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行動電源充電電流疑問

這篇居然還在戰
路過插個花不要砲我怕怕

61106 wrote:
89的3極體....令我噴飯!


61106 wrote:
我問過很多學電子電機的老師 都是說BJT 我真的沒聽過 三極體....

同感
對電子學沒啥深入研究
但印象中電子學裡的確沒聽過所謂的三極體
因為我跟估狗先生不大熟
特地動手翻了一下以前上課BJT相關資料



以上參考自台大電機系電子學上課講義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happy = new year(2011);

david210 wrote:
這篇居然還在戰路過插...(恕刪)

事實上現在很多參考書籍都直接拿簡體版來直譯
就只是把簡體字變正體字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只是照抄過來...
剛開始會很不習慣...看久了就還好
而且兩岸技術往來頻繁
檯面上檯面下都有
這已經是趨勢...但作者懶惰是肯定的
89. wrote:
所以要接受什麼懲罰呢?...(恕刪)

這要問你前面那些"戰友"吧~~
我只是路過順便插個花~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89. wrote:
IC是實作例
但沒有電路圖
你還是沒辦法證明boost power就是非「電阻與電壓源串聯的方式實現」的電流源

如果真的有非「電阻與電壓源串聯的方式實現」的電流源
請你拿電路圖出來
不要拿一個IC黑盒子出來

不知你是否有看過表列項目的規格書?
表列項目第一項TLM8042-1 datasheet第一頁敘述就寫道"It combines a boost power topology with a unique current loop to operate as a constant-current source."。而第14頁有個Block diagam,我想那應該算清楚了。boost power電路的基本原理可以自行搜尋"boost converter"相關資料。基本上這算是其延伸應用,主要差距在回授偵測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關於這方面就請你再研讀一下datasheet其他章節了。

89. wrote:
那張圖只能證明「電池內阻與充電時間有關」
跟「電池充電電流與電壓」一點關係都沒有

充電流程圖和電池內阻沒有關係,請不要混為一談。

89. wrote:
請問你
為什麼要故意設計超過1A的IC?
正常IC在電壓過低時會停止工作
並且呈現斷開(無限大電阻)
你的IC刻意設計成低電壓可以工作
明知道低電壓下無法充電
還多此一舉故意降低電阻超過1A


變壓器提供的電壓、電流都超過電池充電所需
目前廣泛使用的定電流ic即可滿足需求
根本不需要你這種無謂的設計

就好像我故意設計「電壓低於4.5v就短路」(表達的是可能性!!)

我是可以這樣設計
這樣的設計也不是不可能存在(雖然我跟你一樣都找不到例子)
但這樣有意義嗎?
目前99%的ic都採用分壓式定電流源時
這種自毀的設計有任何優勢嗎?


電源轉換器理想的目標是轉換率100%,輸入功率等於輸出功率。 寫成算式可寫成Vic*Iin = Vbat*Ibat
Vic是電壓被Rline吃掉後剩下的部分,可寫作Vic = Vin - Iin*Rline。
IC的部分請塞一個buck converter進去,電路及工作原理很容易找,就不畫了。

降低電阻云云是全無此事,計算所得會是電流Iin增加這只是為維持輸出功率所造成的結果而已。有點常識的設計者當然是該用各種手段,將電壓電流維持在額定範圍內。然而在Rline未知的前提下,以此邏輯設計又錯估Rline數值,若無設計其他保護電路,自會產生意外。

而利用切換式轉換器的優點是能保證較高的充電功率,增加充電效率及充電速度。假設電源最大輸出5W,理想狀態可將5W全部轉為電池能源。若以實作例來說,之前提及的IC:LTC4155則表示在充電電流1.5A下對電池的充電效率仍能有90%。這是遠超過電阻分壓法的效率。

Acguy01 wrote:
不知你是否有看過表列項目的規格書?
表列項目第一項TLM8042-1 datasheet第一頁敘述就寫道"It combines a boost power topology with a unique current loop to operate as a constant-current source."。而第14頁有個Block diagam,我想那應該算清楚了。boost power電路的基本原理可以自行搜尋"boost converter"相關資料。基本上這算是其延伸應用,主要差距在回授偵測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關於這方面就請你再研讀一下datasheet其他章節了。


A boost converter is a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an output voltage greater than the source voltage.
boost converter是一個變壓器
輸出是電壓
這仍是一個「隨著電流改變電壓,以期恆定電流」的電流源


Acguy01 wrote:
充電流程圖和電池內阻沒有關係,請不要混為一談。


那請問
定電流下
為何隨著充電池間增加
電壓也增加?


