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iPhone 12什麼年代的還在用20瓦快充,其他廠牌都出到120快充了

劍心san wrote:
那你一定是勞工,因為...(恕刪)


呵呵,你這樣的發言充分顯示你是標準的勞工階級。到底我哪一句提10年?自己腦補也不用補成這樣!!常聽聞有些鄉民素質低,果然名不虛傳

還要靠拉到10年才敢把apple與安卓放一起比較
大憨包 wrote:
呵呵,你這樣的發言充(恕刪)


挖~要是全球有8億果粉都被老闆資遣了,故而採用自動化取代勞工階級,那我一定會放煙火慶祝的。

我只會稱讚這樣的老闆(或貫老闆)有決策能力與前瞻性,因為沒有人開公司是在當慈善機構的,收留一群過時想法的勞產階級。

這年頭的工作效率,基本門檻是工作一小時,就要能有八小時的工作生產力耶,不知道你能否達標就是,尤其是我在回這則留言的時間上,其他的電腦都不敢怠惰摸魚滑手機呢,各司其職,乖乖不停的保持高效率的工作。

明明就是個辦公室,卻被我弄得像工廠的廠房一樣的不斷持續生產,一人監督,時間只有漫長而已,真空虛....

別人一天上班8小時,但我卻像是連續上了7天班一樣,我這個勞產階級果然很弱。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挖~要是全球有8億果...(恕刪)


唸書很重要。當然是說開心就好:)
自動化每個公司都在做,這應該是基本。
至於會不會裁到果粉,依據統計資料來看,我相信安粉被裁的人數應該遠遠高於你講的數字

當然我知道你什麼都不懂,只知道聲控很屌很棒棒 有時我也很羨慕這樣的人,單純傻傻的總是美好

至於是否會裁到我,我想應該是沒什麼機會就是。順帶一提,有時間去去台清交找找OR或是ML的老師,講講你的大作,我相信他們一定會不經意的露出有趣的笑容,當然前提是你有資格走進去
大憨包 wrote:
至於會不會裁到果粉,依據統計資料來看,我相信安粉被裁的人數應該遠遠高於你講的數字


這意思是說....iphone銷售比安卓差囉
讀書?隨時都可以讀啊,沒人跟你說畢業就不能讀啊 ! 人家特斯拉的執行長就是一例了,每天都在讀書咧 ! 我也是如此照做啊,又不是果粉,離開學校就開始等別人痛宰,談到讀書就說,排休假就是要出去鬼混等死啊~~

哀~蘋果做不到的整合功能,就直接說嘛~不用假惺惺
難怪不是我要說蘋果的前途知識堪憂、只能以管窺天,還活在給一支iphone就能給對方全世界的過時想法

我早就說了,人若不能解決問題,遲早會被問題解決而已,信不信由你

是不是因為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就開始以管窺天了?因為出國才能有國際觀嘛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挖~要是全球有8億果...(恕刪)


勞工再努力,也只是勞工領班。哪怕自動化了,也還是個勞工。看著自動化機台,這應該到處都有。你不會稱讚一個顧機台的台積工程師好棒棒只會說,在台積不錯唷

很久我之前說過,你有不錯的底,可惜思維依舊無法跳脫,建議還是多念點書。這就是你需要空虛的看著你所謂的自動化房間,而我就是三不五時和朋友聚聚餐聊聊天,解解自動化最根本的問題。

自動化為手段而非目的,沒弄清楚前,還是只能當個稱職的FAE
大憨包 wrote:
勞工再努力,也只是勞(恕刪)


很久以前?恩....謝謝
對我來說,自動化的重點是考驗人的創造力,應為解決當前問題為根本。
這點是我在Google與馬斯克身上看到的用途精神。

我認為若只是排除障礙、修修bug維護正常運作,我倒認為這是必備的基礎能力。


如果我讀書只是為了考上好學校或是要方便給誰交代、方便找到更涼的職缺、給老師升薪水衝獎金,那我認為就已經失去學習的意義了,若要這樣就會變成鼓勵考試作弊、進入職場就靠關係走後門卡位、各種空降部隊職缺的惡象發生而已。因為學習知識的重點本該建立在於解決別人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上,而這也是老闆徵才提高學歷門檻的主要用意。

如果老闆發現,徵來的博士生跟低學歷素質相差無幾的時候,老闆只會就此認為學生讀書沒作用,那他不裁也滿奇怪的。另外,也不是A.i自動化比人類強,而是人自己開始甘願選擇退化不思考,佔著職缺領薪水爽爽過,這樣子要不被淘汰其實也頗不合理的。

要說當老闆跟當員工的不同之處,就是一個要全部扛起來、凡事都要先多想好幾步,資訊要流通敏銳超前佈署,另外一個只要確定有薪水可以領就行了,什麼都不用多想,不用包山包海,出事還有同事可以一起扛,不開心就寫離職書交接給同事去善後,時間到了就下班、才剛上班就在想下班要做的事。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這意思是說....i...(恕刪)


問題解決前提在於商業價值,蘋果用的技術向來都不是最新的,但在市場反應往往出奇的好,為什麼?這才是你要思考的

iPhone很酷嗎?當年第一台iPhone只有主打音樂、mail與通話。先不提搞當年少見的音樂格式,相機能力在當年就是一個垃圾,我一直鄙視iPhone直到第四代。在當年有Nokia, SONY, 三星和我們自己的HTC⋯
Moto自己陣亡就不提(當然到現在沒死)

除了iPhone, 所有的廠商每個都是機海策略,每年必有旗艦,每季必有新機,結果呢?

