 IT 界,
成為所謂的 "converged system / infrastructure" 或是 "appliance",
而中文界至少「一體機」這名詞是現在大家通用的
據維基百科說,就是「伺服器、網路設備、儲存設備、軟體通通預先整合起來,以方便管理、自動化和整合串接」。"

我有點不大懂意思,所以你說其他產業看到apple的一體機電腦發展所謂自己的converged system/infrastructure或是appliance?
你是認真的嗎?我有點好奇你是不是將兩種概念兜再一起說了。

我懂你所謂的其他廠商原本偏重硬體或是軟體,現在也開始做出整合(硬體跟軟體之間的整合)。就好像你所提及的Oracle,IBM。但他們的軟硬體整合跟apple的模式生態是有不同的,定位也不同,我自己並不覺得能直接一句話說就能說是在學,或是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從蘋果的AIO而來。尤其科技產業的演變,有時候企業與時俱進,可能會朝著共同的方向走。(至於IBM那篇文章,個人覺得整篇只是冗言,每年每個產業或是相關科技周刊等,都是喊口號,個人認為,還是等實際成效之後再說,更何況整篇你提到的東西,他只說了3,4句話。然後我有看完Oracle相關的文章了,他確實是有說效法這類營運銷售模式,但技術層面他們是並未說要引薦蘋果的開發環境或技術。)

然後回最後一段話,其實蘋果也有在轉變,已經不是完全封閉了,現在算有限制的慢慢開放了。這我前面已經有提過了,可以直接去相關論壇或github找原始碼。如果你的理念是完全封閉的環境,那也應該稍微關注一下他們的走向。


最後再放一下剛剛最後被檢舉的話:(來稍微修改一下)

題外話,感覺這位樓主早就已經放過好幾次非常"主觀"帶有一點引戰味道的文章了。
來照樣照句一下,因為android手機可以使用軟體跨平台接電腦變成htc vive/oculus rift的VR頭戴裝置,使用steamVR平台(以上非mobileVR的軟體),還能以此為基準使用及其他引擎做相關的軟體開發,但ios系統無法,所以ios手機永遠無法取代android。看一些人拿不能做事的東西,還能沾沾自喜,我也真的覺得很心酸。(以上純屬玩笑,勿對號入座)
小野田 wrote:
看來你不太了解Google的系統呢
Google drive 除了放檔案, 文件, 簡報, 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 甚至還可以分享檔案, 至於你說的甚麼郵件、行事曆、聯絡人、提醒項目, 備忘錄, 書籤啥的, Google全部都整合在Gmail裡面, 通通跟著Gmail跑, 用Google系統的人, 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使用的, 沒必要特別拿出來講, 因為就算你是蘋果盤子, 想用就可以用.


我就是太了解 google 做法啦 哈哈
以前智障型手機年代,我用 nokia 手機就是用以上的這些 google 服務...
我在 gmail 還在神神秘秘的時候就用了
我在可以把通訊錄 sync 到 google 帳號的功能還是 beta 版的時候就用了
我在 google docs 還是叫 Writely (你有聽過嗎?) 的還沒被 google 併購的年代就開始用了
我在 youtube 還是小眾網站、台灣人還在叫他 優吐必 的年代就在用了...

google 老早就有雲端空間了,但一直就弄的像是個 "drive",使用者所有檔案放進去,再用各種 app 去開。不是嗎?

而蘋果,

音樂,蘋果用 iCloud 當音樂資料庫、串個人歌單、串 apple music、串購買歌曲、串家庭成員... 但 google drive 呢?

HomeKit 設備狀態、健康資料、Wallet、Apple Pay 卡片... 都是連 "drive" 或 "檔案" 都不見影的

Game Center 讓遊戲儲存資料
鑰匙圈代管並加密同步裝置間的帳密
尋找我的 iPhone 根本大絕招
裝置備份更是不用說了,一鍵備份太好用

iWork, iLife 甚至幾乎所有原生 apps 的檔案都可以自然放到 iCloud 裡,iOS 和 mac 預設在 storage 目錄裡就有 iCloud 項目,什麼都不用裝

也許以上功能 google 也漸漸學起來了,或是真要學也不難,畢竟它也有雲端空間
但有做和好用是兩回事
各家安卓廠的表現很好嗎?