Acguy01 wrote:
電源轉換器理想的目標是轉換率100%,輸入功率等於輸出功率。 寫成算式可寫成Vic*Iin = Vbat*Ibat
Vic是電壓被Rline吃掉後剩下的部分,可寫作Vic = Vin - Iin*Rline。
IC的部分請塞一個buck converter進去,電路及工作原理很容易找,就不畫了。


不錯
「切換式電源」是良好的變壓器
變壓器可以不藉由電阻分壓來降壓
並利用電容、電感來儲存、釋放電力

我前面說:「目前所有定電流源都有可變電阻消耗能量的問題」是錯的
「沒有限流電阻的定電流源是不存在的!」也是錯的


小弟比較熟悉「切換式變壓器」
一時沒意會出你說的「切換式轉換器」就是指「切換式變壓器」
讓你多費口舌
抱歉

Acguy01 wrote:
降低電阻云云是全無此事,計算所得會是電流Iin增加這只是為維持輸出功率所造成的結果而已。有點常識的設計者當然是該用各種手段,將電壓電流維持在額定範圍內。然而在Rline未知的前提下,以此邏輯設計又錯估Rline數值,若無設計其他保護電路,自會產生意外。



我想iPhone零件的設計者應該有足夠的知識
在電壓過低的情況下停止充電吧?

我承認「讓變壓器在低電壓時燒毀」的設計是「可能」的
但就iPhone而言
你認為傳輸線電阻過大會導致變壓器燒毀嗎?


Acguy01 wrote:
而利用切換式轉換器的優點是能保證較高的充電功率,增加充電效率及充電速度。假設電源最大輸出5W,理想狀態可將5W全部轉為電池能源。若以實作例來說,之前提及的IC:LTC4155則表示在充電電流1.5A下對電池的充電效率仍能有90%。這是遠超過電阻分壓法的效率。



切換式轉換器效率的確很高
如果不考慮電池壽命的話
充電效率也較好

另外
你前面說的「就是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是什麼意思?
看你後來的敘述
IC並沒有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啊?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A boost converter is a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an output voltage greater than the source voltage.
boost converter是一個變壓器
輸出是電壓
這仍是一個「隨著電流改變電壓,以期恆定電流」的電流源

戴維寧等效電路也是說電路分析時電流源可轉換為電壓源。
但在這邊我私心覺得:
電流源監控的是電流,而輸出電壓的變化是伴隨帶來的結果,那討論時就該以電流源討論,以結果而言較不易失焦,且也少一次轉換,降低分析的複雜度(看電路架構決定)。

89. wrote:
那請問
定電流下
為何隨著充電池間增加
電壓也增加?

電池本身的特性是電壓會隨電容量而變化,所以會有利用電池電壓判斷電量的作法,以一般CC-CV的充電策略來說,便是偵測電池電壓來判定充電模式。在轉為CV模式後,電流逐漸下降,此時仍在充電,但電壓接近滿檔,若純粹以電壓估計電量,這段電量將難以評估,故會有些使用者在充鋰電池時,若在充電100%後,再多充一些時間電池耐久度會更高的經驗。
也請你提出以內阻的角度解釋這張圖的說法,謝謝。

89. wrote:

我想iPhone零件的設計者應該有足夠的知識
在電壓過低的情況下停止充電吧?

我承認「讓變壓器在低電壓時燒毀」的設計是「可能」的
但就iPhone而言
你認為傳輸線電阻過大會導致變壓器燒毀嗎?

這點我只能說不知道,當採用同概念的設計又犯下同樣的錯誤時,慘劇就會再現。在不知道iPhone實際設計前,這只是對所發生的現象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罷了。


89. wrote:
另外
你前面說的「就是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是什麼意思?
看你後來的敘述
IC並沒有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啊?

這是其中一種狀況,由於Iin與Ibat不同,在設計時也可選擇要監控哪條電流,看是要Ibat定量或是Iin定量。「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指的就是Iin定量,這是不會燒機的,因Iin完全在掌控中,不應超過設定值。像上述燒機的例子就是無視前級的意外而強取定量的充電電流所致,這就不是「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了。


Acguy01 wrote:
但在這邊我私心覺得:
電流源監控的是電流,而輸出電壓的變化是伴隨帶來的結果,那討論時就該以電流源討論,以結果而言較不易失焦,且也少一次轉換,降低分析的複雜度(看電路架構決定)。


現實中
電壓源比電流源來的簡單、容易實作
因此利用「可變電壓源」去「監控電流值」來達到定電流是較簡單的
我認為
切換式電路也是電壓源
只有在「電感暫態輸出電流」時算是真正的電流源
「電流源」只是為了方便計算


Acguy01 wrote:
電池本身的特性是電壓會隨電容量而變化,所以會有利用電池電壓判斷電量的作法,以一般CC-CV的充電策略來說,便是偵測電池電壓來判定充電模式。在轉為CV模式後,電流逐漸下降,此時仍在充電,但電壓接近滿檔,若純粹以電壓估計電量,這段電量將難以評估,故會有些使用者在充鋰電池時,若在充電100%後,再多充一些時間電池耐久度會更高的經驗。
也請你提出以內阻的角度解釋這張圖的說法,謝謝。


你這段說法只能解釋「電池電壓會隨著電量變化」
不能說明「內阻為定值」

那張圖顯示
在定電流源下
電壓從1V升到4V
這3V的貢獻都來自電池電壓嗎?


