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 Pro 夜拍對比 Nikon D850 夜拍直出

真是聽不下去了,坦白說..

如果可以拍下我女兒珍貴的畫面

100個父親裡面有99個都不會覺得單眼重的....比起要帶的尿布、奶粉、嬰兒車重量等等,相機算是什麼?

我背著相機器材,上山下海,捕捉我寶貝女兒千分之一秒珍貴的畫面

可以放大到100吋的投影幕,作為一生珍貴的回憶之一

一堆人懶得照相,用一隻iPhone在那邊發夢,拍一堆小孩只要一動就模糊的照片
也根本無法放大看,慘不忍睹

沒有光學鏡頭,沒有閃光燈,沒有潛水盒,沒有辦法定焦高速連拍,也沒辦法鎖焦...
然後說手機贏過定焦鏡?

手無縛雞之力,帶個相機就像嬰兒哇哇叫嫌重,然後吹噓自己對小孩有愛?~呵

手機的強項在運算和大景,既然有人說拍動態的小孩可以贏單眼?~呵呵
各位拿單眼的朋友們,互相取暖完了嗎
這裡是iphone版不是單眼版
你要拿單眼那是你們的事,你們要自己搞死自己
那也是你們的事,不要來這說單眼多好
不要讓別人感覺你們多優越,拍照就是一定要這樣拍

就只是各單眼,利害在於鏡頭,人的的工夫再好,都比不過鏡頭
不用拿照片出來說你多強,是鏡頭在強,不是你工夫好,你只是使用者而以

還有你們說的專業術語,我GOOGLE查一下就一堆了
不然單眼相機使用手冊也寫得很清楚

那麼喜歡後製,自己慢慢搞死自己,拿出的照片沒有人會感興趣的
了解嗎? 這裡是iphone版

就好像以前大學物理系的跑來電機系說自己多b
雷利散射方程倒背如流,自己可以跟歷史名人對幹一樣的可悲
OwnOwnOwn wrote:
就只是各單眼,利害在於鏡頭,人的的工夫再好,都比不過鏡頭
不用拿照片出來說你多強,是鏡頭在強,不是你工夫好,你只是使用者而以(恕刪)


可是我最近認識一個曾經花了20萬買設備,結果卻被自己的女兒.......

我相信比起爭論相機性能的摩擦,真正的果粉更不希望你出現在這邊拉低整體的水準
I12是好手機,性能好而且拍照真的進步不少
多數人買來是為了犒賞自己,而不是用來膨脹自己
chrisabbie wrote:
可是我最近認識一個曾(恕刪)

他可能認為iphone在手
天下他有
不管什麼事情手機都能解決!
chrisabbie wrote:
可是我最近認識一個曾經花了20萬買設備,結果卻被自己的女兒.......

自從三歐先生開始秀下限
怎麼大家突然身邊都多了一位這樣的朋友
看來三歐先生不會很孤單
單眼傳送門在這
https://m.mobile01.com/topiclist.php?f=244
慢走不送
反串的啦,今年iPhone賣相太好,連顏色都能拿來酸,但大家看到實機後,無話可說,只好反向操作,借題發揮,假果粉咩!今年倒是少看到安卓旗艦機和12的比較,安卓旗艦機今年很冷清嗎⋯⋯
TriPro wrote:
他可能認為iphone在手
天下他有
不管什麼事情手機都能解決!



是要反串什麼啊🤔
哎呦沒有iPhone的單眼粉
真的好好笑,去官網預排就有了
我也知道啊,你沒IPhone只能拿單眼嘴而已
TriPro wrote:
1.iso auto(恕刪)
 

 
好幾樓留言已經過於偏激,失去我單純測試分享的本意。本來不想回了,但既然您都等那麼久,還是要出來打臉一下。
  1. Auto ISO 設定並不是最高值,而是一個基準值,最高值要去機身ISO感光度設定,最高感光度設定,這些說明書都有寫。

  2. 早期是如此沒錯,因為科技問題,通常會縮光圈拍照,但現在已經2020年了,現在最大光圈即是可用光圈。不然鏡頭為什麼要更新?那蔡司那些鏡頭大廠都不用玩了啊,做小光圈鏡頭就好了啊。
    吉米大的Zeiss Otus Distagon 1.4/55Nikon 58mm f/0.95 S Noct評測,這些都是超大光圈,且全開仍能保有優異的畫質。不用在那邊鑽牛角尖說什麼縮一點或比較好。等你以攝影維生再來說縮光圈拍照。光圈也不是說縮越小越好,F8-11之間是最佳畫質,過小就會產生衍射而降低畫質。相信您應該知道什麼是衍射。
    另外,您說邊角畫質與中央畫質,同樣的,現在已經是2020年,我的2470E不是什麼神鏡,但至少作為大三元,從中央到邊緣也沒有太大的衰減。

    至於您說有幾顆鏡頭最大光圈邊角跟中央一樣銳利,不要在那邊憑感覺,開MTF來看。有好幾顆鏡頭的MTF表現都相當優秀,Nikon 800mm f/5.6E VR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是幾近水平的 MTF符合您的要求嗎?
  3. FF 跟APSC在相同光圈的景深都不同了,何況是手機?如果設定到相同景深,意味著單眼要縮光圈,您也知道縮光圈的意思吧?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戰爭,一但縮了光圈,那手機還玩什麼?