現在apple開始機海,但市場依舊買單,為什麼?這才是一個訴求創造與改善的人更應該注意的事情,而不是以對手沒有的東西沾沾自喜。

講白了蘋果一直都軟硬整合擅長,google軟體擅長,多數安卓廠也只有硬體擅長。我不知道這樣到底要怎麼比,但我只知道欣賞並學習各家的優點才有意義。

這是蘋果一直在做的,即便庫克讓人感覺不如賈伯斯的創造力與堅持,但意外的是市場卻很買單,也是我們要想想為什麼?

語音控制很棒,但我想問的是,你是想把開發出來的技術弄在自己爽?每天空虛盯著機房?還是推廣出去收權利金?看著別人盯著機房?

你只想弄100坪地,還是弄上千甲地?更進一步看著別人弄上千甲地,全部依靠你的產品?

最後,電池技術在這幾年突破有限,進一步小型化與容量提升(非加大現有電池)有材料與量產瓶頸。所以只能往快速充放與便利充電方向走,但前者則是拿電池實際壽命來換,其正是消費者平均使用手機年限為前提基礎。

不然蘋果何必在超過一定容量改用涓流充電?這些巧思與細節,對一個自稱為改善與創造之人格外重要,否則只是流於形式,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每年在美國註冊專利約60萬(知道東西太多,細節往往忘了)自2000後大概都是這個數字上下。實際能過的約3/4 -2/3,實際有價值的只有實際獲得專利裡面的1%-5%,裡面不乏一堆新技術,然後呢?沒有然後,現實是目前沒有商業化價值,也許放著未來有機會,但往往最終敗給市場的驗證或不堪負荷的維護成本。
大憨包 wrote:
問題解決前提在於商業(恕刪)


以前的蘋果,是市場領頭羊,所以過去的時代是逐蘋果而居
可是現在,為什麼變成硬體不吃香,反而是平台演算法當道,你有想過為什麼?

引用一些消費者回饋給我的意見 : 我們追求的體驗本該是無腦式的直覺體驗啊 ! 能越方便越好。開發過程多艱辛?多少註冊專利 ? 那些我們才不管。

所以外送平台出來了、臉書內置電商平台、Youtube開始計畫內置電商導購,這些不需要什麼高效能的用戶端硬體,就可以跨裝置達成了,因為只需要有帳號即可體驗。



演算法除了推銷以外,還能幹嘛?當然是軍事活動啊 ! 誰敢說軍事活動不賺錢的 ? 軍火商可不是蠢蛋。若中國策動的戰狼行動奏效引發八國聯軍舊史重演,那唯一爽到的就是軍火商了,這也是Google拿星海爭霸這套遊戲測試演算法的具體原因。

而這時候強調軟硬體行銷的蘋果就幾乎沾不上邊了,因為它強項不是平台演算法與廣告行銷營利,更別提說蘋果要如何爭取與軍火商牟利的可能了,因為就算沒有Google,也還有微軟。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劍心san wrote:
很久以前?恩.......(恕刪)


進到名校不代表你可以有好未來,但基本說明了你實際的能力。在這之上建構你的未來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每天和比你聰明的人在一起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久了你也會變聰明

我看過太多,充滿想法與點子的人,存粹只是因為能力不足,而自以為創意或思考不是問題的問題。

台灣頂端的高等教育相對歐美雖然有些失敗,但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稍微點一下就可以創造很高的價值,但也是可惜得地方。畢竟不會時時有人提點,也不是提點後能趕上環境的變化
劍心san wrote:
以前的蘋果,是市場領...(恕刪)


硬體重來沒吃香過,這是微軟的忠指。軟體這幾年是得力於硬體發展效能過剩才開始的。講白了,偏重任何一方都沒什麼用。否則何必google要搞手機?甚至想搞自己的筆電?微軟搞手機與平板?

這是軟硬整合的時代,但仍舊回歸市場精準度與策略。看看別人如何崛起,比期待對手殞落還有意義。沒有不會殞落的企業,哪怕是google或蘋果。但這些都不重要,重點是你能否成為下一個取而代之的人?

你或許有機會,畢竟有能力自己搞,是相當的人才,但需要認清自己不足之處,而非他人不足之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