還有更多更多
光同為 iOS 的 iPhone 和 iPad 之間就夠多了,如用手機設定新手機或 ipad、自動設定 wifi...
此外還有 apple tv <-> iOS
apple watch <-> iOS
mac <-> iOS

至於錢,說真的,如果一個東西好用、有品質
讓人家賺一點,有什麼不行?
都要像台灣這樣,什麼都不想讓人賺,然後搞到大家 22K,這樣好棒棒?
何況有很貴嗎?
50G 一個月 30 元,我全部功能都開也有備份,用了三年,也才四十幾G
30 元是很貴??
google 讓你免費用,但是他一系列服務,都是把資料拿去做廣告
它每年營收八九成來自廣告
我要是它 我也讓你免費用!
但 icloud 和服務是蘋果生態圈的關鍵,
也是近年財報中的一大主力
有營收就有責任維護的更好
這又何錯之有?
不思研究別人成功之道
只會盤子盤子的酸人
註定是輸家。
lops wrote:
題外話:快笑死了,...(恕刪)


企業 IT 界和消費性 3C 產品界
當然屬性不同
實作技術和執行面也不同
但是,
「一家廠商包辦所有」
這已經不是新聞了
也不是什麼封閉不封閉、黑箱不黑箱了
這年頭,
效能、效益才是王道
只要系統夠強、夠穩、夠好用、夠容易維護
誰管是不是同一家廠商包辦啊!(除非是腦筋很死、轉不過來的人)
就像你所說,Oracle 確實是有說效法這類營運銷售模式
我不是在前文中也貼了一篇 oracle 想成為企業界 apple 的文章嗎?
如果蘋果做法是錯的,那 oracle 是怎樣?ibm, sap, emc 呢?google, 小米... 呢?
是吧

都說風水輪流轉
科技界從 mainframe 走向開放
現在看起來又回歸獨家
這沒有什麼對錯
以此批評或酸人
實在是很無聊

至於蘋果開放原始碼
你是說之前被放到 github 那件事?
那件事我不太清楚始末
感覺像是有員工不慎 (還是不肖? XD) 流出去的
應該不是 apple 主動放的吧?
還是你不是說這件事?倒是願聞其詳。

感謝回應。

davidthewhite wrote:
不思研究別人成功之道
只會盤子盤子的酸人
註定是輸家。


沒錯。

蘋果能賺得多,代表消費者認同他的「價格」有相應的「價值」。

沒有相應價值的東西,賣再便宜也不該買。

有相應價值的東西,賣的再貴也應該買。

就是有這麼多人認同這樣的價值,蘋果才能將產品以這個價格銷售出去,才能得到這麼多利潤。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小米:高階機還滿漂亮的,低階機價格真的不錯。

HTC:給人一種清朝末年的感覺。

Samsung:高階機種很時髦。可惜是韓國廠商。

Sony:現在是 2018 年了為什麼還是那種外型?

華碩:..........
(恕刪)

形容得太貼切了 哈哈哈!!~~
http://www.flickr.com/photos/92062450@N06/sets/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沒錯。蘋果能賺得多...(恕刪)


被蘋果綁得死死的還能這麼樂觀 , 像你這樣忠貞的果粉蘋果真應該頒個獎牌給你的
vero.chen wrote:
被蘋果綁得死死的還...(恕刪)


如果你是老闆
你一定也希望把你客人綁的死死的、越忠誠越好
敢否認嗎?

你這樣酸人
到底有什麼意義?
還說我的語氣呢
vero.chen wrote:
被蘋果綁得死死的還能這麼樂觀 , 像你這樣忠貞的果粉蘋果真應該頒個獎牌給你的


我不但買蘋果的產品還買蘋果的股票。某個角度來說我也是蘋果的小小小老闆,哈哈。

我對這家公司的產品有信心,對這家公司的前景也有信心。

他們不用頒獎牌給我,認真研發產品大賣特賣,股票一直漲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報酬。

davidthewhite wrote:
如果你是老闆你一定...(恕刪)


老闆當然希望自己開發的平台黏著度是100% , 客戶都不會跑
但你覺得可能嗎?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被同一家廠商綁住 , Android也許軟硬體整合稍差 , 但至少它開源 , 人們有選擇不同硬體的權利

再次強調我沒有要批評蘋果 , 只是無法理解那些被廠商綁住還沾沾自喜的人在想什麼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我不但買蘋果的產品...(恕刪)


既然你有實質投資蘋果 , 那這一切就合理多了 , 謝謝回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