這些資料網路都找得到,時代在更新,麻煩資訊也要更新,不要食古不化。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所在,我承認我的測試與選場做得不夠精準,導致D850的能力被大幅低估。也影響部分觀眾,但不代表我就是捧iPhone,打壓單眼,如果我真要打壓,那我也不會花大錢去購入高階單眼設備。好幾樓留言已經過於偏激,失去我單純測試分享的本意。
ponsayboss wrote:
其實相機版一堆拍的比我好

但恐怕有一堆*100拍得比你差
更不論拍的好壞,再*100根本不會拿起相機拍照的人
ponsayboss wrote:但為何我和你觀點一致的認同摟主
你說的其實是有道理的

其實針對原樓主,我對他的認同也是有限的
不過大致也就是你下面解釋的那樣,但我想那也差不多是樓主想表達的東西了
我在53樓也有比較嚴謹的去定義,怎樣的前題是我認同的
包括夜拍縮圖比較
以及D850是不腳架不後製
就是你說的,懶人拍照,手機計算攝影出來的產物是可用的
如我說的,拍了丟上FB跟IG,現在別人看到會覺得漂亮,而不是以前到哪一遊紀念照
我回的幾篇文都一再強調
D850上腳架、下功夫後製的話,是完全不必討論的,沒有任何需要被討論的空間
因為是毫無疑問的強大高品質
你也會發現我通篇沒具體的說手機出圖哪一個點幹掉單眼,因為我自己也不這麼認為
我只有提到我上面有限的條件下,使用手機是更好的選擇

其實你從2樓我的文章就可以了解
1. 我主要是在提計算攝影
我根本是不愛用手機拍照的人,我手機甚至是ONKYO CMX1,不打算拍照了,只管聽音樂
因為過往我覺得手機拍照,放大不能看,後製也有限,連縮圖我普遍也不太滿意
2. 我沒針對iphone,我甚至不違言的說是google讓手機上計算攝影出現熱度的,因為我感興趣的是計算攝影
3. 我不會說高畫質的圖,我只說漂亮的風景照,因為我也知道就是看起來很漂亮
但我認為以前的手機夜拍可是普遍談不上漂亮的

回看一下原對話
如果你回應的點只在我看到背全幅機時,心裡會想什麼
我上一篇好像沒回到
首先,是有人說他認為一般人「看到人拿新手機會羨慕,看到人背單眼會覺得沉重專業」
我看完覺得,我看到就不會是這樣想,背單眼就是沉重專業?
我會做分類,而且那也是我的分類
別人來討論這分類,好像也沒意義
你可以當唯一1個來讓我震驚,但我還是會判斷一群人出去玩,光線也很差,有99個是在裝B XD
而我事後跟你討論也提到,其實現在背單眼在路上跑的人,每年也越來越少了
3~4以前的裝B仔大多已經漸漸放棄了

關於手持夜拍,也看到你之前文章分享了不少夜拍照片
我不確定你在怎樣的光源拍的,但感覺其實算亮的?
我文章也沒特別強調計算攝影在怎樣的夜拍讓我訝異,這是事實,所以這些都是夜拍沒錯的
其實我想的手持夜拍其實都是更低光源一些,簡單來說就是手持有些難度的
有點類似住家附近黑黑的公園,或228公園有人在偷偷摸摸的陰暗角落那樣
我找到比較類似的是這樣的圖,不過我見識過比這更低的光源也被計算攝影弄回來的
拍攝者只跟我說,他當時在現場其實大部份都看不到東西,但拍下來大部份的東西都被看到了XD
我預想的手持夜拍其實至少是這樣的前題下
https://imgur.com/AdJNnAz
https://imgur.com/r0wkMtv
資料來自 https://pttdigit.com/mobilecomm/M.1603866456.A.5CD.html
(我已經跟原作者取得轉貼同意,他也只是純粹在討論手機計算攝影前後比對)

對了,印象中你提過你曾是攝影師,我忘了介紹我是軟體工程師
AI一詞定義其實很模糊,不過不是所有事都是人腦勝過AI的
可以寫出條理判斷、計算的事,其實蠻適合AI處理的,而且會比人腦快甚至好
例如計算攝影
記得你提到你曾是底片機攝影師,現在轉數位攝影
我想,接著可能會再融合計算攝影
如我122樓提到的那樣
計算攝影跟全幅與否,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回事,兩個可以相互配合的
或者說你用修圖軟體在後製,已經踏入計算攝影的領域了
只是這幾年又更變態了一點,而且也可能複雜到有一部份不是很適合人工下去搞
(可能是那種無關美感,而是把細節拼湊出來的技術)
而且全幅可能沒有太多的高階計算攝影的應用在相機上
D-Lighting可能就是計算攝影的部份應用
所以手機先使用更高階的計算攝影,水準的跳脫程度確實是讓我訝異的

一路討論計算攝影(?),也受到你這麼多張照片的分享
我是該分享給你,但我比較悲慘,出遊都拍風景,好在家人會在互動中隨時拿起手機拍拍人
雖然我無法靠攝影吃飯,也沒什麼好作品,但至少也是自己喜歡的,拍照不就如此?
有時候我都在懷疑,計算攝影繼續發展下去,也許這類照片以後手機也能一鍵辦到了
雖然我認為放大仔細看還是會有差啦XD
但即時丟給朋友或分享到社群網站很漂亮了
沒辦法,手機的感光就那樣鼻屎大小
但如果同一台相機,又配上計算攝影,那理論上就又會有更多進步

日本 心齋橋 夜拍 曝2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