Acguy01 wrote:
這點我只能說不知道,當採用同概念的設計又犯下同樣的錯誤時,慘劇就會再現。在不知道iPhone實際設計前,這只是對所發生的現象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罷了。


你一開始說會燒
現在又說不知道
如果你想表達「現實如何我不知道,但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燒掉」
一開始是否就該講清楚呢?


Acguy01 wrote:
這是其中一種狀況,由於Iin與Ibat不同,在設計時也可選擇要監控哪條電流,看是要Ibat定量或是Iin定量。「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指的就是Iin定量,這是不會燒機的,因Iin完全在掌控中,不應超過設定值。像上述燒機的例子就是無視前級的意外而強取定量的充電電流所致,這就不是「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了。


充電迴路中
理應只有IC輸出(電池輸入)為定電流源
但你卻說IC輸入也是定電流源
因此我誤以為兩者電流相同(如分壓電流源架構)

你一開始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會燒變壓器」
現在卻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指的就是Iin定量,這是不會燒機的」
是否矛盾呢?

你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會燒變壓器」
所以我說「當傳輸線電阻增加時,IC會降低其自身電阻以求1A的電流,此時總電阻(傳輸線+iPhone)不變,總消耗功率亦不變」
你的論點一開始就跟歐姆定律違背了!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現實中
電壓源比電流源來的簡單、容易實作
因此利用「可變電壓源」去「監控電流值」來達到定電流是較簡單的
我認為
切換式電路也是電壓源
只有在「電感暫態輸出電流」時算是真正的電流源
「電流源」只是為了方便計算

同意這是"條件限定的電流源", 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 可以電流源看待, 計算及分析都方便。

89. wrote:
你這段說法只能解釋「電池電壓會隨著電量變化」
不能說明「內阻為定值」

那張圖顯示
在定電流源下
電壓從1V升到4V
這3V的貢獻都來自電池電壓嗎?

那這點麻煩請你用含內阻的電池等效模型分析一下了。
包含等效模型的建立, 充電期間等效模型參數的變化等, 或許也可讓我了解一些觀念上缺漏的部分

89. wrote:
你一開始說會燒
現在又說不知道
如果你想表達「現實如何我不知道,但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燒掉」
一開始是否就該講清楚呢?

這確實是對現有案例提出的解釋。主要也是說明i板友的假設和推論是有可能成立的。
若是你要因此指摘我沒說清楚,也只能說句抱歉。

89. wrote:
充電迴路中
理應只有IC輸出(電池輸入)為定電流源
但你卻說IC輸入也是定電流源
因此我誤以為兩者電流相同(如分壓電流源架構)

你一開始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會燒變壓器」
現在卻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指的就是Iin定量,這是不會燒機的」
是否矛盾呢?

你說「在CC模式時IC會跟電源抽取定量的電流會燒變壓器」
所以我說「當傳輸線電阻增加時,IC會降低其自身電阻以求1A的電流,此時總電阻(傳輸線+iPhone)不變,總消耗功率亦不變」
你的論點一開始就跟歐姆定律違背了!

確實在首篇回覆的敘述欠周到, 但後續也有較細部的說明, 在你多次質疑後也修正說辭而提出了兩種說法。但很明顯的是你我所想的基本架構與原理完全不同, 因此你無法理解我把IC輸出輸入電流分別討論的情境, 我也認為這不該以電阻分壓的型式看待。我想這之間的差異至今該算是清楚了。


Acguy01 wrote:
那這點麻煩請你用含內阻的電池等效模型分析一下了。
包含等效模型的建立, 充電期間等效模型參數的變化等, 或許也可讓我了解一些觀念上缺漏的部分


電池本身是靠化學材料釋放電子產生電流
其釋放電子的能量強度是固定的
因此電壓也是固定的

但是實際上
電池會隨著放電程度
內阻會逐漸上昇
電池電壓就會逐漸下降

反之亦然

因此
那張圖是說明「電池內阻與充電時間有關」的


Acguy01 wrote:
這確實是對現有案例提出的解釋。主要也是說明i板友的假設和推論是有可能成立的。
若是你要因此指摘我沒說清楚,也只能說句抱歉。


我想你要看清楚i板友的假設
i板友說的是:「1A電流下,當傳輸線電阻增加,iPhone分壓下降,iPhone會傳資訊給變壓器要求變壓器升壓,變壓器就傻傻的升壓超過5V然後就燒掉了」

這假說哪邊有錯你應該看得出來

你認為會燒掉的理由跟i板友不同
你認為iPhone會消耗固定的P
但現在你認為實際上不太可能如此



Acguy01 wrote:
確實在首篇回覆的敘述欠周到, 但後續也有較細部的說明, 在你多次質疑後也修正說辭而提出了兩種說法。但很明顯的是你我所想的基本架構與原理完全不同, 因此你無法理解我把IC輸出輸入電流分別討論的情境, 我也認為這不該以電阻分壓的型式看待。我想這之間的差異至今該算是清楚了。


你一開始提出的模型跟你後來「修正」的模型是不同的
我認為你錯的是一開始提出的模型(你修正模型後並未告知,我不知兩者是不同的)
所以結論就是
你一開始提出的模型是不可能會燒掉的
happy = new year(201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